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研究

2018-04-24孙玉珠陈玉燕杨育访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障碍因子患儿

孙玉珠 陈玉燕 杨育访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儿童、少年时期常见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临床绝大多数(79%)存在共患精神病理状态,其中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最常见,在儿童和成人病例中占60%以上[1]。临床发现,TD共患ADHD患儿容易有更多的情绪、行为及学习问题,严重时甚至影响患儿的成长与发育[2]。目前关于TD共患ADHD确切病因尚未明确,本研究通过对TD共患ADHD患儿的心理行为特征研究,为采取和开展有针对性的TD共患ADHD的综合治疗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016年5月—2017年2月在浙江省中医院小儿神经专科初次就诊的患儿120例,男94例,女26例。观察组(TD共患ADHD组)60例,男50例,女 10例,年龄 7~16岁,平均(9.08±2.01)岁;平均病程(2.16±1.34)年。对照组(单纯 TD组)60例,男 44例,女 16例,年龄 7~16岁,平均(9.25±2.43)岁;平均病程(2.19±1.48)年。两组年龄、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获得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知情并同意。

1.2诊断标准 TD诊断标准[3]参照《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V),排除慢性锥体外系疾病、小舞蹈症、肝豆状核变性、病毒性脑炎、癫痫性肌阵挛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ADHD诊断标准[3]参照DSM-V,排除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精神发育迟滞、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精神病性障碍疾病。

2 研究方法

2.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 选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人格问卷(少年版)(EPQ)[4](适用于7~15岁儿童以及少年)。合计88个项目,结果分为精神质(P)、内外向(E)、神经质(N)、掩饰程度(L)4个分量表,测出 P、E、N、L 四个量表分。

2.2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CL)[5]CBCL主要用于对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评价判定,由父母根据孩子近6个月的情况填写,使用0、1、2计分法。CBCL由113个行为症状组成,分为9个行为分子:分裂样、交往不良、抑郁、强迫性、多动、攻击性、躯体诉述、社交退缩、违纪。当出现1个因子异常时(因子分超过国内常模第98百分位数,相当于标准转化分超过70分),就可以判定儿童存在行为问题。因子分数越高问题越严重。

2.3Conners家长评定量表(PSQ)[6]PSQ适用范围3~17岁,作为评定儿童行为问题的量表,广泛使用于析,计量资料先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资料的描述采用(x±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描述采用例数(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3.1两组患儿EPQ评分比较 观察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掩饰程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临床辅助诊断及科研。以上测验均在经过心理测量专业培训的人员指导下完成。

2.4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

表1 两组抽动障碍和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EPQ评分比较(分,x±s)

3.2两组患儿CBCL评分比较 观察组行为问题发生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其中抑郁、强迫、多动、攻击、分裂样焦虑、躯体诉述、违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见表 2。

3.3两组患儿PSQ评分比较 观察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焦虑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见表 3。

4 讨论

4.1TD共患ADHD患儿个性特征 儿童期是个性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定程度上,个性特征是某些疾病的发展基础,也会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掩饰得分低于对照组(P<0.01)。EPQ中精神(P)质分高提示患儿敏感、孤僻、多疑,适应外界能力差;神经质(N)分高提示患儿情绪不稳定,冲动、易怒,对外界的刺激反应比较强烈;掩饰程度(L)分低提示缺乏自信,比较幼稚[7]。这与国内相关研究[8]结果一致,并推测共患儿童个性特征更多受ADHD存在的影响,关于ADHD患儿个性特征研究显示,其同样也表现为精神质和神经质得分高、掩饰程度得分低的特点,这可能与ADHD儿童表现出的多动、冲动等有关,然而这些颇似外向型的性格与其本身的性格特征之间的差异,也正是ADHD患儿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以上提示ADHD的存在是TD共患ADHD儿童个性形成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其造成的个性缺陷易导致症状加重,进而影响患儿社会适应能力,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表2 两组抽动障碍和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CBCL评分比较(分,x±s)

表3 两组抽动障碍和抽动障碍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PSQ评分比较(分,x±s)

4.2TD共患ADHD患儿行为特征 行为问题的发生受生物、心理、疾病、环境等多因素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行为问题发生率较对照组高,行为问题也更为严重。其中,观察组中的分裂样焦虑、抑郁、强迫、多动、攻击、躯体诉述、违纪因子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 TD 共患 ADHD 儿童不仅在内向性行为(如抑郁、强迫)有损害,在外向性行为问题(如多动、攻击性)上也有不足。匡桂芳等[9-10]研究显示,共患ADHD的TD患儿的行为特征与ADHD患儿相似,且较单纯TD存在更多行为问题,认为ADHD是共患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来源。另一方面,从PSQ量表分析结果中显示,观察组品行问题、学习问题、心身障碍、冲动-多动、多动指数、焦虑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说明共患儿童的行为问题不仅受ADHD症状影响,也与心理障碍等相关,也可能提示两者共患会导致行为问题更加广泛、复杂。国外相关研究[11]也提示TD患儿行为特征与其共患ADHD密切相关,且TD共患ADHD的行为问题较单纯TD或ADHD更重。综上所述,TD共患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更加明显和复杂,临床中我们需要精准的把握患儿的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行为治疗来干预、纠正其行为问题,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

TD共患ADHD患儿比单纯TD患儿存在更严重的个性、行为问题。因此,对TD共患ADHD患儿除深入探讨病因,积极对症处理,还应提高对TD共患ADHD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程度,选择针对性更强的心理行为干预措施,以改善症状和降低与环境的冲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健康发展。

[1]邓红珠,邹小兵.儿童抽动障碍共患病[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7(27):485-487.

[2]贺莉娜,夏颖.伴与不伴ADHD的抽动障碍患儿的个性和生活质量特征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1):61-63.

[3]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The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M].Fifth Edition,Washingon-DC:APA,2013:56-65,74-77.

[4]龚耀先.艾森克个性问卷[M].长沙:湖南地图出版社,1992:1-4.

[5]苏林雁,罗学荣,张纪水,等.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的再标准化及效度检验[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8,12(2):67-69.

[6]杨海英,王从杰.Conners父母问卷对少年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2007,17(1):51-52.

[7]匡桂芳,夏颖,吴爱勤,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抽动障碍儿童个性及自我意识特征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0,18(10):791-793.

[8]周长虹,邹华.ADHD与TD共病儿童家庭环境特征及与个性自我意识的相关性[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016-1019.

[9]匡桂芳,冀永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抽动障碍儿童行为特征研究[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1,19(1):13-15.

[10]冀永娟,陈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抽动障碍共病男生家庭环境与行为特征的相关性[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7):598-560.

[11] Bernard BA,Stebbins GT,Siegel S.et al.Determinants of quality of life in children with Gilles de la Tourette syndrome[J].Mov Disord,2009,24(7):1070-1073.

猜你喜欢

障碍因子患儿
我刊2021年影响因子年报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影响因子
跟踪导练(四)2
内向并不是一种障碍
跨越障碍
扮靓爱车拒绝潜伏危险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