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城融合的城市转型路径探索
——以嘉兴市为例

2018-05-02王迎英

浙江建筑 2018年4期
关键词:融合度产城嘉兴市

王迎英

(嘉兴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 314000)

城市发展一般规律是“工业发展—吸纳劳动力—人口集聚—服务配套—城市发展”,因此,工业化是城市快速推进和城市快速发展的动力,城市化是城市人口快速发展和城市规模快速发展,促进工业发展。可见,工业化和城市化是相伴而生、相互促进、彼此融合的,即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产业发展与城市转型调整之间存在相互依赖、高度耦合的互适机制。过去相当长的时间普遍存在“重产业、轻城市”的问题[1],城市发展是靠快速工业化推进的,城市化相对滞后。而当前新型城镇化时期,城市已经由量的扩张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开始更加注重内涵提升发展,对生活、生态、空间提出新要求,产城融合迫在眉睫,是实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主要物质载体,把城市与产业看作一个良性互动的有机整体考虑空间布局,让产业更加依附于城市,让城市功能更好地服务于产业,从而以更强的竞争力参与国际分工体系。

关于产城融合的探索研究较多,主要是概念内涵策略及工业园区、开发区、新区等规划实践。其中关于概念内涵的研究,杜宝东从时间、空间、类型、人本四个维度对产城融合进行认识[2]。李文彬、张昀则以人为本视角,基于对产城关系、产城规模、发展阶段和职住平衡等方面,结合案例提出功能融合、服务植入和空间融合三大策略[3]。园区实践方面,邹伟勇等研究了新形势下工业园区必须从生产环境向生活环境延伸,并以荆州开发区为例,提出了开发区与城市融合的一体化框架,探讨了开发区产城融合的功能完善、转型升级、动态规划、配套政策等经验。刘瑾等探讨了济南市高新区东区产城融合的内涵、特点及规划要求,并对高新区提出结构优化、功能提升、产业升级、交通组织、设施配套、城市风貌营造等规划策略,推动了高新区发展模式的转型发展[4]。欧阳东在对产业园区的产城融合发展经历“产城分离—各自为政—边缘融合—产城融合”等阶段路径分析后,提出产业园区定位契合、功能复合、空间缝合、产业聚合、规划协合、结构耦合、人文融合、设施调合和用地混合等策略[5]。新区实践方面,刘畅等借鉴苏州、上海、成都等案例,提出功能复合、配套完善是新区产城融合的关键[6],林华对上海青浦新城产城融合开展了研究[7]。

综合以上研究,园区尺度的产城融合研究方法比较成熟,但对于城市层面的产城融合研究相对较少。因此,在已有概念及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希望通过对城市层面的产城融合概念内涵及路径探索,以期为未来的产城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

1 产城融合的内涵

产城融合是地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地区的资源要素、发展阶段、结构特征有差异,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剖析其内涵,提出针对性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推动城市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转型为生产、服务、消费的多元化发展。当前产城融合的实现要重点把握“五化”内涵。

1.1 产业板块的区域化

打破传统就产业论产业的发展思路,从城市整体协作分工出发,科学调整产业结构,优化整合区域资源,依据区域特色,科学谋划产业板块,实现广区域、大产业、多融合的空间格局。

1.2 产业板块的片区化

城市内部的各板块作为一个整体考虑,根据产业基础及条件优势,围绕主导产业,细化相关产业类型,凸显产业特色,形成各具特色、职住平衡、协作分工的功能片区,各功能片区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形成为特色产业板块。

1.3 产业片区的城镇化

加强优质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配套规划衔接,在各功能片区内部配套完善的商业、娱乐、教育、医疗等功能,不仅是产业集聚的宜业片区,同时也是功能完备、设施现代、环境优美、出行方便、人文活力的宜居空间。

1.4 城镇片区的产业化

城镇发展需要特色产业支撑,只有通过城镇工业化和产业化发展,才能支撑可持续的城镇建设,因此,成熟城镇片通过有机更新,新城镇片区通过特色塑造,形成以产业发展作为基本动力,打造高质量、高层次的城镇化。

1.5 产城融合片区的人本化

加强关注与“人”的生产、生活、生态密切相关的文化艺术、精神氛围等方面的内容,从居民就业层面布局生产环境,从居民生活需求方面完善服务环境,从居民休闲需求方面优化生态环境,实现以人为本的片区融合发展。

2 产城融合发展路径

产城融合模式在不同纬度的模式也有差异,本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来解读。

2.1 宏观层面,实现区域协调

通过融入整个区域,明确区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从而选择可对接的战略弹性空间。按照区域合作视角,科学谋划创新产业布局,优化整合区域资源,科学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广区域、大产业、多融合的产业格局。

2.2 中观层面,实现产城特色

产业必须适应“人”的需求,服务“城”的成长。结合产业对载体空间需求与城市功能转型,以城市产业空间转型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基于职住平衡理念的产城空间布局,通过板块之间特色差异化和板块内部链条化的原则,以“突出区域核心竞争力,整合资源”为核心,划分产城融合空间布局。

2.3 微观层面,解决历史欠账

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城市工业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加快了土地和人口的城市化,但服务设施等软环境配套相对不足,居民的生产、生活空间分离,使得时间、出行等成本要求增加。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工作环境、配套服务等要求越来越高。应当从当前亟需解决的工业围城问题入手,从而制定出可操作性的产城策略,解决历史欠账问题,实现资源科学配置。

3 嘉兴市产城融合的创新空间探索

3.1 嘉兴市概况及问题

嘉兴市位于浙江省东北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腹地(图1)。地处长三角地理位置的中心,位于沪、浙、苏三省(市)交界,东接上海、西接杭州、北临苏州、南濒杭州湾,与宁波市隔海相望,距离上海市90 km,距离杭州市85 km,距离苏州市80 km,距离宁波市140 km,是四大城市的中间区位。全域面积3 915 km2,下辖南湖、秀洲两个区,平湖、海宁、桐乡三个市和嘉善、海盐两个县。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2 884.94亿元,比上年增长8.7%,增幅比上年回落1.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3∶57.5∶37.2调整为5.2∶56.2∶38.6。虽然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但当前仍存在着诸多问题。

图1 嘉兴市区域位置图

3.1.1 产业门类以传统与本地为主,高新产业不足

比较2010年长三角各城市产业结构情况,嘉兴市第二产业比重位居16城市之首。根据2015年嘉兴市第二产业内部各行业发展情况,纺织、机械装备、化工化纤三大行业占第二产业总量的60%。相比之下,高新技术产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明显偏低,第二产业内部存在传统主导,高新偏弱的问题。根据2010年嘉兴市服务业的区位熵,嘉兴市服务业现状仍以生活性服务为主,生产性服务偏弱。

3.1.2 产业空间效益整体偏低,布局无序

目前,嘉兴市内部多主体开发问题突出,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嘉兴工业区、秀洲区工业园区C字型围城以及四处开花的乡镇工业布局,中心城区处于工业包围中,产业布局的空间无序带来环境隐患的同时,地均产出效益低下。

3.1.3 产城功能不融合

产业园区与城市功能区分离,产业区块内部缺乏必要的生产性服务和生活性服务设施。城市内部缺乏有活力、劳动力的产业等问题突出。

3.2 产城融合策略

3.2.1 宏观层面——构建与区域融合的理想产城空间

1)从上海市的发展战略看嘉兴市产业发展类型

“上海战略”是嘉兴市转型期面向区域的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前提。在组装制造业基础上积极提质保量,并且想成为价值链的左端趋势发展,从而成为区域次级中心。考虑到接近世界大城市的区域重点战略方向,具有高品质生态休闲环境支撑的区域,科技创新等高附加值产业的成功机率大。依托上海虹桥的区域位置及高铁站周边优势布局,嘉兴市具备发展相关服务外包等区域性商务、相关教育培训等功能的条件。结合优越的交通优势也有条件发展相关物流市场等生产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及相关先进制造业。

2)从区域发展态势寻找嘉兴的产业战略空间

选取易到达的区位作为产业发展空间,对接上海的重点发展轴线,从高铁站点、高速公路出入口等优势资源比较集中的区域梳理出3大方向,即沿沪杭高速、沪昆铁路轴线,沿申嘉湖轴线,沿苏嘉杭沿线三大轴线空间,形成三大板块。见图2。

图2 嘉兴市产业的战略空间选择图

L型战略空间板块:依托沪杭轴线,构建未来嘉兴市城市转型升级的首要空间载体。在这条轴线上适合嘉兴市发展的产业体系可以依次展开,包括现代物流、服务外包、高技术产业、教育科研等,能促进嘉兴市产业转型体系。

公共服务板块:依托G320轴线,结合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提升城市核心区服务功能。

生态休闲旅游板块:依托申嘉湖轴线,利用其较好的生态基地、特色的古镇旅游,构建彰显嘉兴市现代田园生活、生态休闲、人文旅游的生态休闲旅游产业。

3.2.2 中观层面——构建特色产业与服务平衡兼顾的产业空间布局

遵循“重点突出、主次协调、特色发展” 产业发展原则,选择强化发展的主导产业类型,重点培育的潜在发展类型,鼓励发展的特色类型,现状保留的效益类型,引导转型及淘汰负面清单等原则,着力构建“1+4”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见图3。其中,“1”作为文化旅游核心服务平台,注重有机更新,发展城市经济。“4”作为四大产业平台,注重三规合一,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推进生态休闲旅游平台、科技创新高新技术平台、现代生产服务平台、市场物流特色制造平台建设。

图3 嘉兴市产城融合发展空间格局图

1)继续完善中心城区的文化旅游商业服务集聚。将城中片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城市中心区,大力提升嘉兴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地位。继续加快南湖区城市东部副中心和秀洲区西部副中心错位发展,努力形成核心转型、两翼并举,促进中心城市的发展。

2)继续加快东部科技创新高新平台的提质扩容。着力利用整合和全球科技创新资源,集聚国内外科研机构、大学、大企业集团研发中心以及一流创新创业人才,努力建设成为浙江省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3)启动北部生态休闲旅游平台的联动发展。以建设保护好高品质生态环境为前提,联动东部西塘古镇休闲游、中部湿地体验游、西部温泉养生商务游,构建中心城市北部绿肾,建设成为中心城市的生态休闲绿色屏障,吸引沪杭及区域旅游客流,打造长三角区域旅游休闲目的地。

4)加快提升南部国际商务区现代服务平台的水平。以高铁核心区建设为重点,积极构建南部城市副中心和国际商务中心,推动区域总部经济集聚地、新兴服务业创新地的建设。

5)继续加大西部市场物流特色制造的整合力度。引进培育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形成带动中心南翼发展的增长极。

3.2.3 微观层面——破解历史遗留的工业围城 无序策略

1)工业类型的产城融合度作为评价重要指标

产城融合度的测度作为破解当前工业围城战略的重要方面,决定了哪些工业可以围城,哪些工业必须转移,哪些工业必须退出的策略。从产值、税收、就业等方面评价产业的贡献率。从能耗角度、环境污染角度作为产业的贡献率的负面因素。从其所处的区位空间价值作为工业类型布局的影响要素,综合分析后我们得到以下六种类型,见表1。

表1 产城融合度评价类型

2)根据产城融合度提出破解围城的策略

对比理想的产城空间与现实的工业围城现象,提出低效工业退出、特色工业转型、战略工业引进三大策略。

低效工业退出策略。实施“三退”低效产业策略:一是退产城融合度较差的企业,但区位价值高的区域。例如,退出中环以内区域环境污染相对较为严重的产业类型,可适当发展较高经济效益的都市型工业,作为城市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二是退产城融合度很差的产业,但区位价值较高的区域,包括经开区北部工业园区、城南街道、长水街道、东栅街道这些中环路外的区块,退出严重污染,影响到居民生活水平的产业。三是退产城融合度差的企业,但与生态背离的区域,例如,嘉兴市北部湿地区域内纺织、印染、喷织等对水环境污染严重的产业,未来主要发展自主创新的纺织研发、服装展示、策划设计等产业链上游的产业链区段。

优势产业提升策略。加大“两提”产业转型力度:一是提产城融合度好的产业,区位价值高的区域。二是提产城融合度好的产业,与理想产城空间结构和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吻合的区域。重点以南湖区工业园区、秀洲区工业园区、经开区工业园区为主体,通过创新技术的引入,转型倒逼政策实施改变产业类型多样、产业层次低端、产业环境恶劣等问题,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带动嘉兴市经济、社会效益提升。

战略产业引进策略。引进产城融合度高的都市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型新兴产业。从类型上看,中心城区可以适度引进产城融合度高的创意设计、创意制造等都市型产业,南湖区高科技产业园区和秀洲区先进制造特色产业园区,可以引进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研发领先、高附加值高效益产业。

4 结 语

近年来,虽然对产业的重视程度逐渐加强,产业规模逐年扩大,但传统厂房式空间布局,仍然存在配套设施不全、公共空间缺乏、整体环境较差等问题,难以满足居民对品质提升的需求,亟需对软硬件环境进行完善,产城融合成为必然。因此,有必要按照党中央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新型城镇化的要求,从宏观、中观、微观全空间体系,二产、三产全产业类型,生产服务、生活服务进行探讨,从而解决长期工业化过程中功能分区造成的欠账问题。本文对产城融合概念及做法做了不成熟的探讨,还需在理论支撑及实践探索中进一步完善,从而实现新型产业化与新型城市化的高度融合。

[1] 贺传皎,王旭,邹兵.由“产城互促”到“产城融合”——深圳市产业布局规划的思路与方法[J]. 城市规划学刊,2012 (5):30-36.

[2] 杜宝东.产城融合的多维解析[J].规划师,2014(6):5-8.

[3] 李文彬,张昀.人本主义视角下产城融合的内涵与策略[J].规划师, 2014(6):10-16.

[4] 刘瑾,耿谦,王艳.产城融合型高新区发展模式及其规划策略——以济南高新区东区为例[J].规划师,2012(4):58-65.

[5] 欧阳东,李和平,李林,等.产业园区产城融合发展路径与规划策略——以中泰(崇左)产业园为例[J].规划师,2014(6):25-29.

[6] 刘畅,李新阳,杭小强.城市新区产城融合发展模式与实施路径[J].城市规划学刊,2012(7):104-110.

[7] 林华.关于上海新城“产城融合”的研究——以青浦新城为例[J].上海城市规划,2011(5):30-37.

猜你喜欢

融合度产城嘉兴市
组织-员工工作家庭边界融合度匹配对员工工作幸福感及工作繁荣的影响
嘉兴市第一医院
嘉兴市第一医院
产城融合,功能复合——上海办公大楼方案设计浅析
嘉兴市第一医院
丘海雄 产城融合+创新驱动 海珠创新湾擎动下一个产业风口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一线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度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
湖南省品牌农产品与电商平台融合度测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