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目标与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的关系

2018-04-26曾玥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电离电解质化学

曾玥

摘要: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具体化,核心素养的形成离不开三维目标。三维目标与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是以三维目标为基准的更加具体化的培养学生具备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词:化学核心素养;三维目标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化学学科基于学科本质凝练了本学科核心素,明确了学生学习化学后应达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进行了整合。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核心素养是在三维目标的基础上发展和深化的,切不可认为核心素养能代替三维目标。核心素养是三维目标的深化和具体化;三维目标的范围宽于核心素养,因为除了核心素养,还用更多的非核心素养,因此要形成核心素养离不开三维目标。

下面从三个方面说明三维目标与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1、知识与技能是形成核心素养的基础

初高中化学教学中涉及的知识很多,在这些知识构建的过程中,教会学生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及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能从分子、原子层次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变化。因此若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要以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弱电解质的概念和弱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书写;描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等。为达成此知识与技能目标便要求学生认识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发生部分电离且程度非常微弱,能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既有分子存在又有离子存在,即学生学会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同物质的量浓度盐酸和醋酸pH及与活泼金属反应速率不同的宏观现象,从物质的微观层面理解弱电解质电离。当学生逐渐形成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意识,便能很容易达到此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通过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的学习,加深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学生能深刻体会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过程。

2、过程与方法是凝聚核心素养的内涵

过程与方法维度可以认为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适应社会、形成有助于对未来长远发展等的能力。在化学核心素养的视角下,笔者认为这里的能力能用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来描述。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四章第一节《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材中关于强弱电解质的教学提供了以下两个实验:测量1 mol/L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的pH和两者与打磨过的镁条反应放出气体的速率。为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教师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请问同学们还有其他方法证明某种物质是强弱电解质呢?笔者预测在实际教学中可能会用学生提到以下方案:1 mol/L的盐酸溶液和醋酸溶液分别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反应,比较产生气泡的速率;利用电导率传感器进行导电性实验,比较两溶液导电率大小。人教版教材中没有提及测量电导率的方式,如果学生能说出类似这样的方法,说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成离子和离子结合成弱电解质分子的动态画面,学生能真切感受到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状态,再结合实验有利于学生收集分析各种证据,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晰的建构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状态的模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引核心素养的方向

教育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涉及学科知识,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笔者认为化学核心素养中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一个较为具体的方面。笔者对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的“弱电解质的电离”相关内容的教材进行分析得出:国外“弱电解质的电离”教材内容涉及了电离理论化学史;人教版教材没有电离前后的对比示意图,鲁科版有电离前后的对比示意图,但没有标注数量变化。加拿大教材用图和数量给学生呈现部分电离的程度并呈现人物插图,如阿累尼乌斯、布朗斯特和汤马士.马丁.劳里,大大加强了教材的人文性和艺术性,增强了教材的素质教育内涵。笔者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化学史及人类事件并多向学生传播化学与生活与社会的正能量,有助于学生的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的养成。

如在“弱电解质的电离”的教学中涉及阿累尼乌斯的电离理论化学史情境教学,“当时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的提出不被科学界接受时,他并不气馁,没有轻易放弃自己的研究成果,而是找证据证明“电离理论”的合理性被大家接受”。

通过化学史使学生体会阿累尼乌斯电离理论的探索、分析等一系列科学研究的过程,使学生意识到,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实际生活,遇到困难或自己的成果被别人否定,绝不轻易放弃。结合化学史和社会生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认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性。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概括性强、理论高度高,具体实施起来不仅是对学生提高了要求,更是对教学及教师的挑战。这就要求教师要全面掌握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了解核心素养体系与之前的“三维目标”的关系,认识到化学核心素养更多的是在思维能力层面上,只有让学生掌握化学学科内在的规律才能更好地使学生的认知发生飞跃。由于中学化学知识具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必须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整体性,因此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真正的内化需要教师和学生不断学习与实践。

参考文献:

[1]杨晓丽.指向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J].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6(09):69-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1-6

[3]林小駒,李跃,沈晓红.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J].教育导刊,2015(5):78-81.

猜你喜欢

电离电解质化学
电离与离子反应高考探源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水的电离平衡问题解析
电解质溶液高考热点直击
Li2S-P2S5及Li2S-SiS2基硫化物固体电解质研究进展
固体电解质Li1.3 Al0.3 Ti1.7(PO4)3烧结片的制备与表征
归类总结促进H2O电离的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