APP下载

浅析郭熙《林泉高致》之“三远”绘画美学

2018-05-04司淑婷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

司淑婷

摘要:北宋画家郭熙所著的《林泉高致》可以称的上是中国绘画理论上的经典之作,其中提出的“三远法”更是影响深远。“三远法”的提出不仅仅在于对技法上的贡献,其主要的影响还在于它所包含的绘畫美学思想。

关键词:《林泉高致》;“三远法”;绘画美学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058-01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是全书中最为著名,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历来画家对“三远”的阐释都是从各自的时代角度出发,赋予其本时代的现实语境,然而,对于郭熙本人来说,“三远”首先是中国画中特有的造境之法,构图之法,是为了表现其山水画的一种非再生的绘画技巧,与追求临摹物象真实性的现实主义观念有所区别,同时,这也是中国山水画的根本特点之一。郭熙所强调山水画中的“形”,其实也是为了实现山水画的“可居可游”,表现出理想审美意境的幻想,使之产生诗一样的境界。如我们所知,中国画中的透视法则是散点透视,是为了让观者在欣赏画作时能够如游览真实的自然风景一般,景随人变,不集中于一个焦点之上,因此,郭熙所提出的“三远法”,可以说是一种“无焦点的透视法则”,是一种艺术美学上的创造,而不是科学的绘画技法。

作为北宋后期最为著名画家之一的郭熙,神宗熙宁元年(1068年)到神宗去世(1085年)是他绘画的鼎盛时期。其代表作品《早春图》、《关山春雪图》、《窠石平远图》都是在这个时期所创。在《林泉高致》中提到郭熙从小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儒学起家”,自然会在他的作品和画论中有所体现,以《林泉高致》为例,郭熙站在儒者的身份上,将山水画不作为以往的隐逸之所,而是以儒家思想的积极入世为基础,解释之所以喜爱山水的原因在于因公务在身而不能亲身游历山水的遗憾。郭熙的思想不是说因人老年迈而不能亲历山水,而在于入世为官的儒者因为要“心怀天下”而没有时间,似乎符合宗炳所提出的“卧以游之”,但又有一定的差别,所以他们向往山水是一种对琐碎生活的发泄,是一种精神慰藉。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的“三远法”可以说是影响最大的绘画理论,对后世中国山水画的创作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郭熙提出的“三远”给人的感觉是三种不同的境界,上升到了绘画美学的理论高度。“高远”即仰视,是将人们的目光由低推向远方,在有限的空间内获得无限的意义。一般是垂直构图,最典型的就是画树木或烟岚雾霭,直接留白,从而将重叠的山峰隔开,由此展开纵深的空间给人一种雄浑的风貌。如范宽的《溪山行旅图》;“深远”是指我们的目光自上而下仰望天空,又从上俯视万物,在俯视中体验万物的广博;“平远”是自近向远渐渐推去,所谓“极人目之旷望也,”通常以水平构图,画出前后左右辽阔的空间,多画江南风光,视野开阔,给人一种冲淡的面貌,如郭熙的《窠石平远图》。无论是高远还是平远,都是借空间来传达相应的精神面貌以及所要表达的内心情感。

郭熙的代表作品有《深山秋霁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窠石平远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树色平远图》(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等,就拿《树色平远图》来说,描绘的是河流两岸平远的景色,画中的景色被缓缓流淌得河流分为两部分。前景表现的是河流近处之景,平地坡石,枝干伸张,树上枯藤缠绕。所画山石的笔墨灵活多变,墨色浓淡变化丰富,整幅画面清寒枯硬,其境界清旷平淡。画面以平远构图,意境简洁,开阔而均衡。总结郭熙一生的画作,我们可以看出,他大多以平远的构图方式来作画。

平远为什么能成为郭熙情有独钟的表达方式?这与他所要追求的审美境界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画家们往往重视绘画的白娱功能,在宋代理学的影响下,绘画常被视为陶抒性情的工具。我们在欣赏高远、深远的画面时,可能会不自觉给心灵构成一种压迫感,然而中国画家在绘画时尽量避免这种所呈现的感觉,以平静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一切事物,以平远的方法去描绘眼前所看到的景物,进入到一种“无我之境”,这里所要强调的正是宋代新儒学中所强调的存养之学。

从郭熙的“三远法”到后来黄公望所提出的“山论三远”以及清代所阐释的“三远”,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三远法”的内在韵味也在随之改变,这样的改变也正暗示了山水画背后文人心里的变迁,从外向的雄浑、冲淡到转向自己内心的空灵和恬淡。无论是徐复观先生所认为的要想真正了解郭熙的“三远法”,一定要了解庄子和魏晋玄学还是朱良志先生所理解的儒家思想是《林泉高致》中的思想灵魂。

总之,我们对“三远法”的理解不能只停留在浅层的表面,其中所包含的绘画美学思想还有待作进一步的深入了解。而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中的一大分支,它所能表现出来的远的意境,正是能成为中国绘画的根本原因。

基于对山水画的观察和思考得出的“三远”形相,以及把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在感情能很明显的表现在客观的物象之中得到形与灵的统一,就决定了山水画以后的发展道路,这也是郭熙在中国画论发展方面所作的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