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语文课堂有效导入方法

2018-05-03李倩倩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8年14期
关键词:案例课文情境

李倩倩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设计,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智慧。精巧的导语设计,可以瞬间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自然融入新内容,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一、设置情境法

设置教学情境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素质,只有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获得心灵的触动。

案例1: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我利用电子课件设置情境进行导入:用多媒体出示林黛玉图片,播放歌曲《葬花吟》。

在那红楼梦中人里,你有着水一样的灵魂,泥一样的归宿和命运。

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燃烧,你却用锄,将一瓣瓣青春的碎片,连同自己的泪珠儿,一起埋入土中。许多年过去了,花朵又一次次在她曾经凋落过的疤痕上,燃烧,接着落英缤纷,满地青春的碎片。生命的美丽其实是埋不掉的。许多年过去了,你,还有你的孤独的泪,一次次从不同版本的书页中,银幕和荧屏上走出来,让许许多多的男女咀嚼品味。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林黛玉,走进贾府。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和图片,引发了学生对一个时代的生活与人生、世态与人情的思考,为课文的学习晕染了很好的底色,也很好的吸引了学生们的听课热情。

二、形象导入法

形象导入即是一种真实的模拟生活的动态形象表演,这总表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学习课文创设出特定的教学情境。

歌德说过:“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运用直观形象导入课堂,是一种能迅速调动学生直觉感官,从而进入特定课堂情境的有效手段。

案例2:在教授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上课铃响,同学们静坐着等待语文老师进入课堂时,我身穿黑色大衣,竖着衣领,头戴黑帽,耳朵上套着耳套,鼻梁上架着墨镜,右手提着黑雨伞,右胳膊下夹一个讲义夹,慢慢走进了教室,口中念念有词:“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全班顿时哄堂大笑,鼓掌纷纷响起。笔者不顾形象,大胆突破形式的导入,抓住了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滑稽而夸张的外形特征,将这一书中人物形象通过自己的表演,活生生地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极大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有力地调动了情绪,活跃了课堂气氛,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三、音乐入境法

即以音乐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加深对新课的认识和理解。

案例3:我在教学《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利用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开篇曲导入教学,师生同唱:“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在雄浑、悲壮的歌声中,学生的注意力相当集中,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苏词境界,被三国英雄感染,这时再欣赏苏词,学生会自然地体会到苏轼的失意之恨,进而了解豪放派词风,这种导入带来了很强的感染力。

四、影视片断导入法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最大的优势就是,能把影视片断引入课堂,把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形象化。

案例4:在讲解《老人与海》这篇课文时,我播放《老人与海》电影精彩片段(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情景)进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进入情境,初步体会不屈服于命运,凭着勇气、毅力和智慧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进行抗争的精神。学生非常喜欢这种视觉冲击,课堂的听课情绪也是非常的高昂。

五、设置悬疑导入法

“学则须疑”, 好的问题的提出犹如一粒小小的石子投入平静的湖水,会让学生的心湖泛起层层浪花,巧妙的悬念的设置更会引导着学生积极主动地对课文展开合作探究式学习活动。

案例5:我在執教必修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导入语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常言说得好,“水火不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选自《水浒传》的第十回,回目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作者落笔处处不忘“火”和“雪”,那么文中究竟有哪些关于“火”和“雪”的具体描写?林教头和陆虞候之间又展开了哪些“水火不容”的争斗?结果又如何?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对课文进行初步的阅读探究,看看哪一组对这些问题的解答既准确,又迅速。”问题一经抛出,马上点燃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他们迅速地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投入到了对课文的阅读与探究当中。

高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非常多,除上述例示外,还有对联导入、名言名句导入、新闻时事导入等等。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语文教师只要用心总结、归纳,并且加以运用,那么,这些好的导入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案例课文情境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