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进入现代史学世界的教科书

2018-04-27方韵雅

世界家苑 2018年1期
关键词:学术思想正统大势

从我个人而言,尽管之前有人告诉我——他的世界是好玩的、美妙的——可能是由于我以前读的是不同专业原因,但是“史学”无疑就是一个模糊不清的概念。所以,要理清这个概念,《新史学》这本书就充当了我入史学这个门的其中一个引路人。而当我看到《新史学》这本书,头一个问题就是何为史学?何为“新”史学?又當我读完《新史学》,便觉得《新史学》最突出的地方就在一个“新”字。

进入正文,全书共收录四篇文章,一是《中国史叙论》,二是《新史学》,三是《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四是《中国地理大势论》。这四篇内容细多,我当分开来讲。

一、《中国史叙论》

《中国史叙论》共分有八小节。其中“论正统”、“历史与人种之关系”、“论书法”“论纪年”四篇为悬谈。

通过以上八个小节,梁启超对新的中国史著作作出了简要的说明:指出了新史学的探究对象——“人间全体之进步”;新史学的范围——“至两千年来亚洲各民族与中国交涉之事”;新史学应当命名为“中国史”;新史学应当密切关注自身与地理、人种的关系;新史学应当以孔子生年为纪,然后“以历代帝王年号以及现行西历,分注其下”;新史学又当先有有史以前之时代,然后分有上世史、中世史、近世史。由此为观众打开了一扇“新”史学的大门,也开启了史学研究的一个新的法门。

二、《新史学》

本篇章是继续深入讨论、阐述新史学观的内容。

第一篇

名为“中国旧史学”,在这一小节里,梁启超劈头盖脸就是一句“于今泰西通行诸学科中,为中国所固有者,惟史学”!但是中国史学却存在四个“病源”——“一知有朝廷而不知有国家”、“二知有个人而不知有群体”、“三知有陈迹而不知有今务”、“四知有有事实而不知有理想”,同时还存在两个弊病“能铺叙而不能别裁”、“能因袭而不能创作”以及“贻读者之恶果”有三个——难读、难别择、无感触,由此梁启超呼吁“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

第二篇

名为“史学之界说”,指出历史的范围是——(一)“历史者叙述进化之现象也”,“凡百事物,有生长发达有进步者,则属历史之范围”;(二)“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历史所最当致意者,惟人群之事”,“所重者在一群,非一人也”。

第三篇

名为“历史与人种之关系”,文中先指出了“历史,叙人种之发达与其竞争而已”,而“舍人种则无历史”,所以“叙述数千年来各民族盛衰兴亡之迹者,是历史之性质也;叙述数千年来各种族所以盛衰兴亡之故者,是历史之精神也”,

第四篇

名为“论正统”,文中指出“正统”一词的由来(“殆滥觞于《春秋》”)、历来对正统的误解(“而其所据为理论、以衡量夫正不正者,约有六事”)、人们对正统误解的原因(可能是由于“当代君臣,自私本国也”、“陋儒误解经义,煽扬奴性也”)、正统的正解(“曰统也者,在国非在君,在众人非在一人也。舍众人而求诸一人,必无统之可言,更无正之可言”)。

第五篇

名为“论书法”,“《春秋》经也,非史也;明义也,非记事也。使《春秋》而史也,而记事也,则天下不完全无条理之史,孰有过于《春秋》乎?”,“有《春秋》之志者,可以言书法;无《春秋》之志者,不可以言书法”!然而,“吾非谓史可以废书法,顾吾以为书法者”有布尔特奇的《英雄传》、吉朋的《罗马史》。

第六篇

名为“论纪年”,内容基本与“中国史叙论”中同名篇章一致,也与上一节“论书法”的内容有所延续,只有突出强调“纪元之必当变也,非以正统闰统之辩而始然也”。

至此,梁启超所想要呈现的新的史学观已经有了一个非常明显、具体的框架,每一小节里也明显地显现出“新史学”的“新”特征是区分“国家”与“朝廷”、区分“君史”与“民史”。此外,在“新史学”的各小节中,梁启超也提出了对于新史学的改造,不仅仅要密切注意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吸收各类学科知识去扩展史学的范围,还要提出要从旧史学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等书中“师其意”,利用本土优秀资源,同时也要学习西方的史学著作如《英雄传》、《罗马史》,追求新的“书法”。这才是“新史学”篇章的精彩部分!

三、《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虽然是未完成的遗憾之作,但是仍然不失为“可视为‘新史学观念一次成功尝试”。书中共把此篇章分有八章,第七章阙。

纵观整篇文章,《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无疑就是梁启超用自己提倡的“新史学”梳理了中国两千年的学术思想的结果,其特点是它用心在——“新民”,批判了——“专制”“奴性”“界限”,主张了——“学术自由”,变化了——“古人著述的形式”,如此,梁启超无疑给世人带来了一个崭新的史学著作,正如胡适说的“给我开辟了一个新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这是第一次用历史的眼光来整理中国旧学术思想,第一次给我们一个‘学术史的见解”!

四、《中国地理大势论》

这个部分论述了地理对史学产生的影响。首先,梁启超讲述了中国地理的大势,讲述了中国境内重要的河流如黄河、扬子江、西江,三条河流把中国本土划分成中南北三个部分。同时,中国两千年的政治发展和这三条河流息息相关。然后,文中还列举了众多事实例子论述地理对哲学、经学、佛学、词章、美术音乐的影响、论述地理对人们生活习俗、风俗的影响以及对军事的影响。通篇从政治、学术、风俗、兵事四方面阐述了中国地理形势与历史演进的关系。

阅览全书,我不禁感叹梁启超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伟大,《新史学》恐怕只是其中的冰山一角,而其钟情于史学,自言“假如我将来于学术上有所成就,一定在史学方面”,更使我感受到史学的无穷魅力。另一方面,较为重要的是,《新史学》为我解答了何为史学,何为“新”史学这两个问题,即史学就是“记述人间过去之事实者也”;“新”史学的“新”在①首要的特征是新的史学是记载“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②新的史学应当为国家和民族的进步而作;③新的史家本分是“探察人间全体之进步”;④新的史学的范围——“至两千年来亚洲各民族与中国交涉之事”;⑤新的史学应当密切关注自身与地理、人种的关系;⑥新的史学应当密切注意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吸收各类学科知识去扩展史学的范围;⑦新的史学应当要从旧史学中的一些优秀作品如黄宗羲的《明儒学案》等书中“师其意”,利用本土优秀资源,同时也要学习西方优秀的史学著作,引中西双方文化以壮我史学之门。

唐代诗人陈子昂曾有《登幽州台歌》唱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这样一首诗歌,假如,我把这首诗对应在史学界的“昨天”(梁启超未提出“新史学”之前,旧史学仍然盛行的时期),那在“新史学”出现以后的史学界“今天”和“明天”,无疑是“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而对我一个刚刚接触和学习史学的学生,《新史学》也无疑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作者简介

方韵雅,1994年10月30日出生,性别:女,籍贯:广西区贵港市,现就读于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学历: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史学理论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学术思想正统大势
郭会卿教授基于“浊毒”学说治疗痛风经验
新闻报道决策中的“四大意识”
运动鞋大势来袭
内外动荡中的俄罗斯大势
徐福松教授论治勃起功能障碍学术思想总结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验方新编精要》学术特色研究
加强新时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大局大势大事”“大德”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