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松鼠会

2018-04-27

课堂内外(高中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皮质理发师牛顿

谣言粉碎机

科学家们最终信了神

有这么一种论调:科学家研究了一辈子科学,到了晚年却都会投入宗教信仰,开始信神。经常被拉出来说事的是爱因斯坦、牛顿和达尔文。据说,他们三人晚年都信了上帝——瞧,找的都是世界上成就最卓著的三位科学家。

但是这个说法极不符合事实,在认识上又很浅薄。

首先,“科学家晚年信上帝”基本上不是事实。拿爱因斯坦来说,他从12岁起就开始不信仰任何宗教,更不相信上帝。他在自述(写于1946年,离他去世只剩9年了)中说,他觉得宗教是一种国家故意拿来欺骗年轻人的谎言。他在世的时候也多次表达自己的无神论观点,比如1954年,也就是去世的前一年,他在一封回复美国工人的信中说:你所读到的关于我笃信宗教的说法当然是一个谎言,一个被有系统地重复着的谎言。我不相信人格化的上帝,我也从来不否认而是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如果在我的内心有什么能被称之为宗教的话,那就是对我们的科学所能够揭示的这个世界的结构的没有止境的敬仰……

时间往前推移,在1894年,达尔文说自己“在40岁那年,我终于放弃基督教信仰”。不过他并没有否认上帝的存在,因为换句话说,他根本不关心有没有一个可供信仰的上帝。而牛顿出生的时代,基本上人人都得活在宗教里,毕竟在那时,公开自己不信神相当于往枪口上撞。没有人生下来就会祈祷,都是大环境使然。

然而牛顿去世多年后,凯恩斯买下他的手稿并研究了几十年,发现牛顿信仰的其实是一个异端教派。

其次,其实科学家晚年研究哲学,研究世界的本源,几乎是一个必然的结局。前面举的三位大牛之所以伟大,也是因为他们从整体上改变了人类的“世界观”。

比如爱因斯坦虽然不信仰通常意义上的宗教,但他信仰“斯宾诺莎的上帝”,而不承认人格化的上帝存在。他认为宗教经历了恐怖宗教、道德宗教与宇宙宗教三个阶段,前两者需要人类虚拟一个人格化的神出来,但宇宙宗教并不需要,它是一种对客观规律的认知信念,因此根本不能称之为宗教,而是“没有找到一个比它更好的词汇来表达这种信念”。

但哲学能否指导科学是见仁见智的事,更别说宗教——宗教和科学根本就是两种互斥的思维方式。如果你选择了科学研究,就会明白它的方法论注定是批判的,科学规律注定是脱离人格也依然有效的,它和宗教永远是无法交叉的平行线。

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看见你的声音

——人类发明飞机后,遇到的第—个速度極限是“音障”,即航速达到音速的十分之九时,遇到的飞行阻碍会突然提升。

—在可见光之外,有人类看不见的电磁波;同样地,人类也只能听到特定频率的机械波。

——但我们可以用爆炸来瞬间压缩空气密度,模拟出“可视的声波”。《黑客帝国》中,子弹从枪膛中爆炸飞出后,仿佛在空气中钻出一条空气甬道,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声学工程师还能利用特定软件,把鲸类在海底的歌声转化成可视的美丽图案。

科学地扯淡

你这辈子大概会有150个朋友

我生长的县城里,有一家门面特别小的理发馆。理发师是一对小夫妻,我每年回到那个县城都要找他理一次发。一般来讲,话少的理发师是最受欢迎的,但是这位理发师不同——每一位客人进来,他都能叫出这个人的名字,坐下开始剪头发之后还能随口问出人家家里的情况怎么样,女儿有没有结婚,老人出院没有……好像这个县城里所有人的故事他都说得出来。大家喜欢听他说话,大部分是因为羡慕这种记人的能力,平常人很难做到这一点。

按照演化顺序的先后,我们的大脑皮层可以分为古皮质、旧皮质和新皮质。早在二十多年前,牛津大学进化人类学教授罗宾·邓巴根据人类大脑新皮质的厚度,推断出了著名的“邓巴数”:人类在生理层面的认知能力,决定了一个人的“朋友圈”在80人到230人之间,平均下来大约是150人,这种规律现在也被称为“150人定律”。而这个数字恰好也是一个典型人类小群体的数目。

可以从古往今来的各种人类组织中验证这个数字:新石器时代的村落规模是150-200人,罗马军队每个小队的人数是120-130人,18世纪英国村庄平均是160人,Gore-Tex(做冲锋衣面料的那家公司)工厂人数是150人……现在很多企业也都意识到,一旦企业的人数突破150这个槛,就会开始遭遇管理危机,非得重新架构管理模式才行。

归结到你个人身上,也就是说,能和你稳定交往的人数平均在150人左右,后来这个理论还在推特等SNS上得到验证,比如Facebook社区用户的平均好友人数是120人。

然而150这个数字并不是铁板一块,因为人类的交际圈子可以按照亲密度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层级。邓巴通过研究发现,每一层的大小都是内层的三倍,一个奇妙的比例系数。

比如,150个朋友里,不错的朋友占其中的1/3(50人),其中要好的朋友又占1/3(15人),最里层的亲密朋友,只有5个人,他们能在你遭遇重大打击的时候提供最重要的支持。

如果向外扩展,就是一些你随机认识的人了,比如500人可能只是你的微信朋友数目,或者微博的关注数,又比如有1500人你见过ID但永远叫不出名字。

在150个人的圈子外还能记得一清二楚的,肯定是像小城理发师那样的“社交达人”了。

有人说,我们就是在利用网络的便利一刻不停地添加好友,微信联系人里称得上朋友的其实也没有那么多。但如今的互联网已经偏离原本的去中心化思想,变得越来越集中制了,连微博也对“不重要”的关注者限流,让备受瞩目的人更加突出,不被关注的人永远处于“沉默的螺旋”之中。也许这个“150人群”,反而会越来越容易地被划分出来。

猜你喜欢

皮质理发师牛顿
皮质褶皱
迎秋
暗香浮动
佳节
理发师
没话找话
相互作用与牛顿运动定律
两位理发师
失信的牛顿
聪明的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