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美术教学中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

2018-04-26刘国林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催化诱因激发

刘国林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美术课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能有效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课堂实效最有效、最实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激发;兴趣;催化;诱因;新型评价

兴趣是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原动力,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学习兴趣对于美术课的教学起决定性作用。因此,用新手段、设计有趣课堂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而有趣活动的实施的好坏,则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支撑,要使学生学习有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有的放矢;其次,是要有特色的活动作为支撑。只有特色的激发兴趣的活动来支撑,学生才能有学习兴趣的发生,才会有学习的动力,而有了兴趣的催化,那么学生的学习动力则会显得自觉,进而达到自主学习。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直观的和形象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形成了教师为课堂主导演,没有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学习,久而久之,致使学生形成“你说我做”、应付差事的状态。在教学中,学生的作业以及能力的提升,最终是以教师的要求来定性,没有创新、没有自我发挥,这只能就是平常意义上的“教学”。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刻的感觉到,要让学生“乐学”,首先要让学生“乐”起来,才有可能达到“学”的目的。而学有多种,一般意义上的“学”,就是根据教来学;而另一种有效的学则是自主学习,即就是自己去思考、发问,进而解决问题。在美术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包括校外辅导班),美术老师教技法,学生学习,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学生是在学习授课教师的技法、技巧,或是在临摹、复制老师的技巧、经验,只要符合老师的绘画习惯和老师个人爱好,照老师的方法做了,你就学的很好,但是要知道,这只是在学老师,而没有在学知识,例如,我不喜欢学生画素描用手指抹,要求用线条画,老师无错,但或多或少这里面有老师个人的喜好在内,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创新。

鉴于以上在教学中常见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要使教学有特色,服务课堂,那么就应该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让学生对自己的课堂感兴趣,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经验、积极探索,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造氛围

激发学生兴趣----即就是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激趣导入”环节。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班班通”教学设备,有声有色的可使教学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将鲜明的色彩、清晰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再配以美妙的音乐,可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性,增强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欢乐愉悦的形式和氛围中得到知识。例如,在八年级《中国山水画》一课教学中,我先展示了教师本人创作的并获奖的中国山水画作品《幽景》、《陇上行》等,让学生切身感受作者就在眼前,从而在某种意义上消除了学生“畏难”心理,进而在给他们播放小视频,使得学习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而后进入正课,学习知识点,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质高量地获得新知识。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的教学方法,优化美术教学,提高美术教学质量,这是课堂能否顺利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教师的课堂演示必不可少

美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是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内容上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课堂演示,可以突出重点、难点,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八年级上册的《中国山水画》教学中,我将宣纸张贴在黑板上,亲身示范,让学生零距离观看,使学生看到具体的用笔及画法,刺激学生产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的念头,把学生引入学习新知识的境界。在进行素描、国画、工艺制作等课的教学时也要进行演示。教师的示范使教学更为直观,使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有了感性的认识,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美术教师在课堂上做范画是必要的,有时也是必需的。

三、特色的学习活动设计是激发学习兴趣的诱因

(一)创设特色学习活动的设计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敢于将课堂交给学生。

一般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示范,然后学生练习体验,而我采用的新的教學模式是激趣导入,让学生学生体验感受、交流,学生先“动”(思考),然后教师讲解、示范、归纳。

两种模式相对比,可以看得出,新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让学生动起来了,只有学生动了,他才可能思考,才有思考的余地,有学习的倾向,我将此称之为“先学后教、为学而教”,而并非第一种模式中的顺我的思路走,一路做我的“粉丝”。

(二)新型评价----延伸学习兴趣

在一次偶然的写生课后,阅作业的时候发现八年级(6)班有好多学生画的相当不错,于是我就将好的作业拍了下来,引用到我的教学课件中(注明班级、姓名),结果在上课时,当学生一看到班级、姓名时都很诧异、惊讶,互相“羡慕”起来。之后我觉得这个方法可行,就干脆为学生优秀作业做课件,上课前用几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大家都很期待自己名字的出现。在同级,甚至其他年级展示,结果作业的优秀率越来越高。不用多说此中的原因大家可想而知。因此,有效的评价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手段。

(三)适当的“奖励”也是激发兴趣的源泉

有一段时间我曾利用一些特别的“奖励”,就是在学生课堂绘画作业完成后,我看过作业做得合格了,就让这些同学“提前下课”,到教室外去看书或是自由活动,目的在于刺激其他同学努力,这样做的结果是我在上课时大家学习都很认真,做作业时非常用心,争取早些走出教室。适当的“奖励”有些时候的作用比要表扬谁画的好要来的快,不经意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教学更加有效。

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实效。将兴趣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创新,从而使得我们的美术教学课堂生动活跃、学生快乐的、主动的学习。

参考文献:

[1]谢 滂,《中学美术教材教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年

猜你喜欢

催化诱因激发
憋尿是尿路感染的重要诱因之一
多酸化学的研究及应用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发病诱因及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