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传统泥塑文化的传承

2018-04-26王国平

神州·中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传承发展文化价值泥塑

王国平

摘要:泥塑艺术是中国民间传统的一种古老常见的艺术形式。以泥土为原料,用手工捏制造型,以人物、动物为主,或素或彩,是我国一种非常古老、常见的传统民间艺术。

关键词:泥塑;历程;流派;文化价值;传承发展

一、传统泥塑的发展历程

如果追溯泥塑艺术的起源,我国泥塑艺术可上溯到距今4千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根,据考古学家的科学研究,考古工作者在浙江省余姚河姆渡遗址、湖北省京山屈家岭遗址、山东省大汶口遗址和陕西省西安半坡遗址的出土文物中,发现了不少用泥巴捏成的陶猪、陶羊、陶鸡、陶鱼、陶鸟、陶人面等,高度在10厘米左右,這些古老而珍贵的艺术小品,是中国泥塑的先驱之作。

中国的泥塑艺术自新石器时代诞生起,便没有间断过,到汉代时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汉代人认为亡灵如人生在世,同样有物质生活的需求,因此丧葬习俗中会用大量的泥塑物件作为陪葬品。两汉以后,随着道教的兴起及佛教的传入,直接促进了泥塑宗教造像的发展。唐代时,已有杨惠之、吴道子、张僧繇等泥塑名家。宋代时,小型的泥塑玩具逐渐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专门从事泥人制作。北宋时东京著名的泥玩具“磨喝乐”在七月七日前后出售,不仅平民百姓买回去“乞巧”,达官贵人也要在七夕期间买回去供奉玩耍。元代民间泥塑依然盛行,词人管道升在《我侬词》中这样写道:“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破,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泥塑艺术历经明、清、民国,在社会上仍然流传不衰,尤其是小型泥塑,既可观赏陈设,又可让儿童玩耍。2006年5月20日泥塑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传统泥塑的艺术流派

中国传统的民间泥塑艺术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供案头欣赏的小型泥塑和儿童玩具,以人物、禽鸟、走兽、花果等为主;另一种是陈列于庙宇等公共场所的大、中型泥塑,一般多为宗教造像。中国的泥塑艺术遍布民间各地,也因着各地民风习俗和审美情趣的影响,产生了不同的流派:

1.天津“泥人张”彩塑是一种深得百姓喜爱的民间美术品,它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流传、发展至今已有180年的历史。张明山是泥人张的创始人,18岁即得艺名“泥人张”,以家族形式经营泥塑作坊塑古斋。他“技艺高深、触手成像”。1915年,张明山创作的《编织女工》彩塑作品获得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一等奖,后经张玉亭、张景福、张景禧、张景祜、张铭等四代人的传承,成为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代表。泥人张彩塑在艺术上继承了我国古代泥塑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和创新。张明山父子为中国泥塑作品从佛殿神堂步入寻常百姓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堪称我国近代泥塑艺术巨匠。

2.江苏惠山泥人的制作始于明末,《古今图书集成》有载。清代开始出现专业化的惠山泥人手工作坊,五里长街、上下河塘开设了数十家泥人店、两百多家泥人作坊,形成有名的“泥人街”。20世纪初,惠山镇的泥人店不少于120家,这一状况一直延续至今。无锡泥人分“粗货”与“细货”两类,“粗货”大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表现内容,如大阿福、蚕猫、老寿星、渔翁等,寄托着民间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其造型粗犷简洁,色彩明快,挥洒写意,形神兼备;“细货”即手捏泥人,这类作品主要取材于传统的戏曲人物、神话传说、民风民俗,人物塑画生动传神,色彩色调秀丽明隽。其《手捏戏文》和《大阿福》名满天下,广为人知,被视为最富有东方色彩的民间彩塑。

3.凤翔彩绘泥塑为陕西省凤翔县的一种民间美术,当地人称“泥货”,其工艺历史最久。凤翔泥塑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及较高的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美学研究价值,深为有关专家所瞩目。但在商业环境的影响下,现在的凤翔泥塑艺人往往以销定产,一味迎合市场需要,这使得许多传统产品近于灭绝,也使得凤翔泥塑技艺逐步失去原有的文化内涵,不断发生变异。

4.河南浚县泥咕咕形体较小,大的不足20厘米,小的只有4至5厘米,因其尾部有两小孔,吹时发出“咕咕”的声音,故称“泥咕咕”。黎阳镇杨圯屯是泥咕咕的主要产地。浚县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深受广大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好评,被民俗学专家称为历史的活化石。

三、传统泥塑的文化价值

中国传统泥塑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出现与民俗生活密切关联。泥土是老百姓最亲密的伙伴,泥土的可塑性、粘性为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乐趣,也为他们提供了创作的手段。用泥土构建美好的精神世界,表达人对自然的情感,就成为泥塑的灵魂和终极目标。正如英国文化批评家霍加特所说的那样:“艺术作品无论是拒绝还是忽视社会,它总是从社会中来、根植于社会的”。

传统泥塑既是一门生活艺术,也是一门超越现实的审美艺术。作为一种起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的艺术形式,它的根和灵魂就在生活深处。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泥塑的出现与民俗节令和民间祭祀祈福活动有关,许多泥塑主题如春牛、兔儿爷、灶王爷、泥泥狗等,都兼具祭祀、赏玩功能。用通俗的语言来讲,泥塑的色彩和造型就是生活的内容和形式,就是生活本身,它的形态特征、精神内涵都是民俗生活的生动体现。它以独特技术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性格为中心,通过泥塑的艺术形式表现,反映我们民族的文化精神的艺术语言形式。传统泥塑是融汇着中华民族的民俗生活、审美意识、价值取向的完整艺术体系。

四、传统泥塑的传承发展

任何意义的泥塑作品都具有时代性,作品的意义不能脱离当时的创作环境,被人民理解,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地方泥塑艺人要与文化行政部门、宣传单位携起手来,共同做好泥塑文化保护、开发和继承工作,组织年青一代学习传统技艺,并借鉴其他民间艺术的发展经验,将当前审美融合到文化创作中去,创作出更多具有时代气息的作品,以推进泥塑艺术朝着产业化、市场化、精品化方向不断前进。

总之,传统泥塑文化的传承要古为今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播传统文化的精髓部分,对其创作与发展理念中不合乎时代要求的部分摒弃。泥塑创作者也要处理好文化传承与功利的关系,坚持审美和使用相结合原则,对泥塑艺术予以创造性的开拓,争取以民俗文化商品化转化和开放式传承实现民俗文化的长远发展,从而真正的实现了现代与古代艺术元素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张永.中国当代民间泥塑艺术特色的分类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5(15):34.

[2]栾小惠,刘富国.泥塑的传承与守望[J].走向世界,2014(33):76-79.

猜你喜欢

传承发展文化价值泥塑
泥塑玩具
多彩泥塑
泥塑师
民间美术——泥塑
浅论民间舞蹈的传承与发展
民族声乐创新教学与贺州瑶族民歌传承初探
承德外八庙的文化价值与保护策略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