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民之所望 做改革所向
——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答中外记者问

2018-04-24本刊两会报道组

中国科技产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大病养老金

◎ 本刊两会报道组

趋利避害,对“互联网+”采取包容审慎监管方式

新华社记者:总理,您好。最近几年“互联网+”和共享经济发展的势头非常迅猛,但是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未来的发展可能还有一些障碍。所以请问总理,您对此怎么看?未来政府对推动“互联网+”有什么新的举措?谢谢。

李克强:如果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这几年能够行稳致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世界科技革命新一轮浪潮中成功挂上了“互联网+”这个风帆,它催生了新动能,这几年我们还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激发市场活力,促进消费成为发展主动力,使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这些都是相互关联的,从而有效避免中国经济“硬着陆”。大家知道,前几年“硬着陆”的声音是不绝于耳的。现在经济稳中向好,新动能等上述这些方面都起了重要作用。

“互联网+”不仅加出了新动能,而且它是最大的共享经济平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推动着经济社会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让科技精英也好,企业家也好,都有展现能力的更多机会,更让亿万草根能够发挥聪明才智,表现他们独特的价值。

当然,“互联网+”作为新事物,它也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关键是要趋利避害,采取包容审慎的监管方式。对于“互联网+”,不能怕惹事、图省事,出现了某些问题就一巴掌打死;也不允许利用“互联网+”搞坑蒙拐骗,败坏“互联网+”的声誉,搞抹黑。我们应该从两个方面细心呵护这一新动能。下一步我们还要采取推动“互联网+”的许多新举措,比如说过去一些“互联网+”的企业总是到海外上市,现在我们已经要求有关部门完善境内上市的制度措施,欢迎他们回归A股,同时要为境内的创新创业企业上市创造更加有利的、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我们还要推进“互联网+”来拓展“智能+”,把它和医疗、教育、政务服务等结合起来,推动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向前发展,既快又健康。对如何推动发展,既要符合发展规律,又尽量不要让传统思维限制我们的想象力。

让更多的大病患者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光明日报融媒体记者:近年来,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虽然已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但一场大病就让一个家庭陷入困境的现象还是屡有发生。请问总理,新一届政府在解决老百姓因病致贫问题上将会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李克强:过去几年,我们用了很大的努力,在过去的基础上完善基本医保制度,构建了世界上最大的医保网,这也是为了让人人小病能看、大病敢看。但同时我们也感受到,确实还有一些困难家庭看大病难。

中国太大,我们还有三千多万贫困人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脱贫攻坚高度重视,对打赢这场攻坚战向全社会作出承诺。在贫困人口当中,很多是因为大病致贫,或大病返贫。所以我们要在巩固基本医保的基础上,把治大病的问题作为重点来抓。这几年我们创新体制,把基本医保和商业保险结合起来,运用“大数法则”,放大资金效应,使更多的人享受大病医保,去年就达到1700多万人。

今年我们要在这方面继续加大力度,提高财政对基本医保的补助资金,一半用于大病保险,至少要使2000万人以上能够享受大病保险,而且扩大大病保险病种。同时我们要通过发展“互联网+医疗”、医联体等,把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让更多的大病患者能够方便得到优质医疗资源的服务。

中美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没有赢家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总理先生,最近越来越多的人担心中国会取代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因此有不少人认为,应该对华打响贸易战,来惩戒中国在国家主导模式下采取的不公平贸易和产业政策。您认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美方关切,防止贸易战打响?您是否还认为对话可以解决迫在眉睫的威胁?如果打响贸易战,中国能做什么?比如中国是否会考虑动用巨额外汇储备和持有的美国国债?

李克强:最近一段时间关于中美要打贸易战的声音比较多,但是我认为中美打贸易战对双方都没有好处,没有赢家。而且如果用“打仗”这个词来形容贸易的话,也有悖于贸易的原则。我希望双方要保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避免打贸易战。

去年中美贸易的规模已经达到了5800亿美元,能走到这一步是靠市场,是按照商业规则来推进的,否则的话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总量。当然,我们不愿意看见有比较大的贸易赤字,不仅是对美国,我们希望贸易总体平衡,否则的话难以持续。

在服务业、制造业、商品等领域,中国持续继续推进扩大开放的具体措施。其实,美方企业是可以抓住机遇的,但同时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够放宽对华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我们会严格保护知识产权。希望美方不要丢了这个平衡中美贸易的重器,否则就是丢了赚钱的机会。

中国有巨额的外汇储备。运用外汇储备进行投资,我们从来都是按照市场规律进行多元化、市场化操作,而且中国是长期负责任的投资者。中美关系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两国经济有很强的互补性。中美关系稳定发展对两国、对世界都是好事。

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中国目前已经进入到了老龄化社会,但是养老供给不足、质量不高,而且还面临着很多人养不起老的问题。此外,我们也注意到,在中国某个省份,去年已经出现了养老金被“击穿”的现象,不少人也在担心,会不会有其他省份步其后尘?请问这个问题如何应对?中国将怎么解决两亿多人的养老问题?

李克强:保证养老金足额发放、按时领取,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的确,有个别省份去年养老金收不抵支。我到一些老工业基地去调研,特别是今年两会下团,我首先问的是养老金能不能够及时足额发放。个别省份发放养老金之所以有困难,和当地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财政减收有关,他们已经采取像盘活处置国有资产、调整财政支出结构等来保证及时足额发放。当然,中央财政也给了一定的帮助。

不可否认,可能还会有一些省份养老金在总体上会出现一些困难,但从全国范围来讲,我们保证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是有能力的。去年末企业职工养老基金的结余是41000多亿元,当年也是收大于支。我们还有养老金的战略储备,就是社会保障基金拥有的资金在增加,去年达18000多亿元,完全可以保证全国范围内养老金做到按时足额发放。

当然,我们还要推进这个领域的相关改革,像今年我们将实施养老金基金调剂制度,中央收取3%统筹调剂,以后还会有所提高,以弥补有些省养老金可能会发生的不足。同时,我们还会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收益来增加社保基金的总量,不仅使它安全,而且拓展盈利空间,这些都是保证老有所养的“定盘星”。

不能把老年人当做负担,夕阳红还是一个产业,还有很多老人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很重要的就是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我们就是要保障基本民生,破除民生痛点,增加优质资源,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万难不辞万险不避

中国日报社记者:总理您好,在今年两会期间,我们注意到有代表和委员提出关于“放管服”改革的意见,大家说要像过去抓GDP一样抓“放管服”改革,但同时也有人说,中国目前的制度性成本还是很高,办事还是比较难。请问总理,咱们的“放管服”改革要放多少?“放”了以后该怎么管?是否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李克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上届政府伊始,我们抓住转变政府职能这个“牛鼻子”去推动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改革,就是要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激发市场的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可以说这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成为政府继续推进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一个利器。

这次两会期间,我到代表团参加审议和讨论,不少代表委员都提出,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候,政府要着力推进优化营商环境,提供办事便利,这可以说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对改革比较迫切的愿望,他们提的有很多看似是小问题,实际上是连着大政策。我们要见端知本,改革就是要把突破点逼近离市场、群众最近的地方。把民之所望,做改革所向。

所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在放宽市场准入方面,今年要在六个方面下硬功夫:企业开办时间再减少一半;项目审批时间再砍掉一半;政务服务一网办通;企业和群众办事力争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现在我们开办企业的时间经过几年的努力,可以说已经降了不少了,但是全国平均还有22天,而在一些发达国家,只需要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项目施工许可的办理时间就更长了,所以必须减繁。

当然,要放得开,还必须管得住、管得好。我们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就是要管住市场秩序,对那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欺行霸市,乃至于搞不正当垄断的,就要把它驱逐出市场,甚至严加惩罚。我们加强监管,也要注意防止扰民。比如这次机构改革,我们就把涉及市场监管的一些部门合并了,推进综合执法,避免多个“大盖帽”去管一个小商贩。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包括国税和地税的合并。我们这几年通过推进营改增、取消营业税,实现了税收以共享税为主,这样国税、地税合并就有了基础,这样可以避免多头收税、干扰企业的行为。所以“放”要放出活力,“管”要管出公平,“管”也是要触动利益的。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推进改革、做好政府工作,就是要为公、唯实、利民。我们要努力去为市场主体优化营商环境,为人民群众提供办事便利、敢于自我革命。只要是为了人民的利益,我们万难不辞、万险不避。

我们要将心比心,把就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人民日报社记者:总理您好,我们观察到您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让更加公平、充分的就业始终成为高质量发展的亮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比如大学生就业、转岗职工再就业、复转军人再就业等仍然困难不少,这也意味着未来5年中国的就业市场将面临着诸多挑战。请问您准备如何解决这些困难?

李克强:过去5年,中国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其中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有6600多万城镇新增就业,保持了比较充分的就业。就业对于一个家庭来说那是天大的事,没有一个人就业,一个家庭就毫无生气。如果大学生毕业就失业,那就没有希望,所以我们要将心比心,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要把就业放在心上,扛在肩上。今年我们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把城镇调查失业率列入预期目标,就是为了更加充分地反映城乡就业状况,也可以说这是自加压力。

这里我想报个大账,我们今年城镇实际新增劳动力人口是1500万到1600万,我们定的目标是至少要保证1100万人就业,但方向是1300万人以上,前几年我们都做到了,今年也没有理由不做到,与此同时,我们还有2.8亿的农民工,他们在城市化进程当中垒起大楼、铺通大道,为中国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促进农民工就业也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内容,今年至少还要新增三、四百万农村转移劳动力,对此,我们要责无旁贷地为农民工创造稳定的就业机会。

今年的高校毕业生达820万,是历史新高,还有近500万中专毕业生,加上近百万复转军人和去产能转岗职工,必须努力保障他们的就业,绝不允许有零就业家庭出现。这就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拓展就业岗位,特别是培育新动能。13亿人口,8亿多的劳动力,如果能够实现比较充分的就业,创造的财富是不可估量的,也会给世界市场带来惊喜。

投资者不要听信竹篮子也可以打一筐水的神话

中国新闻社记者:总理您好。我们注意到前阵子中国对一些保险类、金融类企业采取了强制性措施。请问下一步这样的做法是否会继续?以及这是否表明了中国新一轮风险点正在继续,中国是否有可能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李克强:我要负责任地说,中国有能力防范、也不会出现系统性金融风险。因为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金融运行也是稳健的。当然,中国经济总量已达80多万亿元,银行资产有250多万亿元,你说没有点风险,那是不可能的。我在这里还想说,目前我们商业银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在15%左右,这也相当于存了20多万亿的准备金,或者叫做风险准备金。

今年我们还主动调低了赤字率,这是因为去年中国经济稳中向好,财政超收超出了预期。仅中央财政就超收了2500多亿元,我们没有用,放到今年。而且今年前两个月财政收入又达到两位数增长,我们对实现今年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未来发展的预期是充满信心和看好的,所以未来我们还会努力按这个方向持续调低赤字率。当然,调低赤字率并不意味着要改变积极财政政策的取向,因为我们今年的财政支出超过去年财政支出,增加的量是不小的。我们降低赤字率既是有信心的表现,也是为应对如果国际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一些新的风险点出现而备足工具。

当然,金融领域也有一些违法违规行为或者规避风险的行为在兴风作浪。最近我们监管部门主动出手、果断处理,就是要让这些点状的风险不扩散,该戳的“脓包”还是要戳,否则也有道德风险。我们这次机构改革把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也是要防止规避监管的行为发生。还有一个老问题就是非法集资,政府会保持打击的力度。投资者千万不要听信那些非法集资者编造的竹篮子也可以打一筐水的神话。

猜你喜欢

大病养老金
五种疼痛别忍 当心拖成大病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企业养老金收缴面临的困难及应对策略
全球养老金资产配置趋势
您的退休养老金足以养老吗?
煮饭时加了点它 就能防治5大病
探路全覆盖式大病保险
大病医保 重细节保落实
建立大病保障机制正当其时
大病医保期待政策“补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