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题六

2018-04-26李松

中学生阅读(初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安陵唐雎寡人

李松

说明:满分 120发,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文字運用(1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行h6ng辈 酝酿niàng 慰藉jiè 苦心孤诣zhǐ

B.默契qiè 绯fēi红 畸jT形 惟妙惟肖xiào

C.琐屑xiè 姊zǐ妹 嫩nèn芽 风雪载zǎi途

D.嫌恶wù 档deng案 招徕lái 销声匿nì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阻遏 洗礼 一返既往 味同嚼蜡

B.愧作 藻饰 花团锦簇 盛气临人

C.汲取 诓骗 义愤填赝 黯然失色

D.蓬蒿 逞强 油光可鉴 恼羞成怒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在当今这个印刷品“一统天下”的时代,大部分城乡居民购买的春联往往千篇一津。在春联内容上殚精竭虑的国人似乎已经绝迹。

B.对于大多数普通乘客看来,高铁是否便民利民,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购票是否方便、换乘是否顺畅、服务是否到位、旅途是否安全等。

C.爸爸因为患病,两只手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抖动,已经没法言行相顾了,儿女们看着都很心疼。

D.万众瞩目的狗年春晚不负众望,为观众奉上了一顿美轮美奂的“年夜大餐”,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跨年之夜。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中华民族之所以成为礼仪之邦、文明古国,是因为中华民族是一个热爱书籍、勤奋读书的国家。

B.在第23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这个特别的日子。于2018年4月初在全校开展了“与经典同行”的读书活动。

C.对诗圣杜甫的祭拜是后人表达对先贤的尊崇的一种方式,“人日游草堂”则秉承传统民俗文化特点,成为极具成都特色的节日文化活动。

D.《中国诗词大会》的热播为我们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铺设了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传承应覆盖各个教育的阶段,应融入教学体系中。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有一天早晨,李小龙看到一只鹤。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小龙一抬头,看见天上飞着一只东西。鹤!他立刻知道,这是一只鹤。

①扁豆和芝麻都拔了秧 ②芦花雪白,人的眼界空阔了

③秋天了,庄稼都收割了 ④天空淡蓝淡蓝的,淡得像水

⑤空气非常凉爽 ⑥树叶落了,芦苇都黄了

A.⑥①②⑤④③ B.⑥③①②⑤④ C.③①⑥②⑤④ D.③①②⑥⑤④

二、古诗文阅读(30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第6~9题。(10分)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日:“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曰;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己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选自《唐雎不辱使命》)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大王加惠 加:增加 B.请广于君 广:扩充

C.秦王怫然怒 怫然:盛怒的样子 D.天下缟素 缟素:穿丧服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B.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D.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8.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开篇即表明安陵君已从秦王的假意中明白其野心,因而加以婉拒。可见,唐雎是在吞并和反吞并的斗争背景下出使秦国,任务相当艰巨。

B.为了掌握斗争的主动权,唐雎在否定秦王的责难后,以“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进一步揭穿秦王的骗局,表达了维护国土的强硬立场。

C.当秦王以“天子之怒”相威胁时,唐雎毫不惊慌,以“士之怒”还击,并警告秦王提防安陵国的军事反击。在气势上完全压倒了对方。

D.选文把唐雎和秦王两个人物放在一场尖锐的矛盾冲突当中,通过对话描写,鲜明地表现了他们各自的性格特点。

9.将选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課外文言文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第10~12题。(10分)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与,我无所处。我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①。”

(选自《庄子·外物》)

[注]①肆:市场。

1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故往贷粟于监河侯______ (2)将贷子三百金______

(3)周顾视车辙______ (4)我且南游吴越之王______

11.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4分)

(1)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这则寓言中庄子用鲋鱼比喻什么?庄子讲这个故事是要讽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古诗阅读(4分)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第13、14题。(4分)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3.“少壮工夫老始成”一句应该怎样理解?(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人在诗中告诉儿子应该怎样读书做学问?(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6分)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先帝知臣谨慎,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

(3)______,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金樽清酒斗十千,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5)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自己和征人想家却因未立战功而不能还乡的悲伤心情。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16~18题。(8分)

春节传统文化亟待重视起来

①春节被认为是中国传统节日里最大的一个节日。承载着丰富传统文化的春节却越来越“单薄”,匆匆的脚步让传统年俗离我们越来越远,以致在春节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传统年俗保护显得越来越迫切。

②什么是年?“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首童谣所唱的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年习俗,也是人们记忆中的年味儿。

③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老传统、老玩意儿,对于现代人而言,已经渐行渐远。一方面,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各种“压力山大”,让人鲜有时间和精力去体会这些“慢幸福”;另一方面,伴随着娱乐方式的多元化,人们乐于追求多样性的年节,也导致了这些老传统习俗的式微。

④诚如专家所言,“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承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民众审美情趣、伦理关系与消费习惯的集中展示日”。传统节日在今天有着更为丰富的现代价值,对“传承文化认知、增强民族认同”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所以,不能任由春节传统文化一再式微,要对其重视起来。

⑤第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其中文化部申报的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6个传统节日均被列入其中。因此,地方立法也应为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⑥第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就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全面部署,其中就提出“传承发展提升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扫房、祭灶、贴春联、点爆竹、发压岁钱……,与春节有关的习俗都带有农耕文明的印记。所以,春节传统文化完全可以借机实现再振兴。

⑦第三,让节日传统文化氛围浓郁起来,也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比如文化部门可与热心企业共同搭台,让春节传统文化有施展拳脚的平台。于我们个人而言,更应该明白春节不是一个单纯的吃喝玩乐的节日,铭记春节的传统文化,并通过多种形式将之传承下去,是我们当代人的使命。

(杨玉龙/文,选自中国青年网2018年2月6日,有校改)

16.作者为什么认为“春节传统文化亟待重视起来”?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第②段,作者引用童谣有哪些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作者认为在新的时代保护传统文化有三点重要措施。请根据文本内容概括出第一、二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第19~22题。(16分)

父爱之舟

①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②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在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

③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鹅山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父亲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

④恍恍惚惚我又置身于两年一度的庙会中,能去看看这盛大的节日确是无比的快乐,我欢喜极了。我看各样彩排着的戏文边走边唱,看走高跷,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卖玩意儿的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竹制的花蛇……。父亲回家后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这便是我童年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万花筒里那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吧!

⑤我从来不缺课,不逃学。读初小的时候,遇上大雨大雪天,路滑难走,父亲便背着我上学,我背着书包伏在他背上,双手撑起一把结结实实的大黄油布雨伞。他扎紧裤脚,穿一双深筒钉鞋,将棉袍的下半截撩起扎在腰里。腰里那条极长的粉绿色丝绸汗巾可以围腰二三圈,还是母亲出嫁时的陪嫁呢。

⑥初小毕业时,鹅山小学是当年全县最有名气的县立完全小学,方圆二十里之内的学生都争着来上。我考取了。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開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将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校,替我铺好床被,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吵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⑦第一学期结束,根据总分,我名列全班第一。我拿着老师孙德如签名盖章又加盖了县立鹅山小学校章的成绩单回家,路走得比平常快,路上还又取出成绩单来重看一遍那紧要的栏目:全班六十人,名列第一。这对父亲确是意外的喜讯,他接着问:“那朱自道呢?”父亲很注意入学时全县会考第一名朱自道,他知道我同朱自道同班,我得意地、迅速地回答:“第十名。”正好缪祖尧老师也在我们家,也乐开了:“茅草窝里要出笋了!”

⑧我又要去投考无锡师范了。

⑨父亲又同姑爹两人摇船送我到无锡,时值暑天,为避免炎热,夜晚便开船,父亲和始爹轮换摇橹,让我在小舱里睡觉。但我也睡不好,因确确实实已意识到考不取的严重性,自然未能领略到满天星斗、小河里孤舟缓缓夜行的诗画意境。

⑩老天不负苦心人,他的儿子考取了。送我去入学的时候,依旧是那只小船,依旧是姑爹和父亲轮换摇船,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后来我读到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时,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便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⑾……醒来,枕边一片湿。

(吴冠中/文,选自《青年文摘·红版》2006年第3期,有删改)

[注]吴冠中: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

19.你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概括文章叙述了哪几件小事。(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请结合上下文,分析下面句子中细节描写的作用。(4分)

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的开头与结尾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6分)

阅读下面一组材料,完成第23、24题。(6分)

【材料一】作为“汉语盘点2017”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于2017年12月8日发布了“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其中“十九大”和“新时代”等热词上榜。

“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是“十九大”、新时代、共享、雄安新区、金砖国家、人工智能、人类命运共同体、天舟一号、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国家语言资源监测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根据词语出现的频次,结合人工后期处理,提取、筛选,评选出了十个频次最高的词语,代表了中国主流媒体的关注点、语言特点和变化指征。

与“十九大”相关的流行语有五个,分别是“十九大”、新时代、雄安新区、撸起袖子加油干、不忘初心。专家认为,这样的词语成为流行语不仅代表了中国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还显示出大家奔向新时代的决心和干劲。“人工智能”和“天舟一号”两个词语的入选,则体现出人们对科技发展的高度关注。

(选自人民网2017年12月11日,有校改)

【材料二】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要在中小学設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小学《科学》课程起始年级调整为一年级。原则上按照小学一、二年级每周不少于1课时安排课程。与此相对应,在大学教育中也要设置相关专业,建立人工智能学院,设置硕士点、博士点,重点培养“人工智能”高精尖人才。《规划》一出,网上的质疑声便扑面而来,反对的人认为以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文化水平,根本无法理解人工智能。当然,表示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理由非常充分。

(选自搜狐网2017年9月1日,有校改)

【材料三】

23.“人工智能”为什么能人选“2017年度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请结合上面材料说说你的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对于人工智能进入小学课程,网上的质疑很多,但“表示支持的人也不在少数,而且理由非常充分”。请结合上面三则材料说说会有哪些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50分)

“我未来的理想是当‘网红。”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面对“长大以后你想做什么”的问题,很多小学生的回答让家长瞠目结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2015年国际学生能力测试(PISA)结果显示,美国“将来期望进入科学相关行业从业的学生比例”为38%,中国只有16.8%,还不及OECD国家24.5%的平均值。

作为中学生的你,有怎样的理想呢?请结合上面的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②文体特征明晰;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猜你喜欢

安陵唐雎寡人
攻 城
攻城
友谊的小船为何而翻
寡人的自信撑爆宇宙
唐雎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阅读练习
唐雎的说话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