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纹样在玉雕设计中的继承与发展

2018-05-04马翊铭刘亚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传统纹样继承发展

马翊铭 刘亚娟

摘要:在五千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过程中,历经不同的民族与朝代的更替与演绎韵酿出许多极具当时时代传统与时代特色的装饰纹样,他们庄严又极具神秘感,他们所展现的是历代的文化传统与文化审美,他们被现在称为中国的传统纹样。

关键词:传统纹样;继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8)03-0011-01

一、前言

自古代起就有“君子比德于玉”的言论,到了现在科技迅猛发展的现代依旧有很多人相信玉辟邪,玉可以给人带来好运等,可见在源远流长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玉文化并没有随着朝代的更替而被取代。人们对玉器质地,以及其赋予的文化内涵要求逐渐升高。这使得玉雕工作者必须跟着不断发展的时代与时俱进,在题材上、纹饰上、文化内涵上不断创新。

中国的传统纹样如龙纹,凤纹,貔貅,饕餮纹等在现代生活的各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特别是玉器方面,这就使得我们必须在应用这些传统纹饰的同时加之现在的特色与之融合。使玉器在继承传统纹样魅力的同时又极具现代特色。

二、龙纹在现代玉雕创作中的继承与发展

龙纹是各种兽类特征集聚想象出来的产物,有九似之说,《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龙的象征意义是表示勇猛、威武、以及权势高贵,尊荣,在宋代以后多用于表示天子的权利,是幸运与成功的标志。宋代以后命名,一足的蛇形动物称为“夔”或“夔龙”。

以战国谷纹玉龙佩为例,玉件为一条身体弯曲成w形,回首翘尾的飞腾的神龙,整体为镂空雕刻,两面的纹饰对称相同。龙的造型长首且颈细,有龙耳无龙角,上唇前伸,与弯曲成w形的龙身相接:下唇短而内卷,与上唇相连。

龙身体下方有四个鳍,周边的轮廓用阴线雕刻,龙身体上布满雕谷纹,谷纹粒粒饱满且排列有序,谷粒纹的下方有尖钩,表示谷粒已经萌芽。龙身体w形的正中部位有一个直径为2毫米的穿孔,可用于穿绳和佩戴。在造型和纹饰上展现的是典型的战国风格。

现代玉龙吊墜与古代的玉龙佩相比,在继承其龙的九似的基础上,大多运用了玉质的天然俏色,使得龙的形象更加突出,夸张了龙的造型,浑圆的眼睛,大张的龙嘴。随形设计,使得整个吊坠更加的饱满,在继承传统纹样的同时,加入现代的元素和审美,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的文化潮流。

三、传统纹样中貔貅造型在现代玉雕创作中的继承与发展

貔貅是中国吉祥瑞兽中的一种,它随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发展演绎,历经了不同的文明时期。它带着人们赋予的不同的期望,展现了不同的时代风采。“貔貅”也被叫做“天禄”“辟邪”。独角的称作“天禄”,两角的称作“辟邪”即为貔貅。

另外,据文献记载“貔”、“貅”原本指的是两种不同的物种。雄性的是“貔”,雌性则为“貅”。

貔貅的传统造型为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毛色灰白,会飞。经过朝代的更替与转换,貔貅的造型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在目前较为流行的是在头顶长有一角,全身有长鬃卷起,尾巴随背部往下卷曲,突眼且獠牙明显,肩上往往有短小的双翼。

与古代传统的貔貅相比,现代貔貅在继承其龙头、马身、麟脚,形状似狮子形象特点的同时,将其外部造型简化,使其更加简洁,饱满圆润,头上的角及身上的鬃毛则设计的更加精致饱满。

四、结语

总体来说,在玉器的创意方面,除了继承传统的纹样融合现代元素以外还必须根据原材料的性质,形状以及颜色来设计,做到挖脏去绺,因材施艺。设计要在比例适当的前提下,造型要做到灵动,优美,自然和真实。

在继承传统纹样的同时,必须加以创新,创新是一切艺术生命的源泉,没有了创新,所有艺术必然会走向守旧、重复,直至没落,所以要继承,更要创新,将传统的精华提炼出来并加以融合现代的审美要求和特征,表现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将他们完美融合,创作出带有中国传统底蕴又紧跟现代流行元素的作品。

猜你喜欢

传统纹样继承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传统纹样融入现代图案设计教学研究
浅谈杜审言、杜甫的祖孙关系:推崇、继承、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