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第一茬果之苗期管理

2018-04-25周明源路河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8年1期
关键词:棚膜花芽分化叶面肥

周明源 路河

【摘要】按时间顺序介绍了草莓苗期的管理技术。针对草莓定植成活后,苗前期的不同生长状态,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苗后期从水肥管理、中耕除草、植株整理、病虫害防治4个方面介绍了草莓管理要点。覆盖棚膜保温时应注意覆膜时间、棚膜的选择、棚膜安装方法以及覆膜前管理措施。同时也介绍了覆盖棚膜后对温度、湿度管理以及草莓营养等方面的调控措施。

草莓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酸甜适口,近年来,已成为市民在圣诞、元旦和春节期间的果品首选之一。北京市设施草莓产业迅速发展。设施草莓栽培具有生长周期短、易管理、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但是由于秋冬季环境因素,设施草莓栽培过程中也存在许多问题影响草莓产量与品质。因此,如何促使供应节日期间草莓第一茬果高产、优质,是草莓栽培能否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关键所在。要保障草莓第一茬果高产、优质,就要在苗期、现蕾期、开花期和采收期各个时期,从温度、湿度、光照和农艺措施等多个方面综合调控管理,使草莓达到最佳生长和结果状态,从而提升产量和效益。文章着重介绍了日光温室草莓定植后苗期管理措施,以期为草莓后续高产、优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日光温室草莓定植缓苗后、现蕾前为苗期,可分为苗前期与苗后期两个阶段。

苗前期

草莓定植成活后,根据植株不同生长状态,将草莓苗分为壮苗、旺长苗、徒长苗和细弱苗(图1)。

旺长苗管理

◎ 控制水分,合理施肥

草莓栽培过程中,往往因氮肥过多,造成长势过旺,营养生长过剩,抽生大量的匍匐茎。此时应适当控制水分,浇水时应浇小水,分多次浇水,满足作物需求的同时降低土壤湿度。同时应控制氮肥施入,防止秧苗生长过旺。

另外,可根据腐殖酸叶面肥、氨基酸叶面肥在一定浓度下能控制植株生长势的特性,叶面喷施这2种肥料,调控植株生长。

◎ 划锄断根

当植株长势过旺时,可采取“划锄法”。一方面增加土壤透气性,另一方面促使植株次生根生长。

徒长苗管理

控制浇水次数和棚内温湿度,减少氮肥施入量。

细弱苗管理

草莓定植时间过晚,缓苗后天气转冷不利于草莓生长,易造成草莓植株细弱;尤其根系受伤的种苗,种植密度过大、氮肥过多、遮阳过度、浇水太勤、草莓畦土壤和空气湿度过高、通风透光不良等都会出现细弱苗。

◎ 加强肥水管理

用8000倍“碧护”溶液叶面喷施,调节草莓植株体内营养代谢,增加植株的光合作用,促进营养物质的积累,同时用5000倍的“碧护”溶液进行灌根,促进草莓根系生长。另外,用2‰尿素加2‰磷酸二氢钾,或者黄腐酸钾灌根,可促进植株生长。

◎ 中耕松土

中耕松土时可采取浅中耕,促进草莓根系快速生长。

补苗

草莓苗定植后,开始抽生匍匐茎时,若有秧苗未成活,有缺苗断垄现象时,应当进行补苗,若假植苗不足以补苗或者无多余草莓种苗时,可将一定数量的生长健壮的匍匐茎留作补苗使用。

◎ 方法一:待匍匐茎苗长到1叶1心时,剪断后将子苗种植在营养钵中(图2)。采用草炭:蛭石:珍珠岩体积比2:1:1基质均匀混合后装入钵中,定植浇水后将营养钵置于遮荫的地方。由于基质疏松透气,草莓生长快,当种苗生长到2片叶片时,可以将草莓苗定植于草莓畦缺苗处。

◎ 方法二:选择缺苗处周围健壮植株,留取其匍匐茎,将匍匐茎苗压在缺苗处。匍匐茎可一直保留,也可在匍匐茎苗生根后,在距离匍匐茎苗3~4 cm处剪断。

苗后期管理

10月初,草莓进入苗生长后期。由于草莓植株生长较快,此时要加强中耕,及时追肥,同时对植株进行整理,去除侧芽和匍匐茎,保持养分供应,并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另外,由于温度降低,要及时覆盖棚膜保温,完成地膜的铺设以及保温被等设施的安装,保证草莓安全越冬。

中耕除草

草莓属于浅根性草本植物,喜疏松、透气、湿润的土壤环境。中耕有利于增加土壤通气性,增强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促进有机物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草莓健壮生长。中耕时还可去除杂草(图3),消灭病虫害,是保证草莓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为了便于开沟施肥,要提前中耕。中耕深度3~5 cm,深度随着离草莓距离越近逐渐变浅,到草莓植株时深度为1 cm左右,尽量不损伤草莓根系。中耕后土壤含水量下降,畦面土壤疏松,通气性强,很容易将热量传导至深层土壤中,有利于提高土壤温度。

水肥管理

草莓苗后期逐渐开始花芽分化,在此期间应控制水与氮肥施用,适量增加磷钾肥,以满足草莓对养分的需要。

◎ 叶面施肥

叶片施肥可喷施2‰的磷酸二氢钾,促进草莓花芽分化。施肥时间可选择在半阴天或晴天10:00之前14:00之后,用喷雾器将叶面肥喷撒至叶面与叶背。此时,叶面气孔开放,气温不高,蒸发量小,易于吸收;中午阳光强烈,气孔关闭,蒸发量大,植株不易吸收。

对于生长旺盛的徒长苗,可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氨基酸或者腐植酸叶面肥,不但可以补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还可控制草莓苗的长势。

◎ 开沟施肥

进入10月,草莓植株较大时開始封垄。如果草莓苗整体生长旺盛,多属壮苗,则无需开沟施肥(图4);如果草莓苗较弱,生长情况不良,则需进行开沟施肥。此次施肥要兼顾速效和长效。生产上经常使用既含有大量元素,也含有一定量有机质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每667 m2施用有机无机复混肥20~30 kg;也可采用N:P:K比例为15:15:15的硫酸钾复合肥15 kg、硫酸钾2 kg混合后使用。

缓释肥能延缓养分释放速率,降低硝酸盐淋失量以及磷、钾的流失,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增产增收。故也可施用草莓专用的缓释肥,一般选择3个月的控释期较为适宜,施用量为20~30 kg/667 m2。

施肥时,肥料应与草莓根部保持适当的距离,防止因浓度过高烧伤草莓根系。同时应在肥料和土壤均匀混合后,再进行覆土、浇水,防止肥料挥发,灼伤草莓叶片。此次追肥需合理把握追肥时间,过早及施肥量过大均会灼伤幼苗,过晚对前期促进作用小,对成花不利。

植株整理

草莓生长季,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叶片更新很快,侧芽、匍匐茎(图5)开始大量发生,要及时进行植株整理(图6),保持养分供应。需多次摘除弱芽、去老叶,减少营养损耗、保证通风透光,但是摘除叶片应适量,过多会影响光合作用,过少易造成通风不良。

病虫害防治

草莓栽培过程中应重点防治白粉病(图7)和蚜虫(图8)。在生产上,可通过及时摘除老叶、病叶,喷施药剂来进行防治。经过多年观察发现,温室靠近后墙2 m内的部分草莓白粉病发病程度最重,棚前部1 m内的草莓白粉病发病次之,中间部分发病程度较轻,可根据日光温室白粉病的发病特点进行白粉病的监测。白粉病防治可使用“阿米西达”“翠贝”等药剂,蚜虫可使用“吡虫啉”“抗蚜威”可湿性粉剂等药剂进行防治。干燥的环境还易发生红蜘蛛,可选用“联苯肼酯”“乙唑螨腈”等药剂来防治。喷药注意事项如下:

◎ 科学混配农药

准确称量药品,配成母液后再在喷雾器中定量。禁止超量使用农药和不合理的混配农药。

◎ 喷药时间

喷药时间最好在晴天上午,温度为20~25℃时进行,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药效的发挥。

◎ 喷药方式

喷药要全面、喷透,可采用罩、掏、扫等方式,将喷雾器的喷头伸入植株内,保证叶片的正反面都喷到,为了保证效果还可加入黏着剂提高药效。

覆盖棚膜(扣棚)保温

覆盖棚膜时间

遵循“弱苗早扣、壮苗晚扣”的原则。保温过早,室温过高,不利于腋花芽分化,影响坐果,造成产量下降;过晚,植株易进入休眠状态,且很难打破,会造成植株生育缓慢,严重矮化,开花结果不良,果个小,产量低。因此,棚膜覆盖应根据休眠开始期和腋花芽分化状况,在植株休眠之前腋花芽分化之后进行。

靠近顶芽的第一腋花芽在顶花芽分化后1个月左右开始分化。因此,顶芽开始分化后30天左右,新茎开始膨大时进行覆盖棚膜保温较为适宜。具体时间主要受以下4个因素的影响:品种、保护设施的保温性能、地区与生产要求。

◎ 品种

因不同品种草莓花芽分化的需冷量不同,对低温的要求也不同。深休眠的草莓品种蓄冷量大,需要较长时间低温才能满足草莓花芽分化,如‘大赛斯克特‘全明星等需要5℃积温300 h以上,棚膜覆盖时间需要延迟。对于浅休眠的草莓品种如‘丰香‘红颜‘章姬等需冷量较少,200 h以内就可以满足草莓花芽分化需要,扣棚时间可相对早些。

◎ 保护设施的保温性能

保护地栽培的草莓多是促成栽培,即草莓不经过休眠而直接进行生产的栽培方式。当草莓开始进入花芽分化后期就可进行保温,这时主要任务是防止草莓持续较长时间低温而进入休眠状态。保温性能好的日光温室可以晚些保温,只要低温需求量已满足要求即可;相反对于保温性能较差的温室可以适当早些保温,让草莓在保温状态下花芽分化的同时进行生长,防止草莓在后期低温期间因温室温度升不上去而进入休眠。

◎ 地区

由于地理纬度不同,冬季的低温程度不同,草莓进入休眠期的时间不同,因此保温开始时期也有所差异。高纬度地区保温要早,低纬度地区保温可适当晚一些。一般北方地区在10月中旬,南方地区在10月下旬~11月初,夜间气温降到4~6℃时开始覆盖棚膜保温。

◎ 生产要求

生产要求不同,覆盖棚膜时间也有所差异。如果以生产目的为标准,以早熟为目的,保温宜早,在夜间气温低于15℃以下时及时覆盖棚膜;如以丰产为目的,可稍迟些,不影响腋花芽的发育即可。

棚膜选择

棚膜是设施栽培中增温、保温、采光的重要的部分,可以避风挡雨,遮阳防雹,同时也可以用来调节温室中作物的生存环境。生产上应采用透光性好(图9),防雾、防流滴、防老化、防尘的“四防”膜。避免选用劣质棚膜(图10),影响温室的透光性,影响植株健康生长。

棚膜覆盖前的管理措施

◎ 适当浇水

覆盖棚膜后,温室内的温度会很快上升,草莓植株蒸发量加大,如果水分供应不足,会造成草莓植株失水而萎蔫。此时正值草莓花芽分化时期,植株脱水会直接影响后期草莓产量和品质。因此,在覆盖棚膜前要适当浇水,防止草莓突遇高温失水,但此次浇水量不宜太大。

◎ 全面植保

覆盖棚膜后,温室内环境会发生很大变化,草莓植株容易发生病虫害,因此,覆盖棚膜前要对温室进行全面消毒。可选用“醚菌酯”“阿维菌素”“阿米西达”等药剂,在草莓植株、草莓畦、温室过道、后墙、温室两侧山墙、温室前脚1 m处均匀喷施。

棚膜安装

棚膜安装要选择无风的晴天进行,按照棚膜指示字样确定棚膜正反面。注意事项有:①铺放棚膜时,应尽量避免棚膜拖地,避免棚架划破棚膜。②发现棚膜有破损时,应及时用透明胶带粘补。③棚顶和防虫网(图11)的安装,应先安装防虫网,再安装棚膜。④铺盖棚膜最好在早晨或傍晚,温度较低,没有大风的时候进行,铺放棚膜应在各个方向均匀拉紧(图12),防止出现横向皱纹,否则棚膜容易滴水。如果在气温较高时覆膜,棚膜不宜拉得太紧。因为气温较高,棚膜易拉伸,而气温降低时,棚膜会出现回缩,导致结点处太紧,这样遇到大风抖动会磨损断开。

传统温室棚膜覆膜多采用3块棚膜拼接的方式,顶部通风口一般在前坡最高处,底部通风口一般在距地面1 m处。草莓植株较矮,棚前1 m处由于膜的遮挡,时常积水,湿度过大,通风不畅,容易引发病虫害,而采用2块棚膜拼接可极大地改善这种情况,随着春季温度上升速度加快,通气需求量增加,打开底部通风口,可以加大通气量,效果好于3块棚膜拼接的排湿效果。而且3块棚膜拼接,安装复杂,底部通风口处还需额外安装防虫网,费时费工。

覆盖棚膜后管理

温度管理

夜间只要没有霜冻,无需关闭底部通风口,同时将顶部风口开到最大。温室温度过高会影响草莓需冷量的有效积累,降低草莓前期所积累的有效低温时数,不利于草莓健康生长。并且此时草莓腋花芽分化还未完成,温度过高也不利于草莓花芽分化。

湿度管理

覆盖棚膜后温室内温度较高,草莓植株蒸发量大,需要及时補水,浇水量原则为浇透,标准是草莓畦侧有水渗出,则停止浇水。但浇水后,室内湿度容易增加,会诱发病虫害,影响草莓植株的正常生长。需打开风口进行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保持土壤见干见湿。

补充叶面肥

草莓进入花芽分化后期,需肥量较多,除土壤根部施肥外,还可喷施叶面肥满足草莓对养分的需求。常用的叶面肥为磷酸二氢钾,其中的钾离子和磷酸根离子,能直接被植物吸收利用,效果快而明显,喷施浓度为1‰~2‰。

草莓出现缺钙现象时(图13),可增施有机肥,加强土壤的透气性,改变根系的吸收环境,但应避免过量施用氮肥;还可适当喷施叶面肥,用1‰~2‰糖醇钙叶面喷施补充钙元素。

作者简介:周明源(1983-),女,北京人,本科,现主要从事草莓栽培技术服务工作。

猜你喜欢

棚膜花芽分化叶面肥
3种叶面肥在小麦上的应用效果
不同叶面肥对烤烟品质的影响
促进花芽分化 提高果树产量
怎样施用叶面肥
大棚膜使用需注意
低温和5—氮胞苷对油菜花芽分化和DNA甲基化的影响
叶面肥的作用和喷施注意事项
果树花芽分化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2011年第五期吉林省棚膜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在长春市开班
清洁棚膜新方法—— 棚膜清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