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以人为本 搞好班级管理

2018-05-01周静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生成长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周静

【摘 要】 本文介绍了班主任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搞好班级管理的感受和体会。即:大力培养学生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管理能力;转变处罚方式,消除抵触情绪;发掘闪光点,调动积极性。

【关键词】 班级管理;以人为本;学生成长

本人作为一名担任班主任工作10年以上的“老班主任”,最大的感受是:做班主任难,做一个受学生喜爱的班主任是难上加难。但是,既然选择了,便义无反顾地往前走。所以要说,“班主任工作辛苦并快乐着”。 如今,在这样一个弘扬个性发展,注重人格培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人文教育时代,班主任的角色和任务也发生了巨大变化,构建一个民主化班级管理模式是大势所趋,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班级管理中体现这种新型的管理理念?本文就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的一些感受和体会作一交流。

一、培养学生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管理能力

记得刚担任班主任工作时,每天都起早贪黑,班级工作事无巨细都管,忙到筋疲力尽,焦头烂额。但效果却不尽人意,那时就不断反思,难道当老师,当班主任真的就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吗?当时确实很迷茫。后来通过请教一些有着多年班主任经验的老师,自己也不断反思,发现培养一些合格的班级管理的“小助手”至关重要。班主任、班干部及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如同树干树枝和树叶,一颗粗壮的树干再怎么壮实若没有了树枝也无法撑起一片绿叶。班上的班干部不少,那么如何提高班干部管理班级的积极性呢?本人的师傅叶老师曾经告诉过,要经常给班干部们戴高帽子,不断激发他们的责任心,刚开始效果并不好,后来才发现,在班上这种公共场所不断表扬班干部虽然可以激发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但也容易引起其他学生的不满,认为老师过分夸大班干部的作用。后来就尝试由公开场合转为地下工作,给班干部戴高帽子后,班干部的积极性明显高涨。但毕竟光有积极性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地指导他们管理班级的方法和技巧。记得有一次,一位副班长提出搞一次校园安全知识竞赛,但后来他告诉我没有人愿意参加。于是就询问了其他班干部不愿参加的原因,原来这位副班长在布置任务时总是用一种不用质疑的命令的语气。其实很多新上任的班干部和新班主任都会使用这种语气。后来我私下教这个副班长用这样一种方法:首先讲出这次安全知识竞赛的意义和环节、竞赛中表现优异者可以得到什么奖品等等将同学们的胃口吊起来,然后再问大家:同学们觉得竞赛在这周搞好呢还是下周?”这种方法叫做二选一,既表明了竞赛肯定要搞,而且又似乎在征询大家的意见,让大家感觉到了被尊重,因此他一讲完同学们就开始争论,有些说这周,有些说下周,但大部分人都说下周好点,需要做一些准备,除了几个不积极的同学之外,大部分同学都热烈响应,最终的结果是这次竞赛搞得非常成功,几个不积极的同学也在大家的带动下参与进来。因此同样的事情在工作方式上改动一下取得的效果竟是如此的不同。

在后来的班级工作中,班干部们逐渐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老师也相对轻松了许多。

二、转变处罚方式,消除抵触情绪

学生违反校纪班规一定是要受到教育和批评的,那么怎么做才不会使被批评教育的学生产生抵触和反抗情绪呢?违反纪律本不是好事,但怎样才能使不好的事情转变为好事呢?个人深知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活力所在。

最近两年来,一直在所带的班上推行这样一种处罚措施,对于情节较轻者,就罚他们站在讲台上唱首歌或讲一个故事,对于情节较重者,让他们写一篇600字的作文,内容是作为旁观者对违纪事件的看法,这样他们就会很冷静地反思自己的过错,比起直接指出并严厉批评,或者写检查效果会好得多。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这种处罚方式的效果比以前明显好了很多。

首先,一般来说,受这种惩罚的学生从心理上不会产生抵触情绪,而且当众讲故事或唱歌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胆量和口才,而且在大家给予热烈的掌声时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可以说他是在一种很快乐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其次,要求写作文的同学,不仅可以在书写过程中反思自己做的不正确的地方,从而规范自己今后的行为,而且间接地帮他们练习写作和培养语言组织能力。

再次,这种以人为本的处罚措施不仅可以使受罚学生的心态更加积极,还可以发掘到学生身上的潜能。班上有一名男生张浩楠同学,胆小内向怯懦,平时不爱出声,有一次居然没去上课间操,被值周老师抓住并扣了分。他自己选择了唱歌,是一段说唱,竟然没想到他是动作节奏一气呵成,获得了同学们一阵又一阵的掌声,在同学们的掌声中,他羞涩一笑,但明顯感觉他自信心大大增强了,人也逐渐变得开朗,积极。

三、发掘闪光点,调动积极性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和潜能,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可能只是小小的闪光点,也可能挖掘出大金矿来。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们班有这样两个男生,性格比较叛逆,具体表现可以这样概括:我说什么他们似乎都爱听不听,班干部做什么他都认为不对!但是却发现这两个学生都有一个优点:大扫除从不偷懒耍滑,对那些不好好干活的同学嗤之以鼻。有一次大扫除快结束时,当我说:谁愿意把垃圾桶拿去洗洗时,其他同学朝满是污垢的垃圾桶看看,都没有举手,这时他俩毫不犹豫地拿起了垃圾桶;之后我找准时机找他俩谈话,先是表扬他们这种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的行为,等他们脸上露出喜色时,再话锋一转:“但是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为了班上尽心尽责,劳苦功高,为什么却不得民心呢?”这时,两人都低下了头,我一一帮他们分析了原因,他们不断点头,并且主动表态愿意去改。过了几天又找他们谈话,洞悉其心理活动,慢慢就发现这两位学生平和了许多,不再那么反叛了,和其他同学也能融洽相处了。

班上还有这样一个女生,她平日里默默无闻,学习成绩一般,在班上几乎没有存在感,明显有点自卑。在改作业时我发现她的字相当漂亮。在上课时,就当众表扬她的作业整齐、漂亮,并作为范本让大家传阅,大家也都啧啧称赞。我看到她脸红了,但明显挺开心。之后我又找到她,让她给黑板报写板头,她非常用心,写了擦,擦了写,设计得很艺术,很漂亮,再一次获得大家的赞美。后来语文老师给我看这位女生的周记,女孩写到,很感谢班主任给了她这样一次机会,这其实是她一直想做但没敢做的事。之后,我继续关注她,发现她越加自信,成绩也不断进步。在担任班主任的这些年里,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你愿意用心观察和体会。

教育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教师的态度决定着教育的成败。所以,教师要为学生们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成长氛围,让他们自由快乐地挥洒自己的青春,体会自己奋斗的成功。不断鼓励他们,欣赏他们。对学生而言,被班主任欣赏,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所以,教师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才能给学生一个健康成长,自信成才的空间。

教育有规律,但没有一条规律适合于所有的学生。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责任是以人为本塑造学生的个性,把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有骨气、健全的人。因此,本人还将更加努力学习借鉴名师育人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思考、探索适合自己的管理路子,在实践的过程中再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总结,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 吴焕.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旬刊),2013.2.428.

[2] 熊文渊.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1.22.31-33.

[3] 蒋才富.浅谈以人为本的班级管理艺术[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07.6.25-26.

【作者简介】

周 静(1974.4-),安徽灵璧人,教师.

猜你喜欢

学生成长以人为本班级管理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