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本与英国封建庄园制衰落原因的异同

2018-04-26罗明昱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衰落英国日本

罗明昱

摘要:中世纪时期,均属于“狭义封建主义”的封土-封臣惯制体系国家的日本和英国,它们的封建庄园制度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日本的封建庄园制产生于8世纪末期,是通过寄进和分封而形成的寄进制庄园体制。13世纪封建领主一元领有制的建立动摇了庄园制的基础,南北朝内乱后守护大名领国制的形成导致庄园制基本衰落。1467年后全国混战的“应仁之乱”爆发,在数十年的战乱动荡中衰落的庄园制完全消亡了。英国的封建庄园制可以追溯到盎格鲁撒克逊时期,到13世纪发展达到了顶峰。14、15世纪伴随着由于农奴锐减农奴制的衰落,庄园制也走向了衰亡的道路。16世纪前后,不管是日本的庄园制还是英国的庄园制都在支撑了各自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之后走向了终结。它们的衰亡同制度本身一样,既有各自突出的特点又有一定的相通之处。将导致两者庄园制衰亡原因的异同点进行对比研究,寻求封建庄园制的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来把握庄园制解体后日本与英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社会层面的走向和发展。

关键词:日本;英国;庄园制;衰落

日本与英国封建庄园制衰落原因的相似或相同方面:

一、农民的逃亡或迁徙以及农民斗争对庄园制的冲击

镰仓时代的庄园统治者是庄园领主和由御家人担当庄官的地头,被统治阶级主要是大小名主、作人、下人等庄园农民。农民不仅要承担种植领主直营田,修建水渠、堤坝等无偿劳动,而且还要遭受地头的横征暴敛。农民们痛苦不堪,被迫选择逃亡进行抵抗,但很快就会被地头抓回来。但是地头的暴行不但不能制止农民的反抗斗争反而适得其反,因为逃亡弃耕是对领主地头的一大威胁。幕府颁布的《贞永式目》中就对地头的暴行加以制止,规定对待农民的去留“宜从民意”。镰仓晚期,一些相对农业生产先进地区的农民开始以名主为中心团结起来,加强了对庄园领主和在乡领主地头斗争的力量。南北朝时期武士阶层忙于战争离开农村,农民们为了同封建领主进行斗争更加团结起来,他们以武力阻止军队进入村庄,以集体签名的方式向庄园领主提出“请求”,要求减轻年供、减免劳役。如果被拒絕他们则拒绝劳作集体逃亡,直到领主答应要求为止。在这一斗争的过程中自发形成了农村自治体“惣”,这是一种带有农民自治色彩的村落运营机构。15世纪后,随着“惣”村的出现和常年战乱导致的阶级矛盾尖锐,农民反对领主的斗争逐渐发展成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如1428年正长元年,全国性的饥荒爆发和瘟疫蔓延,百姓农民死伤无数,幕府和领主们却熟视无睹,以京都寺院领地的农民为首发动了正长起义。正长起义爆发后,各地起义迅猛展开,统治阶级万分惊恐被迫发出“德政令”来废除苛刻的债务关系。[1]

镰仓中后期到室町后期,下层农民通过逃亡或迁徙、“地下请”进行反抗、形成农村自治体、发动农民起义进行武装斗争,他们逐步摆脱人身依附关系成为独立的小农。日本庄园史学界普遍将这一过程认定为农民的“自立化”过程,将农民自立化过程视为封建庄园解体的内部要因。可以说从内部来看中世纪日本农民在长期同庄园领主对抗的过程就是庄园逐步走向衰落的过程。

庄园的衰落瓦解应该是和农奴制的衰落瓦解同步的[2]。随着英国庄园制的解体,英国农奴制也在走向衰亡,在这过程中英国农奴出于想摆脱沉重的劳役,对封建领主的反抗以及对自由身份的向往,他们也采取了同日本农民相似的抗争。不少农奴为寻找更好的、条件更优越的土体耕种而选择抛弃庄园。也有农奴为了获取自由迁往城市,不再种地而改营其他生业。[3]一旦农奴逃离庄园后,前四天领主可以在任何地方抓捕他并将其带回庄园。四天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那时农奴已初步拥有了自由,领主只有通过寻求法庭的帮助才能抓捕他。而且如果农奴在一个自治市住满101天,他会成为一个自由人,只要他继续留在自治市就不能被领主所指控。[4]从14世纪中期开始黑死病多次爆发,导致劳动力严重锐减的同时又进一步加速了农奴的逃亡或迁徙。庄园耕种荒废,农奴四处流亡,长期的对法战争导致税收不断增加,再加上当时的封建政府为了维护封建领主们的利益多次颁布劳工法令,企图把工资限制在黑死病以前的水平上,种种矛盾越来越激烈尖锐,终于在1381年到达了一次最大的高潮——瓦特泰勒农民起义爆发。与日本的正长起义相比,瓦特泰勒起义虽没有取得成功,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庄园制和农奴制的衰落,打击了封建领主和封建制度。

二、经营方式的转变对庄园制的打击

农奴制的重要标志就是劳役地租,而劳役地租的使用必须以庄园的存在为前提,庄园瓦解就是领主不再经营自己的自营地,劳役地租变成货币地租或者实物地租。[5]劳役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换在日本和英国庄园制衰落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3世纪镰仓中期,通过边远地带的垦荒活动,农业耕种面积扩大,加之畜力、农具的普及,生产力大有提高。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刺激下,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手工业者开始脱离农业获得独立,不定期市集向定期市集的发展,庄园中的小名主阶层逐渐因买卖而定居市场发展成了市场商人。[6]在这种由农业和手工业发展引起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货币地租”诞生了。货币地租的出现导致了名田买卖的出现,使农民对土地的占有权向土地的所有权的转化,农民获得了自立和私田。相反,名田的出售买卖也使封建庄园制的经济基础“名体制”走向解体,促进了地方领主的崛起,催生了守护领国制的出现,给予封建庄园制双重的打击加速了它的衰落。

英国在13世纪晚期14世纪初由于市场网络的发展全国性的市场形成,货币的使用也日益丰富广泛起来,货币成为主要的流通手段渗透到了农村。庄园领主逐渐放弃了传统的劳役地租,而转为接受货币地租,同时领主也将劳役进行出售,农民向领主交纳货币,领主则免除他们相应的义务。[7]经历了黑死病爆发,瓦特泰勒起义后到14世纪中后期,封建领主们纷纷放弃了对庄园直营地的直接经营,改为租佃制经营庄园。租佃制使领主不仅能够得到农奴折算后的货币,而且也能够得到土地出租后的地租。[8]但是在租佃制的实行下庄园制的内部和庄园经济却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一是农奴与领主的关系,农奴变成了佃农,成为了领主的直接租地人。二是由于农奴变成了佃农,转换为货币的领主经济就消失了只剩下农奴经济了。因此从根本上封建庄园制就被推向了消亡的道路。

导致日本与英国封建庄园制衰落的不同原因

一、导致日本封建庄园制衰落的特殊原因

(一)公武两重政权的并存

1192年,源赖朝被朝廷任命为“征夷大将军”,以将军为中心的镰仓幕府也随之建立起来。作为将军的源赖朝不仅代表着武士阶层的利益,而且作为皇族后裔他也代表着封建领主的利益。因此在建立镰仓幕府后天皇朝廷依旧是国家最高的权力机构,庄园制也被保留下来。这种身份的复杂性就使朝廷的权力和武家的权力同时控制在庄园之上,如属于朝廷权力的行政和司法,即使在幕府的范围内朝廷仍照例行使其权力。[9]因此在庄园的管理和分配上就出现了两种政权的重叠,即“公武两重政权”的并存。幕府同朝廷的对立、公武两家在权力上的争夺就导致庄园制自身的不稳定性增加,庄园体制被动摇。

(二)守护大名领国制的形成

室町时代前期,足利幕府为了镇压动乱维护封建政权,不得不依靠各国守护的力量。幕府赋予守护强制执行权之后,守护在其国内的统治权力大为增强。南北朝内乱之后,守护控制了庄园,把国内的武士召集起来收为家臣,成为了领有自己的领地、家臣、农民的守护大名,并形成了地方政权。这就是守护大名领国制的形成过程。由于守护大名领国制的形成,原本就要受幕府中央统一管制的庄园开始走向被守护大名一元领有化的道路,分别来自幕府和守护大名邻国的压榨和剥削使庄园变得更难以维持下去。之后守护大名领国制体系取代了旧庄园社会体系,庄园被包含在新体系之中,庄园制名存实亡。

二、导致英国封建庄园制衰落的特殊原因

(一)“毛纺织业”的发展

英国中世纪最大、最广泛的手工业是毛纺织业。英国羊毛质量优良,是发展毛纺织业的有利条件。13世纪后半期到14世纪上半期,因市政当局对毛呢工人的剥削迫使他们向乡村地区转移,以及因水力漂磨的使用,毛纺织业在有河流的地方发展,所以毛纺织工业逐渐由城市大批轉移到乡村。[10]到14世纪末15世纪初,欧洲市场对羊毛的需求量大大增加,羊毛价格大为增加成为暴利行业。欧洲大陆的弗兰德斯地区的羊毛加工业相较当时的英国羊毛加工业发达,弗兰德斯成为英国羊毛主要的消费市场。封建地主和商人将羊毛产业和毛纺织业视为当时最有利可图的产业,逐渐将庄园中的公共牧场和荒地圈围起来,继而又将农民的份地圈围起来,将庄园转变为为毛纺织业提供原材料的农场和牧场。因此原本断断续续进行的圈地运动在这个时期进入了大规模圈地阶段,农民也因失去耕种的份地而变成了最早的雇佣工人,他们涌向农场牧场通过雇佣劳动来维持生存。随着经济上英国毛纺织业的蓬勃发展,政治上封建中央集权的加强,为了同欧洲大陆毛纺织产业竞争,政府相继出台了对羊毛出口征收高额关税、禁止羊毛出口和鼓励呢绒出口等政策。英国逐渐从羊毛出口国变成呢绒出口国,毛纺织业也成为了英国的民族工业。[11]以毛纺织业为代表的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冲击了自然、封闭、落后的自给自足的封建庄园经济,加上敞田制和农奴制在长期的圈地运动和毛纺织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消亡,封建庄园制也因它们的消亡而日薄西山。

(二)国家司法的增强

庄园法庭是领主司法权的最基层组织,主要处理与农奴相关的问题,征收罚款和税金,调查行事指控以及维护国王和平等。[12]随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发展,为维护王权国王的司法权力就有必要削弱地方的领主司法权力,如在亨利二世在位期间统一了王家司法审判体制,确立了巡回法庭和刑事审判程序,扩大了王廷司法审判权,建立陪审团制度。亨利二世的司法活动使重大的民事、刑事案件从地方的庄园法庭转归王室法庭审理,扩大了王室法庭的司法权限和国王的司法权力。并且随着王廷司法活动在英国的推广,普通法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动发展。[13]国王的司法权力从中央扩展到地方,中央同地方的联系也逐渐加强,国王司法权力扩大的同时地方封建领主的司法权力被大大削弱。伴随着普通法的推广发展,其管辖范围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以普通法为基础的国家法庭逐渐取代了庄园法庭的职能和作用。作为王权发展阻碍的地方领主司法权在封建庄园衰落的过程中和国王司法权加强的过程中被严重削弱,在其经济基础封建庄园走向消亡的同时地方领主司法权也消失殆尽了。

参考文献:

[1]吴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第174、175页。

[2]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页。

[3]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页。

[4][英]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1150-1400农民生活状况研究[M].龙秀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268、269页。

[5]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43页。

[6]吴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第137页。

[7]Davis,H.W.C,ed.,Mediaeval England[M].Oxford:Clarendon Press,1924,P326.

[8]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300、301页。

[9]吴廷璆:日本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第129页。

[10]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8页。

[11]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19页。

[12][英]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1150-1400农民生活状况研究[M].龙秀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165-168页。

[13]马克垚:英国封建社会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93-96页。

猜你喜欢

衰落英国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英国的环保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黄金时代》日本版
英国圣诞节
英国“衰落”了吗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