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焦与内生:正念冥想促进高三学生学习品质与心理健康发展的探索

2018-05-02张越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9期
关键词:高三学生学习品质心理健康

张越

〔摘要〕冥想起源于古老的东方文明,目前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是一篇较新的关于积极冥想训练的一个积极可行的实证性研究,是对提高中学生学业成绩的一个有效的探索。研究者把着眼点放在一类特殊人群(高三学生)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者们对冥想功能的理解,研究结果表明,冥想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心理发展及心理恢复,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品质商数,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关键词〕正念冥想;学习品质;高三学生;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09-0025-06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一)课题现实背景

1.冥想研究现状

1979年,美国的卡巴金博士在麻省大学医学中心附属的减压门诊开设了正念减压课程,协助病人以正念禅修处理压力、疼痛和疾病。至今,正念减压疗程已成为美国医疗体系内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庞大的减压疗程。目前,关于正念冥想的研究越来越多,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领域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正念的英文为mindfulness,卡巴金博士将其定义为一种有意识的、不加以评判的对此时此刻的注意[1]。

2.学习品质的研究现状

很久以来,人们习惯于用智商高低和努力程度来解释学习结果。教育实践中,教师们也大都是通过加强知识教学、开发智力等途径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大量事实证明,那些学习优秀的学生并不都是智商最高的学生,也不完全是学习最用功的学生。很多学生脑子很聪明,智商较高,学习成绩却不好;还有很多聪慧的学生在学习上始终非常用功,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学习成绩却很一般。到底是哪些因素制约着学习效率呢?

学习品质是一种学习商数,是学生的智能素质、非智能素质的均衡发展及其优势组合的结晶。如果说智商是衡量人的智力水平高低的标准,那么学习品质就是衡量人的学习能力高低的标准。具体地说,学习品质包括学习的智能因素、学习的效能因素和学习的潜能因素三个层面。这三大方面的素质组成一个金字塔形,构成学习品质的基本框架,制约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例如,专注的学习品质是指能按照自己的意愿或别人提出的目标,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始终认真、积极地投入活动过程的一种注意品质[2]。

(二)我国开展正念冥想与学习品质研究的情况

1.发展与趋势

目前国内关于学习品质的研究,始于20世纪末。郑秉洳[3]认为学习品质是“决定行为倾向性和独特性的心理素质,是非智力因素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安徽师大葛明贵教授认为狭义的学习品质是指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非智力因素的总和[4]。国内诸多关于学习品质的研究焦点,大多是从各学科课堂角度进行的探索,例如,语文科教师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课前5分钟讲故事,教给学生阅读的基本方法,推荐作品让他们在课外阅读,并开设专门的阅读指导课(读书方法指导课、读书笔记辅导课、好书推荐课)等。英语老师通过有效的家庭作业设计,使学生能够自主完成作业,并且能够尝试为自己、同学设计和评价作业。体育老师通过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等等[5]。国内研究者也曾采用学习态度量表、学习类型调查、中小学生学习习惯与应试技能测验量表,以及其他的调查问卷进行学习诊测,以确定各种优秀学习品质在全班学生中的分布情况,并据此对学生进行学习诊断,制定班级学习辅导方案,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和专题辅导形式,实施团体学习辅导和个案学习咨询服务,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过程的自我调整和完善[6]。谢先成、陈铮[7]结合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探究了学习品质的结构框架,提出学习动力、学习倾向、学习监控、学习策略、学习能力等五大维度,在此基础上设计和编制了一份由80个项目组成的学习品质问卷。

综合已有研究发现,对学习品质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下列内容:提高学生自信心与自我效能感的肯定性训练;改善情绪与情感生活、体验学习快感的人际沟通活动,增强学习内驱力、求知内驱力的归因训练;自我暗示训练、成就动机训练和学习目标管理训练;学习方法指导、学习策略教育、学习过程管理、学习时间分配、学习科目搭配、辅导开发学习潜能[8];班级和个体良好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训练,既包括从学习过程的预习、听讲、思考、回答、课后复习、做练习等一系列学习行为训练,也包括对每一个学习行为的初始行为习惯、过程性行为习惯和目标性行为习惯的训练;战胜学习困难、体验学习快乐、学习窍门大比拼系列学习经验交流活动等等[9]。

查阅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关于正念冥想对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的研究,国内尚无实证性的研究结论。江苏扬子第二小学的陈佳老师尝试用冥想方法提升小学生语文自学品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陈佳老师认为,冥想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留给学生自由想象的空间,能够让他们充分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和创造感,增强自我能动性,得到心理的满足[10]。

2.现状与不足

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注意了知识和技能,而忽视了学习品质的培养。已有的关于学习品质的研究,还停留在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方面。而关于正念冥想的研究,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考察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相关的领域方面,仍属空白。因此,将“如何促进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提上日程,能够有效地促進高三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冥想起源于古老的东方文明,目前逐渐成为积极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本研究是一篇较新的实证性研究,是关于积极冥想训练的一个积极可行的研究,是对提高中学业成绩的一个有效的探索。本文把着眼点放在一类特殊人群(高三学生)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者们对冥想功能的理解,冥想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心理发展及心理恢复,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品质商数,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本研究将从学生心理发展的实际出发,融合先进的积极心理学理念“正念冥想”来设计教育干预策略,坚持专题性研究与个案跟踪指导相结合,成功案例与失败案例相对比,在专门辅导学习困难个案的基础上大胆探索“通过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来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的实验思路,进一步推进学习品质相关问题的研究工作,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内涵式发展,打造区域优质教育新样态。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述评

美国NEGP研究报告率先提出“学习品质”(approaching toward learning)的概念,指出“學习品质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倾向、学习风格、学业态度等非认知性因素”,并与学业成绩存在正向相关[11]。1991年,美国将“学习品质”确立为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重要领域[12]。在随后的十多年里,美国各州基本上都开展了促进学习品质发展的研发工作。学习品质的研究,在20世纪末被引入到我国教育领域,国内众多学者对如何促进学生学习品质做了大量探索。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每天坚持静心冥想,可以净化身心。短暂而集中的冥想训练会引起身心的变化。“mindfulness”在国内多被翻译为“正念”或“觉知”[13]。目前,国内对这一领域的实证研究较少。多为综述国外研究的文献。

2007年,大连理工大学唐一源教授领导的研究组招募大学生志愿者,采用随机分配的原则,每组大学生进行5天整体身心调节法训练;另一组也同时进行5天的放松训练,每次均为20分钟左右。研究结果表明:与放松组相比,整体身心调节法训练可以提高在校大学生的注意力、认知表现,可以改善情绪且有效降低身体内的压力荷尔蒙,提高免疫指标。2009年,该研究组再次发表研究报告:采用了脑成像技术和生理记录等方法发现,5天短期的整体身心调节法训练还可以对参与者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变化。该积极变化主要体现在脑电波、脑代谢、心率变异性和皮肤电等一系列客观指标的积极变化上[14]。

上述的研究人群主要集中在中国大学生群体。同样在国外人群中,也发现了整体身心调节法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应用练习该调节法四周的美国大学生(共计11小时),其大脑白质结构发生了改变。研究证明,冥想训练还可以塑造和影响大脑中自我调节的相关区域。冥想可以唤醒深层次的脑皮层,释放多巴胺、正肾上腺素、血清素等生命物质;可以通过影响额叶一部分的作用从而影响情绪掌控与记忆[15]。

国外研究者(sanford等人,2011)将学业高危学生作为被试,而且通过冥想训练规范了那些问题学生的行为,提高了他们的学业成绩。而在中国也有很多学习困难或者是问题儿童,如果能够将冥想训练应用到改善国内问题儿童的心理及行为上,不失为一项有益的尝试。

目前在中国,冥想研究尚未获得广泛关注,但已经有很多学者开始进行了冥想的课题研究,本文的实践恰好可以为国内的学者提供一个很好的借鉴。需要注意的是,冥想训练在中国实施的实际效果究竟是怎样的,还有待于国内研究者们实验的进一步证实。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与内容

(一)研究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与个别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开展课题前、中、后期的分析研究。并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要点,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调整修改方法,按时推进,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

1.文献研究法。主要运用于课题的前期,综合国内外有关研究文献,把握该领域的研究趋势,选取理论依据,验证研究手段,从而撰写出全面而精炼的文献综述。

2.调查研究法。采用学习品质问卷作为施测量表,用以考察学生的学习品质现状,以及冥想干预后的学习品质情况。

3.实证研究法。对存在较大学习障碍的学生,组织进行团体辅导,有针对性地进行冥想训练;按照班级学业成绩,选出成绩最为接近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样本,实验组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从两个班级中确定,对实验组进行冥想干预。最后,运用SPSS13.0心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以科学数据展示研究效果。

(二)研究对象

1.前后测研究。以浙江某学校的高三学生为研究对象,总人数为31名,分三个月两个同质组进行,每组参加5次活动,历时一个半月。

参加冥想团体辅导成员,一部分源于学生自行报名,采取在学校内张贴宣传海报的方式招募;另一部分通过个案辅导,或经班主任推荐后,被确定为需要关注的对象;最终,通过意向访谈和学习品质问卷测量,筛选出因为学习态度等因素而导致学习成绩差,或已经出现厌学情况,并自愿参加团体辅导的学生。

第一期15位成员于11月至12月开展了团辅活动。首期活动效果显著,学生们参与热情高涨,笔者又招募了16名成员,在12月至次年1月的同一时间,进行了第二期活动。每期团体辅导都分五次进行,每次活动持续时间为60~90分钟。辅导采取封闭式的方式,团体领导者精心设计热身活动、游戏互动、讨论分享、团队支持合作等环节,带领成员在观察学习和活动体验中认识自己,改变在以往读书环境中形成的非理性观念和错误认知,以积极的心态去应对学业,提高学习兴趣,在团体活动中体验成长和快乐。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行组实验研究。按照学生的学习品质前测的结果以及以往学习成绩,选择了两个高三班级(各35人),以确保两组被试团体同质,随机指定一班为实验组,另外一班为对照组,并且只对实验组进行午休冥想干预和心理课的冥想探索活动,历时一个学期。

(三)研究内容

1.前后测实验设计。在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前,对被试进行学习品质问卷的量表测量,筛选出存在学业问题的学生,经过五次团体辅导干预后(历时一个半月),再对所有被试进行后测,最后,对比干预前后的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学软件SPSS13.0进行t检验分析,以考察干预前后的统计学差异。

2.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行组实验研究。选择两个学业成绩平行班的学生,设定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实验组的学生,每天中午安排“5分钟心理冥想时光”,在心理课上穿插学习品质相关的冥想活动探索;对照组则无冥想训练安排,一学期后,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期末总成绩作为评定标准。

四、研究结论与思考

(一)统计结果分析

1.团体辅导被试前测后测数据的差异性比较

采用t检验的方法,考察被试在团体辅导干预前后学习品质总分及各因子分数的差异。

结果表明,经过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后,被试的学习品质水平与干预之前呈现极其显著性的差异(t=18.537);学习品质问卷各因子中,情绪管理、注意专注、学习态度、学习策略等因子,均有显著性差异(t=16.72;t=17.684;t=13.846;t=14.586)。运用SPSS心理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发现,经过冥想干预后的被试者学习品质程度有了显著提高,前后测t检验差异显著(p<0.01)。

2.实验组和对照组期末成绩差异性比较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果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期末成绩,在统计学上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1)。

综上所述,无论是冥想团体训练的前后测研究,还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平行组实验研究,均发现,冥想训练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心理发展及心理恢复,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品质商数,间接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这也与国外的相关研究(sanford等人,2011)结果不谋而合。

(二)教师及同伴评价

经过两次冥想团体辅导,我们从班主任处了解到,这31位学生参加团体辅导以后,都有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对学习和生活的热情提升,在学习方面也表现得比较积极。实验组学生接受冥想干预后,在精神面貌和学习动机方面,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内在渴望;在应对挑战时,持有更大的信心,能够关注当下,发挥自身的优势,寻找到解决与应对问题的力量。

(三)研究思考:正念冥想促进学习品质提升的路径

(1)聚焦:汇聚精神,联结生理,拓展力量

萨提亚认为,重复接受冥想训练的效果就类似于听睡前故事一样。我们要达成的目标,就是冥想训练不断重复所带来的聚焦效果。通过冥想,可以学会有意识地呼吸和放松,并享受有力量的新感觉。这是因为正念即觉知,通过自我感知,连接到生理部分,例如呼吸,将放松感与呼吸联结在一起,有助于将散乱的精神部分聚焦在一起,从而引发力量感。

(2)内生:发自爱的状态,与内在的资源整合

冥想的理念是基于生命主体的特性,关注和回应生命本真的内在诉求与需要,因此能够激发個体朝向积极方向发展[16]。冥想训练能够帮助参与者接纳自己的内在历程,聚焦到当下的情境,欣赏并肯定自己的成长,拥有改变的力量,让人自发产生对自身的积极改变,提升更高的自我价值,继而内生出信心,去启动已有的资源,并且开始描绘与建立一种指向未来的可能性,这也就是心理辅导与治疗中所发生的情形。

(3)聚焦与内生协同作用,实现学习品质提升的可能

聚焦与内生是正念冥想的两种工作机制,通过平复情绪,提升专注力,为学习品质的提升提供可能。冥想是积极的指引,给人以安慰,让人安定、沉静,平复学习压力带来的不良情绪。冥想的总体目标,是帮助人们变成自己想成为的样子,而对于负面的消极感受,用“放下”而不是“去除”,放下我们不再需要的东西,并用一个爱的祝福让它离开;给心理储藏室腾出空间,是冥想训练经常采用的方法,这可以避免因为压抑自己的本性来达到顺从而受到的伤害。美国心理学之父威廉·詹姆斯曾说:“专注力以及从其而来的觉察力,才是教与学的真正途径。”通过正念训练聚焦当下,提高参与者的专注力和觉察力,是一份珍贵的礼物;专注而不分心的本领,除了能够平衡思考,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产生灵感与顿悟。

五、未来展望

(一)理论创新程度分析

关于正念冥想的研究,国内尚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探索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相关的领域方面仍属空白。因此,将“如何促进高三学生学习品质的提高”提上日程,能够有效地促进高三学生学业水平的提升和发展。

(二)研究成果及成果去向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冥想不仅能够直接促进学生们的心理发展及心理恢复,并且可以通过学习品质商数,间接影响学生们的学业成绩。将正念冥想方案落实到学校的日常安排中,促进了课堂环境和学校的氛围的积极改变。正念冥想训练能够减少心理的负面暗示,包括焦虑、紧张等情绪;在高三学生中也发现了焦虑特质的减少。冥想训练能够将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学习层面上来,激发内在力量,这或许可以为正念冥想方案能够改善学业成绩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机制。

加强学习心理研究,科学有效地培养学习品质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为此,今后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的有效途径:

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科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品质的对接性研究;

二是结合学科教学积极进行多种学习品质培养;

三是将积极心理学的心流理论(flow)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寻找最佳学习态。采用激励性评价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并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使每个学生都有体验学习成功的机会;

四是从“授受式”教学转向“对话式”教学,重视创设对话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参与,在对话中感悟,特别要坚持赏识教育,让学习品质在欣赏中发展;

五是发挥家庭在培养学生优秀学习品质中的推动作用。

在本文已有研究成果上,进行继续探索,形成较为成熟的冥想系列研究,完善系统的冥想团体训练计划,予以推广。

参考文献

[1]任俊,黄璐,张振新.基于心理学视域的冥想研究[J].心理科学进展,2010,18(5):857-864.

[2]郁琪男,学生专注的学习品质培养研究[J].成才之路,2015(14): 98.

[3]郑秉洳.论学习教育[M].天津: 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6.

[4]葛明贵,杨永平.小学生学习品质训练的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7(3): 98-102.

[5]张斌.竞技体育中冥想对赛前心理调整的意义与作用[J].体育世界,2013(5): 74-75.

[6]蒋深广,谭贤政.中学生学习品质培养内容初探[J].广西教育,2008(9):20-25.

[7]谢先成,陈峥.新课程改革理念下学习品质的构成分析及其问卷编制[J].课程教学研究,2014(7):2.

[8]彭贤智.对学习品质的结构与培养策略的研究[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01):75-79.

[9]周荣华.在新课改背景下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D].大连: 辽宁师范大学, 2009.

[10]陈佳.巧用冥想提升小学生语文自学品质[J].治学之法,2012(11):101-102.

[11]Kagan, al, & Sharon,L. Reconsidering childrenearly development and learning toward common views and vocabulary[R]. Report of the National Education Goals Panel, Washington, DC;U.S.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95.

[12]鄢超云.學习品质——美国儿童入学准备的一个新领域[J].学前教育研究.2009(4):9-12.

[13]陈语等.正念冥想对情绪调节作用的理论与神经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10):1502-1510.

[14]石贞艳.正念禅修团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D].曲阜师范大学,2011.

[15]任俊,黄璐,张振新.冥想使人变得平和——人们对正、负性情绪图片的情绪反应可因冥想训练而降低[J].心理学报,2012,44(10):1339-1348.

[16]李娜, 吴建平.自然联结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正念的中介作用[J],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6, 4(5): 273-277.

(作者单位: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科所,宁波,315800)

猜你喜欢

高三学生学习品质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直视骄阳
引领小学生探寻成功之路
如何培养高三学生解决物理问题的相关能力
提高山区高三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解题能力的策略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品质
高三学生应该怎样面对及准备高考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