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情境教学,活化数学课堂

2018-04-26何浩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何浩

摘要:随着教学资源的不断丰富,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出现。情境教学是当下一种较为流行的教学手段,能够较好地满足教师的教学需求,同时也能有效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所在,为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埋下伏笔,同时帮助学生巩固数学学习基础,保证了学生未来在数学上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情境创设;课堂教学

情境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设计或引出具有生动形象或情绪色彩特点的教学场景。通过激发学生的态度体验,促进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生理机能发展的全新教学方法。情境教学的关键点在于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具体的方式有课堂游戏、角色扮演、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榜样作用等。在这些方式情境中,都潜藏着教师对学生的暗示作用,是基于心理学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小学数学情境教学。

一、创设问题情境

思考源于解决问题,所以要想激发学生思考,就要为学生构建恰当的问题情境。例如,教学“两位数的乘法”时,教师可以构建一个现实的问题情境:

师:小红想买的零食单价是12元,她的压岁钱有200,想买11包,你们说她的压岁钱够么?

生1:我觉得够了,因为如果她买10包的话,需要120元,买11包的话也就比买10包多12元,所以200元肯定够了。

师:你的回答真棒。她还喜欢另外一款零食,单价是26元,那么她剩下的钱还能买几包这种零食呢?

生2:之前买11包零食花了120+12=132(元),小红还剩200-132=68(元),所以她最多能买两包。

该案例中,在没有学习到两位数乘法的时候,学生选择了一个自己较能把握的解决方式,也就是估算。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快速地算出任何数乘以10的结果。因为11和10较为接近,学生估算起来也较为方便,因此也较为愿意继续计算下去。这里,教师要注意的是对问题的选择。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阶段的教学,教师要选择难度适中的问题,如此才能够充分发挥问题情境的作用,使之服务于课堂教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切忌难度过大、没有针对性的问题,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

二、创设游戏情境

小学生普遍爱听故事。在课堂教学中,我会依据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促使学生投入学习。

如我在教学“时、分、秒”时,就创设了“龟兔赛跑”的故事情境:“我们都知道龟兔赛跑的故事,今天乌龟和小白兔又要进行比赛了,猜猜看,这回谁能赢?”借助多媒体手段播放新龟兔赛跑的视频,同时辅以生动的讲述,这样就将学生带进了生动有趣的童话王国中,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下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和参与的快乐。在教学生记大月、小月时,我和学生一起学唱拍手儿歌:“七个大月心中装,七前单数七后双。二月是个特殊月,其他各月是小月。”在和学生一起唱了两遍后,学生自然就掌握了哪些月份是大月,哪些是小月了。

三、创设探索情境

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因为这样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备课,认真钻研教材,联系实际问题来创设合理的数学实验,以此来实现学生的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提升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刻注意将分数的认识与图形的操作活动相联系,发挥动手操作和实验在学生主动建构中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学习了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后,我引导学生用手中各种形状的纸表示出自己想认识的其他分数。学生操作后反馈:“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六分之一”,“我用正方形纸折出了八分之一”,“我用圆折出了十二分之一”,“我用长方形纸折出了十六分之一”……学生亲自动手进行折纸实验,创造了一个个分数:六分之一、八分之一、十二分之一、十六分之一……学生的动手意识被激活,兴趣盎然,教学活动热闹而有序,更为重要的是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认识并了解了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

四、创设生活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学习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学必须从抽象、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使数学生活化。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意识的提高与发展。

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我通过让学生讲自己的生日具体是哪一年哪一月哪一天,从而引出课题。之后,分别拿出2010年、2011年、2012年3年的年历卡,使学生深入了解年、月、日,学习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概念,知道每年有12个月和每月有多少天,帮助学生建立较长时间的观念,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学习数学的意义,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又如在“长方形的面积”教学中,笔者创设情境如下:学校有一片苹果园,长150米,宽60米,按照株距2米、行距3米种苹果树,一共可种多少棵?如每棵果树收苹果40千克,学校共收苹果多少千克?如每千克苹果卖6元,可为学校提供多少教学经费?教师从具体的生活情境出发,既加强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能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总之,在新课改形式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应该尝试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学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情境的创设,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情境的引导下进行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探究,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魏如根.境在情中,情在心中——小学数学情境教学初体验[J].华夏教师,2013(4)

[2]翟金英.打造小学数学情景化教学课堂[J].考试周刊,2014(92)

猜你喜欢

情境创设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情境打动孩子心灵,提高阅读感悟效果
幼儿在体育游戏时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选择生活情境的误区及对策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