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腮腺Warthin瘤的MSCT表现

2018-04-25赵雪刘英峰曲冰杰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年6期
关键词:单发吸烟史腮腺

赵雪 刘英峰 曲冰杰

1 北京怀柔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1400)2 北京怀柔医院病理科 (北京 101400)

腮腺Warthin瘤是腮腺中仅次于多形性腺瘤的良性肿瘤,约占腮腺良性肿瘤的20%。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1]。现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28例腮腺Warthin瘤临床及MSCT表现,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本病诊断的准确性。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8例中,男性26例,女性2例,年龄43~82岁,平均59岁,26例患者为50岁以上,占93%。有长期吸烟史24例。临床表现多为偶然发现耳下方无痛性肿块就诊,1例有近期疼痛不适感,2例有时大时小的消长史,1例为术后复发。病程约15d~8年,平均23个月。

1.2 CT检查方法

采用Philips 256层CT扫描:管电压120kV,管电流200~500mA,层厚3.0mm,间隔3.0,螺距0.993,转速0.75s/r,矩阵512×512;经肘正中静脉团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00mgI/mL)80mL,注射流率为3.0mL/s,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时间分别为对比剂开始注射后30s、60s进行扫描,5例加做120S延迟扫描。

1.3 影像评价

由2位高年资的影像科医师对MSCT图像进行分析,包括:病灶的部位、数目、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及病灶与周围血管的关系等。病变部位以邝平定等[2]推荐的方法界定;强化程度分级标准:轻度:0~20HU;中度:2l~40HU;明显:40HU以上。

2.结果

2.1 肿瘤的数目及发生部位

28例患者中,单侧单发21例,单侧多发3例,双侧单发2例,双侧多发2例,共39个病灶。肿块主要发生于腮腺浅叶后下极占85%(33/39),位于浅叶前上极2个,深叶3个,跨深浅两叶1个。

2.2 肿瘤的大小、形态及边界

39个病灶中最小者大小约0.5cm×0.6cm,最大者为术后复发病灶,跨叶生长,大小约5.4cm×6.3cm,直径<3.0cm者占92%(36/39)。肿块呈圆形及椭圆形共31个(72%),分叶状8个,病灶边缘清楚35个,1个病灶合并感染局部显示不清,3个病灶平扫显示不清。

2.3 肿瘤的CT平扫和增强表现

39个病灶中17个密度均匀,22个密度不均,实性成分CT值范围约26~52HU,所有病灶均无钙化。增强后所有39个病灶均被发现,边界清晰,其中36个病灶(92%)动脉期实性部分显著强化,CT值范围约(95~154.5HU),静脉期强化程度减低,CT值范围约(78~89HU)(见图1a-c),3个病灶中度强化;39个病灶中17个病灶均匀强化,22个病灶不均匀强化,其内见不同程度囊变,周边小裂隙状囊变占16个,中心局灶样囊性变3个,3个近乎完全囊变(见图2 a-c),囊变部分未见强化;9个病灶见包绕血管或血管贴边征(见图3)。

图1.男,65岁。a~c)CT示左侧腮腺浅叶后下极见稍高密度结节,边界清楚,周边见裂隙状小囊变,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CT值约104HU),静脉期强化减低(CT值约79HU)。

图2.a~c)腮腺腺淋巴瘤a)位于左腮腺浅叶后下极,周边裂隙状囊变;b)位于左腮腺跨深浅两叶腺淋巴瘤,中心广泛囊变;c)位于左腮腺浅叶后下极,近乎完全囊变。

图3.男 59岁,双侧腮腺腺淋巴瘤,增强后可见贴边血管征。

3.讨论

3.1 腮腺Warthin瘤的临床表现

腮腺Warthin瘤又称腺淋巴瘤或淋巴乳头状囊腺瘤。它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腮腺良性肿瘤,罕有恶性变。该瘤年龄及性别差异显著,有长期吸烟史的中老年男性更易发病,儿童极少见[3]。吸烟为其密切相关因素,有文献报道约89.5%的患者有长期吸烟史[4]。这也是儿童及女性少见的原因。本组平均年龄为59岁,50岁以上患者占93%,男女比例26:2,24例患者有长期吸烟史,且均为男性,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患者多为偶然发现无痛性肿块就诊,病程一般较长,可达数十年。据夏建东等[5]报道,消长史是该肿瘤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可能与肿瘤易合并感染有关。本组2例有消长史。

3.2 腮腺Warthin瘤的MSCT特征

3.2.1 肿瘤数目、部位。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单发常见,而多发更具有特征性。邝平定[2]和江朝根[6]等报道多发病例分别占48%和38.1%,本组病例中多发占25%,与沈耀等[7]报道(29%)相近,其中最多1例双侧共见5个大小不一的病灶。我们认为腮腺腺淋巴瘤病灶的多发性常致影像及临床漏诊较小病灶,使手术治疗不彻底,这可能是该病易复发的原因之一。

目前多数学者[8]认为该病是由于涎腺导管上皮迷走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并异常增殖而成,而腮腺内淋巴结或淋巴组织常位于浅叶后下部,故认为此位置是腮腺Warthin瘤的好发部位。本组85%病灶位于此,该部位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3.2.2 肿瘤大小、形态、边缘。病灶通常呈椭圆形、圆形,边缘清楚,有完整包膜,平均直径多<3cm,但也可见分叶状,多见于较大病灶,其周围结构及血管常受压移位,无浸润性生长。周吉[9]等报道29个病灶中26个边界清楚(89.6%),3个病灶边界不清,本组病灶边界清楚者35个(90%),1个病灶局部边界不清,术后证实合并感染,另有3个病灶CT平扫显示不清,仅凭肉眼难以识别,考虑与患者腮腺组织脂肪含量较低,对比不明显相关,增强扫描有利于病灶的鉴别。

3.2.3 肿瘤的密度及强化特征。病灶实性部分一般呈高或略高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病灶不均匀者常见不同程度囊性变,Ikeda等[10]认为裂隙样囊状改变有一定的特异性,对腮腺Warthin瘤的定性诊断有一定价值。本组中39个病灶中16个主要为周边裂隙状囊变,占41%,这与张广彬[11]等报道40.6%的大部分囊变位于病灶边缘相符。增强后实性部分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强化减退,呈“快进快出”特点,是腮腺Warthin瘤的特征表现之一,病理证实腮腺Warthin瘤淋巴间质中有丰富的血管,所以该肿瘤血供丰富,强化较明显。腮腺贴边血管征亦为腮腺Warthin瘤较为特征性的CT表现。

3.3 鉴别诊断

腮腺Warthin瘤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多形性腺瘤:好发于中年女性,单发病灶,密度较均匀,囊变少见,CT动态增强扫描为延迟强化,强化方式与Warthin瘤有较明显的区别。②基底细胞腺瘤:好发于老年女性,无明显吸烟史,病灶单发,多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在动脉期、静脉期均明显强化,且无明显贴边血管征。③腮腺恶性肿瘤:少见,常表现为较大肿块,形态不规则,跨深浅两叶生长,肿瘤易囊变坏死、出血,有浸润性,边界不清,多侵犯下颌后静脉及面神经,增强后强化较明显,但低于Warthin瘤的强化程度,颈部可有肿大淋巴结。

综上所述,腮腺Warthin瘤CT表现有其特征性:①病灶多位于腮腺浅叶后下极,单发或多发,多灶性是本病一大特点;②肿瘤多呈类圆形或椭圆形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的高密度影,边界清晰,病灶周边见裂隙状囊变,无钙化;③强化特点呈“快进快出”的特征性表现。根据其MSCT表现,如为长期吸烟的中老年男性,临床病史较长,首先考虑腮腺Warthin瘤诊断。

[1]周明,钱斌,翟晓东.腮腺腺淋巴瘤与多形性腺瘤的双期增强CT表现与鉴别[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2,31(9):1243-1246.

[2]邝平定,张敏鸣,邵国良,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J].中华放射学杂志,2009,43(12):1324-1326.

[3]Chulam T C, Noronha F A, Goncalves F J, et al.Warthin's tumour of the parotid gland: our experience[J].Acta Otorhinolaryngol Ital,2013,33(6):393-397.

[4]郭永强,黄文瑜,王成亮,等.腮腺腺淋巴瘤的MS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回顾性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11):56-59.

[5]夏建东,江新青,彭国晖,等.CT及MRI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9,25(5):637-639,645.

[6]江朝根,邱菊生,林军.腮腺Warthin瘤的CT表现[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2):172-175.

[7]沈耀,方军,李强,等.CT 双期增强对腮腺腺淋巴瘤的诊断价值[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5,25(2):207-209,213.

[8]Arcega RS, Feinstein AJ, Bhuta S, et al.An unusual initial presentation of mantle cell lymphoma arising from the lymphoid stroma of warthin tumor.[J].Diagnostic pathology,2015,10(1):1-6.

[9]周吉,汪银芬,邬筱波,等.腮腺腺淋巴瘤的CT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14,16(4):629-630.

[10]Ikeda M, Motoori K, Hanazawa T, et al.Warthin tumor of the parotid gland: diagnostic value of MR imaging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Ajnr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2004,25(7):1256-62.

[11]张广彬,徐志锋,张永辉,等.腮腺腺淋巴瘤 MSCT 双期增强特点及病理学基础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9):1565-1567.

猜你喜欢

单发吸烟史腮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分析
如何筛选肺癌的高危人群?
保护措施
腮腺木村病的DWI和动态增强MR表现
老年单发早期胃癌内镜私膜下剥离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COPD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探析
一种单发直升机直流供电系统构型
超声检查对腮腺肿大的诊断价值
腮腺脂肪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