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

2018-04-28李勇

财会学习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

李勇

摘要:公司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公司是一系列与公司活动相关者契约组合体。但是,现代公司契约理论中“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的会计目标都偏于,向所有者披露相关财务信息,却忽视了公司其他与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参与者。本文探讨的基础是,在公司利益相关者契约理论之上,公司的会计目标应定位于,向各利益相关者契约主体提供财务、经营管理信息。

关键词:利益相关者;会计目标;股东至上

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财务背景中,公司经营管理者希望以财务活动实现最终经营结果,其核心是“会计应该为谁提供什么样的信息”。对于“为谁提供会计信息”的理解,长期以来受现代公司理论的影响,认为股东至上。

随着公司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实践,发现公司不仅仅只依赖股东的权利。人们应该深思,公司所有者到底是谁,公司经营管理的最终结果到底为谁提供信息。许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被公司管理层淡忘,股东权益最大化理论地位开始动摇,会计目标很难指导财务实践。因此,亟需进一步探讨基于利益参与者的利益会计目标重新定位。

一、公司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利益相关者是指,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发展,采用不尽相同的方式,进行不同形式的参与,而且,这些相关者直接或者间接的承担了某些风险。他们的活动能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公司的目标,或者受到公司追求其目标过程的影响。

公司的利益相关者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界定:从公司资本来源途径进行探讨,公司所有者、债权人是公司资本主要来源,支撑着公司的发展。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期望不仅能够保值且增值,是一种对所需资金的投资;债权人是通过借款方式实现资金的投資,期望在借款到期后,能够收回最初投资总额,并且收回对应利息。主要资本来源投资者同企业的生死存亡密切相关。

从公司内部来探讨,不管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公司的一般职工,他们日常工作都直接,或者间接的使用公司的资产。他们的行为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来实现对这些资本的保值增值。

从公司外部来探讨,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全部客户、供应商等,他们满足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需一切有形的,或者无形的物品,供其所需。公司的发展,必须满足他们的利益。政府在公司的发展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因此,政府也是公司利益相关者。

二、现行会计目标的局限性

对会计目标探究经历了不同阶段,所包含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探讨的层次越来越深。首先,要明确会计目标所服务的主体,换句话说就是来界定会计主体。其次,什么样的财务信息会满足主体需求。以及财务信息质量问题也备受关注。从界定谁是信息使用者,到使用者需要什么样的会计信息,以及信息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质量特征。会计目标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受托责任观”,这主要依赖于两权分离。二是“决策有用观”,这取决于公司决策发展的要求。但是,两者均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一)受托责任观的缺点

受托责任的存在,是产生于两权分离,主要依赖于委托代理理论。两权分离主要的思想是,公司的投资者也就是公司的所有者,与公司经营管理者经营权是相分离的。公司的所有者委托公司管理者经营管理本企业。因此,两者在信息的传递或者接受上,是存在信息不对称。从某种角度来讲,所有者与经营管理层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会计目标只从委托代理关系出发界定,是有缺陷的。不仅不能真实反映出会计最终是为谁服务,以及是通过何种途径或者方式来实现。公司利益相关者也是财务所服务的对象。该观念中却忽视了这一方面。从狭隘的角度不能全面界定。公司发展是一个复杂变化的过程,单一因素界定是片面的,不能很好的呈现、传递公司目标、财务目标。同样,财务目标的定位直接或者间接反映着公司财务状况,给利益相关者传递有用信息。传统观念已经不能真实体现出公司情况。

(二)决策有用观的不足

第一、提供有用决策信息,不要误导公司利益相关者。决策有用原理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为公司利益相关者提供其决策有用的财务信息。例如,公司所有者、债权人、政府、供应商等等。在不同利益相关中,有重要的利益相关者,也有次要利益相关者。那么,对于这个方面的划分是根据每个各公司自己情况来决定。

第二、有用决策信息质量低,误导利益相关者决策。对于利益相关者而言,希望所获得的财务信息,是真实可靠、信息质量高,对于他们的决策来说,肯定是最有佳的。但是,在实际公司中,由于种种原因,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财务信息失真。这样就会导致在决策时,误导利益相关者。

第三、资本市场不健全,影响财务信息质量。不管是何种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就会导致理论和理论的应用会有出入。那么受托责任制度也会面临这样情况。必然会面对复杂的各种环境。理论上的假设全部失效,那么就会导致信息失真。决策有用观要发挥自己正确的理论时,要有完善的资本市场作为支撑。每个国家的资本市场有不同不成熟情况。

通过对已有文献梳理总结,两种观点或多或少,在不同方面存在很大缺陷。会计目标也是随着公司的发展而发展。两种观点中任何一方面都难以全面反映真实情况,这就需要现有的人们探讨,哪种视角下的探讨是值得且有用的。这是本文研究的初衷。

三、利益者相关理论下对我国会计目标的重新定位

通过上面探究,公司利益参与者有许多。从不同层次对所有参与者进行划分。处于最重要层面的主要有,公司的所有者、债权人。这是每个单位相关者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相关者。他们是企业运营资金来源的主要途径。一个公司发展,首先必须有一定资金量支撑。那么,在对会计目标定位时,最应该首先考虑的应该这两者。怎么才能融合二者的需求,或者说,通过哪些界定才能包含二者所表达内涵。其次,政府在每个公司发展中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公司税收,工商信息注册等等方面都需要与政府打交道。那么,在公司相关者中,政府的地位也很重要。其他利益相关者,比如,供应商,客户等等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对会计目标定位中,应该权衡各方面因素。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对会计目标重新界定是必要的。社会在发展,公司所面临资本市场也是在发生着巨大变化。

会计目标是公司发展的航标,指引着公司的前进方向。会计目标的定位应该站在公司的战略角度。会计的目标是财务信息传达的核心。依据利益相关者重要程度界定,会计目标是公司财务的核心力量。财务目标是财务本质主要体现,财务本质最终是要界定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权利。因此,会计目标界定,很有必要吻合主要财务利益相关者目标。财务目标界定,必须在特定环境中进行。经济形势,财务环境都会影响最终的结果。我国市场经济越来越走向成熟,但是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定义时必须考虑。中国市场环境存在很大缺陷,使得利益相关者面临委托人道德违约风险较大。同时,信息对称、透明的公司经理人市场仍然尚未建立,利益相关者无法及时有效,对所有者进行全方位考评。这些情况决定了我国会计目标界定中还有许许多多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市场、经济体制、法律法规等的完善。未来会计目标的界定,应该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同时考虑受托责任观、决策有用观。将两种观点融合,取其优点。基于公司利益相关者角度所定义的会计目标会更适合我国经济特征。

参考文献:

[1]葛家澍,杜兴强.会计理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66-168.

[2]课题组.对我国会计目标定位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5(8).

[3]时军.我国财务会计目标选择研究[J].财会通讯,2011(11).

[4]邹国卿.会计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协调问题研究[J].湖湘论坛 2008(5).

[5]陈宏.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进展[J].经济研究导刊 2011(14).

(作者单位:甘肃励致安远会计师事务所)

猜你喜欢

利益相关者
高职院校利益相关者多元内部治理结构探究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基础设施类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
公司社会责任理论下利益相关者与股东利益的平衡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广东省属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特征与评价
中国电网企业利益相关者分析报告
展会品牌利益相关者的构成及其网络结构研究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四川省实施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的研究
关于政府审计几点问题的思考
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公立大学财务治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