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旅游资源评价

2018-04-26蒋谊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桂林

蒋谊芳

摘要:众所周知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风景以具体形态物质实体的旅游资源闻名于世,除了山水自然景观,桂林旅游资源还拥有其他物质实体、非具体物质形态的文化因素。笔者基于卢云亭的“三三六”评价法就桂林的旅游资源以三大价值、三大条件的评价系统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桂林;旅游资源;评价体系

一、前言

桂林的简称为“桂”,是广西东北地区教育、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中心。桂林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同时也是全球著名的山水自然风光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三十多年来,桂林旅游在国内的地位举足轻重,但是为了使桂林旅游业继续保持竞争力,需要对此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二、评价体系之三大价值

(一)自然景象的观赏价值

桂林没有北上广的高楼大厦,没有哈尔滨的异域风情,也没有三亚的海滨风光,但是在大自然的巧夺天工之下却造就了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的奇特景象。桂林自然风光旖旎秀丽,依托特殊的岩溶地貌,形成了多样而独特的自然景观。譬如人间仙境般的漓江风光、如画如痴如醉的环城水系两江四湖、大气磅礴的龙脊梯田、宁静秀丽的会仙湿地、别样风情的大圩古镇等。桂林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类型齐全,各种自然景观丰富了桂林的旅游资源,不仅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桂林旅游名城的宣传,而且提升了桂林的城市魅力。

(二)文物古迹的历史价值

由于桂林城区内桂花树密集成林而取名为桂林,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段历史起源于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设立的“桂林郡”。桂林历史文化丰硕多样,具体有以靖江王府、王陵为代表的明代宫殿、陵墓文化,以李宗仁官邸及故宅为代表的名人故居文化,以灵渠为代表的古代水利文化,以各大古镇村落为代表的古建筑群落文化,以甄皮岩遗址为代表的古人类文化,以红军亭、军堂、战場遗址等组成的红色历史文化,以壮、瑶、苗为主的少数民族风情文化,历史文化保护利用标志性工程东西巷等。以上各类风格迥异的历史文化充实了桂林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一步提升了桂林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

桂林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各部门应通过科学合理的调研,将其与山水景观统筹兼顾地发展,挖掘旅游资源的历史价值,提升桂林旅游业的文化内蕴,增强其发展活力与竞争力。

(三)科学考察价值

桂林拥有充足的旅游资源,不单具有观赏价值,还具有巨大科学考察以及研究价值[1]。桂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地貌,桂林的岩溶地貌类型齐全,具有观赏价值的同时,还赋予了其高度的科学研究价值,是岩溶考察的天然档案馆。

龙胜花坪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广袤而神秘的天然博物馆。保护区内栖息着600多种珍稀野生动物,还生长着红豆杉、五叶松等珍稀植物,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

甑皮岩遗迹是华南地区新石器时代初期具有代表性的遗址,年代距今12000多年至7000年,其反映了甄皮岩先民是现代华南人和东南亚人的祖先之一。以上列举的景点集观光、科研、教育能功能于一体,是科研考察的天然博物馆,建议设计专门的旅游路线,对游客进行科普教育,提高游客的科学意识和精神境界。

三、评价体系之三大条件

(一)位置和交通条件

桂林位居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处于祖国西南地区南岭山系西南部,东临广东,西连云贵川,南接湘桂走廊,北触湖南交界,区位条件比较优越,客源市场相对较大。虽然桂林作为西部中等城市拥有上述发展机遇,但也同时受到地理位置带来的制约与挑战。在交通条件方面,桂林市交通基本设施建设成果丰硕。桂林唯一的两江国际机场拥有48条航线,在2017年已突破786万人次,继续刷新历史记录。桂林的三个火车站形成分工科学、功能合理的“三站鼎立”的局面,使桂林铁路特别是高铁的运输能力大幅提升。目前,桂林全市12县有7县通高速公路,已建成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02千米,在建项目里程为280余千米,为实现“1小时旅游交通圈”的目标打下了牢固的基础[2]。桂林日益发达的公路系统,与铁路、航空正在形成综合交错的交通运输网。

(二)景象的地域组合条件

桂林旅游资源类型齐全,数量众多,景区遍布,景象的地域组合总体上相对科学合理。整个桂林旅游区依据景点特色,大致划分为六大景区(桂林“两江四湖”景区、阳朔漓江山水景区、兴安灵渠景区、龙胜花坪原始从林景区、海洋乡村银杏景区、青狮潭水库景区),均以桂林市为核心向四周的县区辐射,以上景区基本可以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职业类型的游客游览多种景象的需求。桂林作为自然景观游览城市,在景象观光旅游上充分发挥了其景象的地域组合优势。

(三)开发后的效益条件

桂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包括:比较稳定成型老产品的完善、创新与新产品的开发和升级;就目前发展状况看,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数据显示,截止到2017年年底桂林旅游总收入接近千亿元,与2016年相比增长了52%,旅游收入增长十分显著[3]。旅游资源的开发,促进本市旅游业发展的同时,又借助旅游业巨大的关联作用,带动了本市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蓬勃发展的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第三产业,2017年第三产业上半年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比增长9.5%。旅游业的发展不仅改善和美化了环境,拓宽了就业门路,增加了就业人而且取得了良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近年来,新开发的旅游产品也朝着这样“双赢”的方向发展[3]。

四、结语

桂林旅游产业发展的过程符合巴特勒生命周期理论,进入21世纪后,桂林旅游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新时期的旅游产业要走可持续的旅游发展路线,依据评价体系开发与改善旅游产品,充分发挥桂林旅游资源的优势,保护桂林山水自然风光的同时,深入挖掘桂林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依托一系列高端休闲度假产品,提高桂林知名度、美誉度及旅游者满意度,进一步提升桂林国际影响力,促进桂林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红霞.河南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旅游·经济研究,2008(4):47-49.

[2]陈娟.两铁八高三库:条条好路通四方,百里漓江更秀美.[N].桂林日报,2011-2-12-⑦.

[3]李永强.桂林国际旅游胜地旅游交通综合体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5(6):92-95.

猜你喜欢

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桂林
桂林行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关于安徽寿县旅游投资的SWOT分析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