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秦腔戏曲艺术与现代观众

2018-05-01刘琴

新西部·中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戏曲艺术秦腔

刘琴

【摘 要】 本文阐述了秦腔戏曲艺术的思想内容、表演程式、发展和创新与现代观众审美意识的关系。认为,秦腔戏曲艺术要以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为基础,在保留原传统戏曲精华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革,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 秦腔;戏曲艺术;现代观众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文化事业的重视,彭阳县文化馆也根据区、市和县委的安排,在文广局的领导下,开展了多项文化工作。截止到目前,文化馆举办了66场次的文化演出活动,开展了90余次的“送戏下乡”,并举办了12场次的“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同时组织馆内的文化骨干培训人数超过100人次。在推广秦腔戏曲艺术的同时,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但是,传统的秦腔戏曲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与现代观众的观赏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还需要针对当前的观众需求,对秦腔戏曲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当前观众的观赏水平。

一、秦腔戏曲艺术的思想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意识

中国戏曲诞生于封建社会,所以戏曲中很多的道德观和伦理观都是以封建社会的思想观念为主,通过舞台的形式展现出来。但是这种思想难以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因此还需要做出改革。比如秦腔传统的折子戏《卖画劈门》,其主要讲的故事为恶少胡公子为了强娶凤鸾为妻,借买画的名义强行抢人。而凤鸾的父亲白茂林在情急之中挥刀向门外砍去,但是没想到赶来的却是投亲的外甥,所以与其一起商量如何锄奸。在这段戏中,感情波动的幅度比较大,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将主人公的嫉恶如仇、不畏强权、贫而有志的精神表现的细腻逼真,不仅散发着艺术的风采,同时也引起观众的共鸣。在这出戏中,打破了传统封建思想的意识和封建的伦理观念,保留了戏曲故事中精华,去除不符合现代思想的糟粕,进而使戏曲能够表达更加健康的主题,实现对美的东西的发扬和传播;在秦腔戏曲中要尽可能的使传统的元素能够满足当代的审美,并尊重现实,使戏曲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更符合现代人的心理,使情节更加细腻、生动。通过对传统戏曲的优秀剧目分析,虽然传统的戏曲中一部分思想不符合现代人的思想意识,但是我们也能够发现现代观众对待善恶、爱恨方面的态度与古人也有一定的相似处。

二、秦腔戏曲艺术的表演程式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意识

秦腔戏曲表演艺术中,演员通过表演的技巧和程式,用自身的形体表现出戏中的人物特点以及剧情的展示。在戏曲观赏的过程中,获得的美感是通过演员写意性的表现所展现出来的。中国戏曲的美学最大特点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表现,通过写意的方式进行提炼和展示。比如表演的动作程式化、唱腔的板式化、化妆的脸谱化以及舞台布景的虚拟化等。演员在表演的过程中通过表情、动作等对艺术形象进行塑造。所以可以说秦腔戏曲表演具有非常强的艺术表现力和张力,用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姿态,进行程式化的体验和表演,这不仅是对生活的模拟和体验,同时也是美学的创作和艺术形象的体验。秦腔戏曲艺术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超越生活,所以秦腔戏曲的表演中大部分还是可以被现代观众认可的,这种审美也是来自于戏曲本身的审美功能。

秦腔《伐子都》的表演中,讲述的故事是公孙子都陷害主帅的故事,在其冒领战功后,由于内心的恐惧,在刚一上场时就翻了一个虎跳前扑。同时在金殿庆功宴上,由于心中有鬼,魂不附体,突然从座位上跃起,并在唱完满朝文武皆恨怨后,登上高台,表白真相,最后倒地而亡。通过这一连串的表演技巧,将公孙子都的内心不安、愧疚和精神异常的状态表现的淋漓尽致。这种表演方式过于夸张,与生活实际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表演的却非常真实。所以这种表演方式也能够符合当代观众的审美。

三、秦腔戏曲艺术的发展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意识

当前,传统的戏曲发展中存在很多的优势,所以需要我们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但是戏曲在发展的过程中与其他的事物相同,相对于飞速发展的社会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难以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对于秦腔戏曲来说,观众的评判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在秦腔戏曲的表演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观众的认可,这样才能够实现戏曲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是观众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群体,层次以及审美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部分观众喜欢看武戏,所以要求武戏的戏份多,而且武打逼真、要具有技巧;有的观众喜欢看文戏,要求演员要表演的细腻、逼真,所以不同的观众情趣各异。而造成观众这种不同审美观点的原因很多,包括時代原因,不同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进而导致对戏曲的欣赏趣味不同,因此这也需要秦腔戏曲发展中不仅要适应政治的发展需求,同时也需要能够符合时代的变化规律,进而满足更多观众的需求。同时还与习俗信仰有关。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所以个人的性格特点、文化水平以及生活阅历等都会导致对秦腔戏曲观赏的趣味和要求不同。同时,不同的民俗、风俗、地域以及生活习惯等的差别也会造成对秦腔戏曲欣赏的趣味不同。所以要想使传统的秦腔戏曲艺术得到观众的认可,还需要对传统的戏曲进行改革和创新。秦腔戏曲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所以具有非常成熟的表演风格和艺术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中很多的部分已经无法满足当代观众的审美,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如果与时代脱轨都会面临着被淘汰的局面。

戏曲审美的主要意义是其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脱离生活,是对生活形象表征的外在表现和概括。从进入到21世纪后,社会生活、人物风貌以及审美习惯等都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要求秦腔戏曲艺术形式也必须要能够符合时代的发展,以一种新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随着戏曲竞争的激烈,那些不懂创新、故步自封的戏曲明显与时代脱轨,所以秦腔戏曲要想得到更好的发展还需要保证戏曲的与时俱进,并不断的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大胆的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进而使秦腔戏曲更加贴近生活和人民群众,满足当代观众的需求。

四、秦腔戏曲艺术创新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意识

从当前的秦腔戏曲形式来看,在思想、思路上还不够开阔,所以还需要能够建立一个具有引领性的秦腔艺术机构,通过组织的引领使秦腔艺术形式获得更好的发展效果。同时可以通过政府以及社会的力量,设立秦腔的奖励基金,为秦腔事业发展的贡献人员和演员等给予一定的奖励。通过相应的活动开展,比如戏曲新星进校园,戏曲名家活动等方式,号召更多的人参与,同时也可以通过图集、书籍和磁盘的方式进行宣传造势;同时也可以通过巡演的方式掀起秦腔戏曲的热潮,进而使当代观众更好的了解秦腔戏曲,同时通过观众的反馈也能够更好的了解观众的喜好,有利于秦腔戏曲的发展和满足观众的观赏需求。

五、结语

综上所述,秦腔戏曲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文化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还需要加强对秦腔戏曲的继承和发展。随着时代的变迁,虽然秦腔戏曲的表演方式和技巧越来越成熟,但是在多种文化的冲击下,其与现代观众的审美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还需要能够以现代观众的审美标准为基础,在保留原传统戏曲精华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现代化的改革,使其更符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要求。

【参考文献】

[1] 薛学锋.振兴秦腔之对策[J].当代戏剧,2014(05)62.

[2] 乔全龙.秦腔的发展与传承保护[J].戏剧之家,2017(18)40.

[3] 邱建波.互联网与中国传统戏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2014.06.

【作者简介】

刘 琴(1969.4-)女,汉族,就职于彭阳县文化馆.

猜你喜欢

戏曲艺术秦腔
我的秦腔半生缘
互联网时代下秦腔的传承与发展对策探索
飘飞的秦腔
浅析琼剧艺术的发展
戏曲艺术生存之我见
群众自发组织演唱秦腔悼念陈忠实先生
舞台灯光在戏曲艺术中的意义
浅谈广西地方戏曲如何继承和发展
戏曲艺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黑土评剧迎来希望的春天
老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