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展 讯

2018-04-24

画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术馆艺术家艺术

绘画

坐看云起:梁铨创作风格与流变

地点:蜂巢(深圳)当代艺术中心

时间:2018年3月10日-4月29日

该展推出艺术家梁铨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作品,如重彩、条纹、重墨、圆点、格子等系列,以创作时间为序,分割为若干个单元在展厅中布设,旨在考察艺术家不断推进、演变,直至形成别具一格风格特征的创作路径。除了对梁铨创作风格流变上的脉络梳理之外,展览还集中呈现了艺术家近年来的最新作品。

德拉克洛瓦1798-1863

地点:卢浮宫博物馆

时间:2018年3月29日-7月23日

作为法国绘画的巨匠之一,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1798-1863)上一次在巴黎的完整回顾展可以追溯到1963年,其时正值他逝世100周年。而本次展览是这之后的一次最大规模回顾展,由卢浮宫博物馆和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联合举办,共展出180幅作品。

逃跑的兔子:陈曦新作展

地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时间:2018年3月25日-5月1日

该展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当代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的最新成果。艺术家陈曦30多年的艺术生涯,一直处于不断颠覆解构自我创作风格的活跃状态中。这个展览归纳了陈曦过往艺术实践中所涉及到的所有问题,展示了她的困惑以及对困惑的抗争。面对复杂而困难的艺术问题,陈曦始终坚守人的主体性,并充分展示人的生命的可能性。这只“逃跑的兔子”开启了陈曦新的艺术实践和绘画可能。

低调的奢华——吴毅的艺术人生

地点:金陵美术馆 南京

时间:2018年4月13日-6月13日

该展展出艺术家吴毅100多件水墨和速写作品。吴毅在艺术上孜孜以求,研究传统哲学及美学。他追溯中国文化根源,发展“象思维”概念于绘画之中,力图贯通古今,有所突破。他往返古今中西,描绘置身苍茫大地之震撼,并时时将宋元明清的传统作为超越的对象。他尝试以丙烯及宣纸为媒介,将西方厚重的物料质感与中国水墨的笔法气韵创新结合,融合东西方艺术精髓。

横山大观诞辰150周年展

地点: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The National Museum of Modern Art, Tokyo)

时间:2018年4月13日-5月27日

日本画家横山大观(Yokoyama Taikan,1868-1958),出生于明治元年(即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年),其创作生涯贯穿明治、大正与昭和三个时代。他在继承与重视传统绘画的同时挑战新风格,为近代日本画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该展以时间为脉络,分为“明治”“大正”“ 昭和”三个单元,回顾横山大观的创作,呈现他在日本与西方文化交错融合的时代的探索。

建筑

无墙:建筑设计中与残疾人相关的创新

地点: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伦敦

时间:2018年2月10日-10月21日

建筑让人有安全感,这一点,对于残疾人来说,特别地明显。从“为残疾人设计”到“与残疾人一起设计”,这个展览用视觉图像呈现了设计实践中的这些案例,让我们思考——从设计中我们真正得到的是什么?

日本建筑:转变的谱系

地点:森美术馆(Mori Art Museum)东京

时间:2018年4月25日-9月17日

日本今天的建筑设计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涌现出非常多的建筑师:丹下健三(Tange Kenzo)、谷口吉生(Taniguchi Yoshio)、隈研吾(Kuma Kengo)、妹岛和世(Sejima Kazuyo)和其他很多已经获得国际认可的新生代建筑师们。建立在对古代传统的回溯基础上,当代日本建筑非常地富有创造力。

重构乌托邦——建筑艺术展

地点:深圳华·美术馆

时间:2018年3月24日-5月20日

该展邀请了20组有着大胆创想和深度实践的中国建筑师和艺术家,展出100多件绘画、雕塑、装置、模型、图纸、影像和摄影等各个门类的作品。在这个历史的转折点,以乌托邦为线索来重新梳理他们的想象脉络。这些探索者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并见证了这个时代的巨变。他们有的着眼于对未来城市形态的探索,有的对城市系统提出新的模式,有的对建筑的建构提出新的方法,有的对社区和人居生活提出新的畅想,有的通过影像和绘画展现了乌托邦或反乌托邦的未来图景,有的对建筑、艺术甚至我们这个世界的本体进行探寻。

雕塑

朱莉娅·菲利普斯雕塑作品展

地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时间:2018年 4月15日- 9月3日

这是纽约艺术家朱莉娅·菲利普斯(Julia Phillips)的首次博物馆级别展览,展出其六件雕塑作品。以陶瓷为主要创作形式,菲利普斯构造出一系列与身体紧密联系的场景。她的雕塑大多避免了具体的形象,而是拎出身体的各种支撑结构,并强调其的缺席。通过艺术家的布局和标题的暗示,身体陷入了政治的真实与抽象空间。

观念之道:2018·国际雕塑研讨会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北京

时间:2018年4月9日-4月10日

作为中央美术学院建校百年系列活动之一,“观念之道——2018·国际雕塑研讨会”邀请到国内外27位在该领域有专门研究的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哲学美学等相关领域的学者与会,分单元进行主题发言。该项目同时也是北京隋建国艺术基金会、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与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联合推出的长期性学术项目的一部分,建立在“现当代雕塑理论译丛”基础之上。该项目每年翻译、出版2至3本以雕塑为主题或与雕塑相关的现当代经典著作。

影像

伪装之下:异装者的秘密史

地点:伦敦摄影师画廊(The Photographers'Gallery,London)

时间:2018年2月23日-6月3日

该展呈现法国导演塞巴斯蒂安·利夫施兹(Sébastien Lifshitz)私人收藏的异装者摄影,主要包括19世纪80年代以来的各种无名形象(基本收藏自跳蚤市场、车库甩卖、旧货商店和eBay),以此为我们了解这些反抗世俗性别划分的个人和群体提供了一个新鲜的视角。

杨福东:明日早朝

地点:龙美术馆(西岸) 上海

时间:2018年3月24日-6月3日

这次展览中,艺术家杨福东根据龙美术馆独特的结构特点,史无前例地在美术馆一层、阶梯式展厅创造性地打造出“宋代朝会”以及“生命之塔”两个颇为壮观的拍摄场景,它们同时构成了此次美术馆新电影计划的最核心组成部分。杨福东于2009年首次萌生了在美术馆拍摄艺术电影的想法,经过近10年的酝酿,这一计划终于在龙美术馆盛大开启,未来或将在更多艺术场馆以不同的主题呈现。

影像的谋反

地点:台北当代艺术馆

时间:2018年3月3日-5月6日

该展邀请国内外五位艺术家作品参展:许家维、叶·芭塔娜(Yael Bartana)、艾萨克·朱利安(Isaac Julien)、约翰·亚康法(John Akomfrah)、吴灿政。展览基于对现实的质疑与不满,用诗性书写介入现实,形成多重影像叙述。此种逆“反”,是对现今全球化社会的资本流动、人口迁移、宗教与国族强权等权力结构之单向性、既定性的质疑与忤逆;并借由诗性的链接与想象,让影像的虚构成为一种政治干预的工具,将“过去的未来”被悬置、重整并再次想象。

玛丽亚·拉斯尼克:1970-1980年的纽约影像

地点: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时间:2018年 2月1日-6月18日

展览呈现了艺术家玛丽亚·拉斯尼克(Maria Lassnig)在20世纪70年代于纽约创作的一系列实验电影。重点展出其中一批新发现和恢复的电影,研究如何看待和观察对身体的束缚。这些新近出现的电影丰富了我们对拉斯尼克的形象和自画像方法的理解,以及她在整个创作生涯中关注过的其他关键主题。

博萨特在中国:记录20世纪30年代的社会变迁

地点: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

时间:2018年 4月 27日- 8月5日

该展呈现一系列由瑞士摄影记者瓦特尔·博萨特(Walter Bosshard)所拍摄的黑白照片和纪录片。在1933至1939年间,博萨特旅居并走访中国,成为最早记录这个中国和世界历史上关键10年的记者之一。从北京到中国西部的青海湖、从遭受轰炸的汉口到草原上的蒙古牧民,博萨特穿越无数的山水风光、经历各样的社会状况。作为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于稍早前举办的马格兰摄影师及其于西方拍摄的作品展的延续,该展记录了在重大的政治和社会动荡下,中国的山水景色与人民。

设计

迁徙的包豪斯:设计生活

地点: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 杭州

时间:2018年4月8日-7月8日

历史上的包豪斯曾与许多国家的机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在彼处同一些与之相似的运动不期而遇,这些运动的源起与包豪斯本身并无关系,但却极大地推动了后者的发展。为纪念包豪斯诞生100周年而发起的国际展览和研究项目“迁徙的包豪斯”将就二者间的勾连进行了探讨。展览由中国美术学院与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协办,重点研究设计与政治的边界,探讨20世纪以来包豪斯在中国、印度与前苏联是如何被讨论和改写的。

齐彭代尔:传奇家具设计师

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纽约

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9年1月27日

托马斯·齐彭代尔(Thomas Chippendale,1718-1779)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家具设计师之一,被誉为“欧洲家具之父”。1754年所著的《家具指南》,使得他的设计在欧美有着广泛影响。适值齐彭代尔300周年诞辰,该展展出其设计手稿,以及欧美各地受其影响之下的家具作品。

东方竹:亚洲竹生活艺术展

地点: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杭州

时间:2018年4月7日-7月6日

该展展出30多位亚洲竹工艺师、设计师、建筑师和艺术家共计逾100件竹艺作品,创作者主要来自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展览聚焦亚洲竹生活艺术,分为“竹林艺谱”“竹品风神”和“竹屋栖居”三个板块,从学院的角度将竹艺置于“东方学”层面和当代亚洲竹文化艺术的版图中,展示和研究未来竹艺生活的可能性。

希望到绝望:2008-2018年间的图像与政治

地点:伦敦设计博物馆(Design Museum)

时间:2018年3月28日-8月12日

2008年起,全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金融危机、“阿拉伯之春”、难民危机、英国退欧公投、美国大选等,导致政治两极化趋势出现,人们对社会秩序的信心产生了动摇、对体制形成了反抗心理。近年来,人们利用政治海报、抗议标牌、互联网图片等图像信息,对政治事件施加影响。该展旨在呈现平面设计和技术在如何应对我们时代的政治运动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风格的探索:1850-1900年间的欧洲和瑞士设计

地点:瑞士国家博物馆(Schweizerisches Landesmuseum)苏黎世

时间:2018年3月23日-7月15日

该展呈现了19世纪后半叶,欧洲和瑞士在日用品、绘画、建筑上对创新和风格的探索。这是一个技术日新月异、社会剧变的时代——如同今天。通过这些来自全世界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和工艺品,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时代的种种变化。

古代美术

刻赤王冠:欧洲早期的珍藏

地点:柏林新博物馆(N e u e s Museum)

时间:2017年10月19日-2019年9月29日

刻赤(Kerch)是克里米亚城市,位于克里米亚半岛东侧的刻赤半岛上。2600年前,希腊人来到这里并殖民,是希腊人在克里米亚最早的据点之一。这次展览展出德国收藏家约翰内斯·冯·迪尔加特(Johannes von Diergardt)的部分藏品,其中就有出土自刻赤的金饰。

奢华世代:从亚述到亚历山大

地点:香港历史博物馆

时间:2018年5月9日-9月3日

古代地中海及中东地区曾有富有的统治阶级,充满着诸如金属器物、石浮雕、象牙、宝石与珠宝等珍贵的奢侈品。这类奢侈品在公元前900至前300年间从远至印度制造并远销至地中海地区。精英阶层随着强盛的亚述、巴比伦及阿契美尼德帝国而出现,他们需要富有异国风情、奢侈及华丽的物品去彰显他们的社会地位。与此同时廉价的奢侈品仿制品亦应运而生。该展由大英博物馆最新筹备,并以香港为首站,展出210多套展品,包括亚述、巴比伦、波斯等帝国的奢侈品和战利品,来自中东、北非和印度的贸易朝贡品,以及平民以替代物料仿制的奢侈品等,呈现公元前900至前300年多个帝国的奢华生活。

危险之美:古典艺术中的“美杜莎”

地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纽约

时间:2018年2月5日-2019年1月6日

公元前5世纪起,古希腊神话中的蛇发女妖“美杜莎”(Medusa)的形象逐渐由此前的怪诞、奇异转向美丽。与此同时,许多其他古代神话里的女性半人形象也发生了这样的变化,比如斯芬克斯(Sphinx)、塞壬(Siren)和海怪斯库拉(Scylla)。该展通过馆藏作品,呈现在古希腊艺术里这些可怕的形象是如何地被逐渐美化,并呈现其在罗马及后来的欧洲艺术中的延续。

伪好物—16至18世纪“苏州片”及其影响

地点:台北故宫博物院

时间:2018年4月1日-9月25日

“伪好物”一词源自北宋书画收藏家米芾(1052-1107)对一件传为钟繇书《黄庭经》的评价。他认为这件作品虽然是唐代摹本,然而因临写极佳,遂以“伪好物”称之,肯定这件摹本的艺术价值。该展以“伪好物”为题,呈现一批颇具水平、制作于16到18世纪、与苏州风格相关的伪古书画作品及其影响。这类冠以唐、宋、元、明书画名家头衔的伪作,无论品质精粗,在近代笼统地被称为“苏州片”。由于它们被视为赝品,即使大量存在于公私收藏中,却长期受到忽略。然由于数量上的优势与不可忽视的流通量,反而成为明中期以来信息传播、古代想象与建构知识的重要载体。

吴哥:探索柬埔寨古圣城

地点:亚洲文明博物馆(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新加坡

时间:2018年4月8日-7月22日

吴哥(Angkor)是公元9-15世纪柬埔寨高棉帝国(Khmer Empire)的首都,是工业革命之前全球面积最大的城市,“Angkor”在高棉语中意为“城市”。吴哥兴建之初,高棉帝国的国王信仰婆罗门教;此后佛教从印度传入,成为高棉帝国国教,因此在吴哥遗迹中同时存在着两种宗教的寺庙与造像。该展即展出来自吴哥的雕塑,以及19世纪法国探险家们记录吴哥建筑群的画像与照片。

其他

所有——刘港顺

A BETTER VERSION OF YOU

地点: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北京

时间:“观念三要素”(2017年12月23日-2018年1月7日)、“历史的笔记”(2018年1月20日-2月28日)、“午夜出版社”(2018年3月3日-4月1日)

该展是艺术家刘港顺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展览,也是策展人崔灿灿对策展语言的全新尝试。展览分为三个部分——“观念三要素”“历史的笔记”“午夜出版社”,讲述刘港顺近30年的创作历程,100多件作品涵盖绘画、摄影、档案等媒介。刘港顺1995-2002年在黄石开办了一家独立书店“后人类书店”,2002年至今定居北京。从“后人类书店”开始,刘港顺的创作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他深受阅读和知识经验的影响,从中国的艺术流派运动中退出,转向对知识文本、历史图像、艺术事件的个体编译和叙述,例如对法国新小说的事件性记录,对艺术史经典图像和艺术机构的评议,对标志性建筑的视觉分析,对词语、格言的视觉联结。

地点: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时间:2018年3月24日-4月1日

继去年12月在韩国首尔举办为期六天的展会之后,2018年3月24日至4月1日,A BETTER VERSION OF YOU又在北京举办。展会带来了世界各地足以塑造今天和未来的最新科技应用和产品。连续九天,位于798艺术区的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变身为展示最新技术的展览中心,来自全球的技术开发人员和艺术家在这里呈现了他们的奇思妙想。

王璜生:边界/空间

地点:广东美术馆 广州

时间:2018年3月31日-4月20日

“边界”无所不在。此地与彼地、此时与彼时、现实与想望、安全与探险之间,总有可见与不可见的边界。突破边界是引进任何科学、文化、社会革新的先决条件,也是“当代艺术”最广泛的定义。这是因为真正的当代艺术总是立足于当下瞬间去探索超出经验领域的未来,它赋予自己的使命总是突破现存的视觉语言和观念的边界,去开拓艺术表现中的新的空间。王璜生的艺术实验充满了对边界与空间的探寻和质问。如果说“边界”的传统含义离不开线性界的意象,王璜生的线画和线的装置则通过打破这种意象,显示出线与空间互动转化的新的可能,从而成为对视觉艺术当代性的一种表述。

地缘笔记

地点:昆明当代美术馆

时间:2018年3月3日-4月7日

作为CGK昆明当代美术馆的开馆展,该展展出10位80后艺术家程新皓、郭棚、和达、贺晶、李东海、李钢、李瑞、苏家喜、颜俊杰、叶甫纳近期创作的作品,他们以多元文化、地理历史及当代视野的维度重新思考“地缘”的概念,从具象到抽象、从形式到观念,深入剖析“地缘”这一名词的丰富内涵。参展作品涵盖了绘画、影像、装置等艺术形式。这次展览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形式的艺术表达,是一个基于“地缘”因素,跨越艺术及其他学科边界,从对人文学科反思和自然学科研究再到艺术观念性再现的“笔记”,即“地缘笔记”。

拉格纳·基亚尔坦松&国民乐团:好多悲伤

地点:林冠艺术基金会 北京

时间:2018年3月25日-8月5日

该展呈现来自冰岛的艺术家拉格纳·基亚尔坦松(Ragnar Kjartansson)和美国乐队The National (国民乐团)的行为艺术表演影像——《好多悲伤》。单声道视频作品《好多悲伤》展现了一场The National 时长达6小时的音乐会,期间,乐队无间断循环演奏他们一首名为《悲伤》的音乐作品。作品以影像装置的形式再现,观者可体验乐队成员贯穿整场表演所经受的抗争和情绪变化。依据乐队在表演中的不同阶段,观众将体验到不同状态的活力、情感张度、精疲力竭的煎熬、重拾生机的绽放和解脱释放的宽慰。因此,每个版本的演奏都是独一无二的;依据观众自身的不同状态和表演时刻,每次观众观看或重新观看装置时都会遭遇新的体验。

猜你喜欢

美术馆艺术家艺术
钢·美术馆展览现场
钢·美术馆二层展厅 钢·美术馆一层展厅
去美术馆游荡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美术馆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