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与视野

2018-04-26宁滢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宁滢

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下简称马哲)的诞生与应用为我国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在这种时代背景下,马哲的中国化问题也成为了相关学者的研究对象。基于此,本文从实质性理解以及“回到马克思”两个方面分析了马哲中国化的研究问题,并从综合性研究视野、历史性视野以及世界性视野等方面对其中国化的研究视野进行了深刻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性视野

引言:

中国要想获得长期稳定的发展,就必须在经济生活、社会生活以及政治生活等方面进行重大变革,而这些变革一定会给马哲的中国化带来一定影响。笔者认为,要想通过马哲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就必须对马哲中国化的问题与视野进行详细研究。

一、马哲中国化研究的问题

(一)实质性理解问题

实际上,在对马哲进行理解时,往往存在一个悖论:首先,要想通过马哲对中国问题进行解决,就必须对其进行深入学习及理解。但是根据哲学解释学中的相关原则,我们可以知道,只有将当前的历史语境及问题域作为出发点,才可以对马哲进行真正理解。其次,马克思哲学属于一种世界观与方法论,有利于我们对现实社会的正确把握。马克思没有将观念作为出发点,对实践进行解释,而是将物质实践作为出发点,进而对观念进行解释,这也是我们对现实问题把握、理解的根本方法,所以,只有对马哲进行深入理解,才可以对我国的现实问题进行有效解决。然而很多人却没有对马哲进行实质性理解,进而限制了其中国化的发展。

马哲虽然存在这一悖论,但是也并不能说明其中国化是没有必要的或者是不可能的。其实,这一悖论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马哲中国化的辩证性质进行了揭示。笔者认为,在我国,马哲中国化实际上也就是对其理解的历史性过程。第一,只有对其进行了深刻理解,才可以将其和中国实际进行有效结合;第二,只有从中国实际出发,才能够对马哲进行充分理解。马哲中国化实际上也属于一个其与现实问题互动的过程,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马哲中国化就不仅仅是一个理论应用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理论创新过程。

(二)“回到马克思”问题

一方面,根据“回到马克思”的历史语境,我们可以知道其主要针对的是我们对马克思的误读与误解。这些误读与误解很多都来自对马克思的片面理解与认识,也就是我们并没有在研究马克思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理解,而是通过相关学者的转述对其进行理解。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应该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对隐藏的马克思精神进行挖掘与理解,进而提升马哲中国化的研究水平。所以,“回到马克思”对马哲的中国化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属于马哲中国化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另一方面,根据“回到马克思”的研究方式来看,我国马哲研究的最大进步就是应用了文本解读,它不仅增强了马哲中国化研究的学术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马哲中国化的繁荣。然而,众所周知,文本一旦形成,那么它的意义就是非固定、非封闭的,处于一种生成和流变状态。文本意义的关键之处是对现实问题进行关注,所以通过文本的学术化研究对马哲中国化的研究是存在一定限度的。我们可以将文本作为研究对象,但却不能将其作为最终的解读根据,而对于最终根据而言,只能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只有在中国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文本解读,才能够增强马哲中国化的研究意义[1]。

二、马哲中国化研究的视野

(一)综合性研究视野

首先,马哲属于西方外来文化,是由西方哲学传统衍生而来的。所以我們必须在研究西方哲学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够对马哲进行深入理解。其次,用中国语境去对马哲进行认识和理解,我国传统文化与社会思潮会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前理解”或者是“先见”,所以要想对马哲进行准确理解,就必须将其与我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思潮进行有效结合。由此可见,要想研究马哲中国化,就必须具有综合性视野。

(二)历史性视野

从内在发展方面来看,首先,马克思哲学思想具有非同质性,在其思想当中,存在一定的思想转变以及发展过程,对于这一过程而言,可能存在一些不够准确或者是不够深入的东西。其次,马哲的思想体系并不是封闭、僵化的,随着研究以及实践等的深入发展,它也在日益发展及完善。所以,我们需要通过历史性视野对马哲进行理解,通过历史分析法来研究马哲的中国化,对它的潜在内涵进行充分挖掘。

(三)世界性视野

从世界性发展的层面上来分析,在不同民族及地区当中,马哲所形成的哲学传统也是不同的。苏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传统与卢卡奇、葛兰西等人所创造的哲学系统,二者虽然在历史课题以及研究任务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别,但都存在一定的合理性,具有各自的特色。它们对马哲在内在发展规律以及性质等的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且,我国在研究马哲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在上述两种哲学传统中也有所体现,所以我们应该用世界性视野对马哲进行研究。在对其进行研究时,可以将其放在世界马哲的背景中进行分析,找到我国与其他国家在马哲研究中的相同点和不同之处,对其内在规律及特征进行揭示,进而实现马哲中国化的稳定发展[2]。

结论:

总而言之,马哲中国化是我国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要想对马哲中国化进行充分研究,就需要对其进行实质性理解,对“回到马克思”与马哲中国化之间的关系进行正确认识,并通过综合性视野、历史性视野以及世界性视野对马哲中国化进行研究,进而全面发挥马哲中国化对中国社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视野和方法——兼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J].毛泽东研究(年刊),2012(00):230-231.

[2]汪信砚.视野·论域·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研究的三个方法论问题[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5(00):75-84.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正确认识和把握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几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圣经》经文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弄清楚的三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