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专业学校模具制造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探讨

2018-04-26谢玉宝

山东工业技术 2018年8期
关键词:课程改革

摘 要: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养方案中,大力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重要和必须的。建立合理和科学的实训基地方案势在必行。完善的实训基地以及科学的开发利用,可以把实训基地变成教学实践中心。针对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课程开设的现状,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力度,对本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改革进行探讨研究,并制定专业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实训基地;课程改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8.08.203

1 前言

2003年6月大连市政府决定建设“模具工业园”,确定我校和大连理工大学、大连铁道学院、大连轻工学院、大连轻工学校为“模具工业园”高、中级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4年3月我校被确定为“国家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和培养培训工程”中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学校。为完成肩负的历史重任,急待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我们先从设计模具、制造模具、生产零件、设备操作等方面研究。比如,从模具的种类看,有冲压模具、压铸模具、塑料成型模具等。设计者必须掌握设计软件,掌握金属成型工艺,塑料成型工艺,从制造方面看,机床操作是主要的,机床种类就涉及非常多了。数控车床操作,数控铣加工中心操作,电加工设备操作,镗床操作,钻床操作,磨床操作等,就连磨床还有外圆磨床和平面磨床甚至曲面磨床等。另外,加工好的零部件还要组装,这就需要模具钳工,模具生产时还要有冲压机床,成型机等设备。因此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践性非常强。模具专业的课程模块及实践教学设计安排应围绕这个特点而进行。

2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保证师资力量,像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机械制造工艺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等要有特色。加强这些验证性的实践教学环节。针对职业学生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的研究教学,重实践环节设计,少讲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在生产实际中都很少用到的理论知识。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学校模具专业的课程设置都差不多,要想将专业办出成绩,办出特色来,那就必须在实践教学上下功夫。尽可能的设置一些设备训练项目,甚至根据学生技能训练水平,多掌握一些加工设备的操作种类。逐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将来到生产实际中能胜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1 实训室建设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1)金工实习。这个实习室是机械类共用的实训室,主要用途是让学生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原理,掌握必要的机械加工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设备应包括车床、铣床、刨床、钻床、焊机等。还应该有必要的钳工训练内容。

(2)模具拆装实训室 。包括冲压、成型等典型模具、拆装工作台等。教学生弄清拆装模具的结构,熟练使用拆装工具及测量工具,绘制零件草图等基本能力。

(3)模具制造实训室。这个实训室主要完成机床的操作,零件的加工。包括数控车床、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电火花机床、线切割机床等。要求学生完成数控编程及机床操作。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单独成立一个放电加工实训室。

(4)模具成形实训室。这个实训室的用途是用模具生产零件了。包括塑料成型机、冲压机等。学生应基本掌握各成形设备的原理、结构、基本操作方法,完成装模、试模等操作,以及掌握成型设备参数调试方法等。

(5)CAD/CAM/CAE实训室。绘图和零件造型,了解绘图软件,通过上机操作,提高学生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的能力。

(6)激光快速成型实训室 。包括激光快速成型机一台,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设备的工作原理原理、设备结构以及简单操作,了解快速制模方法及产品快速成型方法。这是模具前瞻性的开发和研究平台,学生也应当有一定的了解。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

建立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学生直接参与到企业的生产当中去,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实习时间和实习内容。学生每天带着研究到工厂车间。这个内容可以是学校教师提出,也可以由工厂方面提出,或者是双方联合研究课题。学生应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完成模具制造过程,模具主要零件的工艺制定以及机床加工,并且参与模具装配全过程。对成型工艺过程的分析和控制,参与模具安装调试的全过程。当然,这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多方努力。

2.2 实训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师资力量及设备严重不足。专业开设要有专业带头人,要有“双师型”的专业教师、实习指导教师,要有专业设置的程序和方法。还要有相应的专业实习设备,而目前中职学校缺乏有职教特色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充足的实习设备,教学质量和培养目标很难保证。

(2)由于各个校的办学条件和办学规模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模具实训基地建设参差不齐,千差万别。国家级示范模具专业由于得到国家和政府大力支持,实训条件比较完善。有的学校是因为专业的评估,以及市场对学生就业带来的巨大冲击等硬性要求,促使学校的模具实训基地建设变得越来越好。这是一个好的现象。

(3)充分发挥现有实训设备等资源的利用率,把实训中心真正变成学生的实践训练中心。但是,目前,有的学校实训基地设备比较齐全,缺少实训项目,甚至是由于缺少实训教师而使部分设备闲置,资源利用率不高。

(4)目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模式大部分是“供给驱动模式”,而不是“需求驱动模式”。應加强订单式培养。

(5)校企合作的方式办学与设置专业,个别学校已经尝试产学结合,采取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让学生到企业参加实训等手段,以使学生掌握的技能在就业时更贴近市场。但是,这方面有时由于合作双方的利益问题,很难前行。也就是说,包括课程设置的主动权等问题还没有制度的保障。

3 模具企业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装备技术的不断进步,经过企业调研,发现今天的科技进步对中职学生的技能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对中等职业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1)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即CAD/ CAM 技术大量应用于模具设计与模具加工之中,同时,工件加工中大量采用了CNC 机床。为此,在实际教学训练中应当加强提高学生对CAD/ CAM 软件的应用能力。

(2)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系统的基础上,尽量会使用一种其他机床,是自己成为技能的多面手。以适应将来就业岗位的需要。

(3)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模具材料也不断更新,模具零件的加工方式也发生改变。比如,模具零件的表面处理技术越来越先进,大型、精密、复杂等是模具未来发展的趋势。模具设计方法也不断改变,以适应本行业这一新形势下的发展需要。

(4)目前,企业越来越需要复合型人才,需要集设计、加工、调试、安装、维修等技能于一体的多面手,所以我们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中,必须将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技能培训结合在一起,尽最大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较高的复合型人才。

4 专业建设目标的探索

首先改变观念,改革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提出以终身教育思想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模具专业技术应用的能力,紧跟社会企业的需求,紧跟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趋势,研究和探索适应现代模具制造所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和方法,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水平。逐渐培养在模具设计、制造、调试、安装、管理生产等方面企业需求的生产一线中等技术水平的复合应用型人才队伍。

针对社会需求和模具行业高新技术的发展趋势,专业教学也必须不断革新,以适应新形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专业理论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技术与经验技术相结合,实践教学要以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加强对新技术应用等专业技能的培养。逐步建立具有中等职业专业特色的教学体系。

(2)应用技术先进的CAD/ CAM 软件越来越多地应用在产品模具设计及产品加工中,学生应当具备此类软件的初步应用能力。教师也应当编写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教材。

(3)模具制造业中大量采用了数控机床和一些特种加工设备,学生除了掌握数控加工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应了解和掌握一些专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加工范围。

(4)培养模具钳工,在专业教学中,建立模具钳工实训室,加强在各类模具结构分析、模具拆装训练等内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能力。

(5)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也应加强质量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懂技术,知管理。会选择模具材料,会计算模具制造成本。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的基础知识,也为今后从事技术管理岗位和将来从事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6)探索产教结合的路子。与企业更紧密地合作,建立产教结合双赢机制。最好是建立订单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计划、实习实训等方面开展合作。更好的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专门人才。

(7)必须建立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水平的实训中心。培养符合专业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5 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

我们知道德国职业教育比较发达,他们普通本科生读五年,而职业学校教师必须读七年,后两年是在企业中学习和度过的。也就是说,职业学校教师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技能水平。我国目前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双师型资队伍。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教研教改水平。以及具备与企业相对应的专业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学校应加大对专业青年教师的引进力度,这方面政府也应当积极提供引进人才的政策。同时,鼓励在职青年教师的继续学习深造。

(2)积极与企业联系,拓宽与企业合作的渠道,从而,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提升专业教师理论和技能水平。同时,尽量引进在企业有工作经验的高层次人才充实专业教师队伍。学校也应当不断加强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

(3)与高校开展合作,比如教师短期专业培训,提高教师专业新知识的同时,也让教师了解专业发展动态,从而促进专业教学改革,服务社会发展。还可以通过出国考察、企业兼职等多种途径,保持并全面提升教师是对模具设计与制造应用专业的最新发展动态、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技术推广和市场把握能力。

6 专业改革方向

前面以及论述过对中等职业学生现状的分析,为了是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发展的后劲,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教学方案中采取分阶段实施。在专业业知识的培养方面。采取宽基础形式,文化基础课够用为度。专业课通过优化组合,分为多个专业模块,让学生学习掌握必需的专业基础理论和生产实践技能的同时,强化对学生力所能及的在生产实践中关键能力的培养,比如机床操作技能。这也就是大部分学校针对中职学生现状和专业特点以及企业实际所采取的宽基础多模块的培养培训方式。逐渐选择小专门化培养方式。学生不会因选择某一个专门化方向而缺少对其他专门化方向的了解,通过不断的学习,学生有了較宽的专业知识面。一般来讲,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模具设计,模具数控加工技术,模具钳工装配技术等课程是本专业建设改革的重要方向。

7 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

模具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应当考虑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按照职业岗位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来设置。以专业知识应用为前提,大胆舍掉不必要的基础知识。以加强学生在动手的能力的培养方面为中心,有针对性的打破传统的课程设置体系和观念,每门课程之间也要整体优化,构建专业职业能力和综合专业素质的课程模块。针对性设置专门化教学模块。

(1)首先,进一步完善现有教学管理措施及制度,抓好抓细专业教学常规管理工作,规范教学行为。

(2)根据学生来源及学生的素质制定合理有效的培养目标及方向。

根据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分解成几个教学项目课题中,在这几个项目之间要有知识的递进和环环相扣的关系。每一教学项目中,准确把握和确定教学项目承担的功能。探讨和研究每一教学项目课程的内容组成,合理而准确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实施对学生的过程考核办法。

(3)在实际教学中,要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结合,与技能考核相互结合。任务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课程设置要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有针对性的编写与之配套的职业教育专用教材,合理编排实验指导书、项目实训报告等。

参考文献:

[1]郭晓梅,丁明明.《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08(09).

[2]罗海林.强化产教融合机制建设破解职业教育发展难题[J].中国培训,2015(06):38-43.

作者简介:谢玉宝(1967-),男,辽宁大连人,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数控模具。

猜你喜欢

课程改革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浅谈少学时专业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试析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改革思路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