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细微处见精神

2018-04-23唐惠忠

创新作文·初中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曾祖母休学花生

唐惠忠

写记叙文,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要塑造出血肉丰满的形象,必须借助于生动的细节描写。成功的细节描写可达到一字传神、显现人物精神的效果,同学们可从下面的细节描写技法和例文中获得启示。

【技法指导】

细节描写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在其他各种描写(比如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细部的描写)之上。细节描写的基本要求是“细”和“精”。

“细”就是要尽可能地细致入微。细节描写不同于一个事件或情节,它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从“细”中反映出人物的特征。越“细”越具有表现力,越“细”越能展示语言的魅力。请看作家叶倾城笔下一个患了阿尔兹海默症的外婆形象:

上完最后一道菜,一直忙得站不住脚的母亲才从厨房出来,一边问客人“吃好了没有”,一边随手从盘子里拣些剩菜吃。这时,外婆一下子站了起来,一把抓住母亲的手,用力拽她。母亲莫名其妙,只好跟着外婆起身。外婆一路把母亲拉到门口,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就在口袋里掏啊掏,笑嘻嘻地把刚才藏在里面的菜捧出来,往母亲手里塞:“毛毛,我特意给你留的,你吃呀,你吃呀!”母亲双手捧着那一堆各种各样、混为一团、被挤压得不成形的菜,好久,才愣愣地抬起头。看着外婆的笑脸,母亲突然哭了。

文段中的多个细节,就如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使读者感受到了外婆对母亲的爱,并被母爱的力量震撼。

细节描写的“精”就是要精选能表现出人物个性的典型细节,例如中学生彭莉写妈妈送她到新学校报到的一幕:

我把自行车推出门外,妈妈跟了出来,她用手在后座上擦了几遍,确信没灰尘了,才把我的书包放上去,仔细绑好,然后站在后面,双手稳住车子,示意我上车。我踩动自行车,妈妈扶住车跟着跑了好几步才放手。

擦灰的细节,写妈妈的关爱到了细致入微的地步。扶车的细节,妙在“扶稳”与“助跑”上——会骑车的女儿上车自然是稳当的,但母亲要亲手扶稳才放心;那“助跑”,分明是母亲扶助爱女奔向阳关大道啊!展现母爱就是这些细节描写的典型意义所在。

丰满、生动的细节,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平时多观察,多积累,多思考,作文时积极展开丰富的想象,就有可能写出感人至深的细节来。

【经典美文】

晶莹的泪滴

陈忠实

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我要求休学一年。

我敲拍了教务处的门板,获准以后我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先生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长杆蘸水笔在厚厚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

“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拎起我的申请书很快看完了,又专注地把目光停滞在纸页下端班主任签写的一行意见和校长更为简洁的意见上面,似乎两个人连姓名在内的十来个字的意见批示,看上去比我大半页的申请书还要费时更多。她终于抬起头来。

“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是的。”

“不休学不行吗?”

“不行。”

“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亲戚……也都穷。”

“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让他报考师范学校,师范生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一个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从笔筒里抽出那支长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浮着忧郁气色的眼睛,突然意识到我的休学让她的心情变得不好。她只是教务处的一位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休学一年没啥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搁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突然灰暗起来,便没有再开口。

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文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后贴在公文存根上,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说:“装好。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我听到背后响起“咣当”的关门声,同时也听到一声“等等”。她拢了拢齐肩的头发朝我走来,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便低着头加快了脚步,她又喊了一声“等等”,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弄丢了。”我点点头。她这时才有一句安慰我的话:“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

我抬头看她,猛然看见那双眼睫毛很长的眼睛,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泪珠在眼眶里打着旋儿,晶莹透亮。我垂下头避开目光,要是再在她的眼睛处多驻留一秒,我肯定就会号啕大哭。我低着头咬着嘴唇,脚下盲目地拨弄着一块碎瓦片来抑制情绪,感觉到有一股热辣辣的酸流从鼻腔倒灌进喉咙里去。我终于扬起头鼓起劲儿说:“老师……我走了……”她的手轻轻搭上我的肩头:“记住,明年的今天来报到复学。”

我再次虔诚地深深鞠躬,然后就轉过身走掉了……

我今天终于把近40年前的这一段经历写出来,对自己算是一种虔诚祈祷,在各种欲望膨胀成一股强大的浊流,冲击所有大门、窗户和每一个心扉的当今,我便企望自己如女老师那种泪珠的泪腺不至于堵塞,更不敢枯竭,那是滋养生命灵魂的泉源,也是滋润民族精神的泉源……

(选自《青年博览》)

【赏析】

本文是陈忠实先生对“近40年前”一件往事的追忆。文章叙及的那件本可表情淡漠、公事公办、三下五除二就搞定的事儿,却让女先生几番踌躇,再三劝说,费了很长的工夫。在这一事件中,一个最不应负责任的“抄抄写写的年轻职员”却成为尽最大努力避免学生流失的守护神。正因如此,她才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让“我”近40年来念念不忘——难忘她不肯轻易出具休学证明的坚持,难忘她追着送出校门的叮嘱与不舍,更难忘她因“我”辍学而流出的“晶莹的泪滴”。

本文的突出特点是善于以细节传神、传情。文中有一段文字:“我抬头看她……我肯定就会号啕大哭。”在这里,作家融情入文,细加描摹,并辅以恰切的比喻(“像雨雾中正在涨溢的湖水”)和生动的侧面衬托(“我垂下头避开目光……”),既扣题点题,又刻画了女先生善良、美好的形象,并为结尾处的抒情做好铺垫,令我们深为感动,难以忘怀。

【仿写佳作一】

越来越累

焦星阳

父亲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开出租车,这工作太普通了,收入也不高,糊口尚可,可父亲倒实在爱干,他总跟别人说,开车这工作不累,就图个自由。

父亲是真爱惜他的车,车里车外总擦得干干净净。我一度觉得,他的车子要是有点小问题那一定不得了,而我这个当儿子的磕了碰了倒没那么要紧了。

开出租车的父亲成了乡里第一个在城市里有房,第一个开车回家过年的人,那时候他年轻力壮,一天跑上几百里,一点儿也不累。

我们三口之家的日子就和父亲的车子一样跑着。等到了小学五年级,我的学业已经开始有所增加,英语、奥数还有兴趣班,别人家的孩子上什么,只要我愿意父亲都让我上。

“科目多,钱不是问题,只要你愿意认真学,只要你答应爸爸你做的不会比别人做的差!”父亲握着手中的车钥匙对我说。

那一年,父亲辞退了那个跟他搭档了十年的二驾,开始一个人跑车,工作时间从每天六个小时加到每天十多个小时,每日早出晚归,这使我和他即使住在同一个屋檐下,同样吃着妈妈做的饭菜,但相处的时间还是不多。

我知道,父亲是有些累了。因为我听见他的呼噜声更响了,洗漱台前散落的短发也多了,甚至有了些许银丝。

我仍记得有天夜里父亲出车回来,趴在床上,没怎么说话,只是招招手,让我给他敲敲背。我从脊椎敲到坐骨,当我碰到他的臀部时,心里酸酸的。小时候,我经常笑父亲“屁股大,像个肉球”,而现在,因为久坐,他臀部的肌肉已变得僵硬,像石板一样。

步入初中,学业难度越来越大,我被书包压得越来越累,对学习生活与物质生活也有了更高的追求。一周几百元的补课费、码数不停长的衣衫鞋袜都成了家里开销的大头。

父亲换了辆新车,也默默地把工作时间拉长。他每天早上与我一同出门,傍晚却不与我同归。有时我写作业写到半夜,依旧听不见父亲拿着钥匙在黑夜里寻找钥匙孔时发出的金属摩擦的声音。

熟睡中,我被一阵凉意惊醒,迷迷糊糊中我看到大门开着,楼道里的灯亮着。

我听见父亲在用手机发微信语音,与他同行多年的伯伯们都在抱怨,私家车的普及,网上预约车的便捷,共享汽车的发展,不断冲击着传统出租车行当,生意越来越难做。

“孩子还没大呢,没想到自己老得这么快。不行啊!生意再难,人再累,这油门至少也要踩到孩子成家立业啊!累归累,再撑撑吧。”父亲按着手机,说道。

父亲的烟味飘进我的卧室,钻入鼻孔,我不禁被苦涩的烟味呛得咳嗽。那烟味又钻进我心口,堵在那儿,怎么也出不来。

第二天早上,父亲又与我同起,我坐在他刚打扫的车里,想了良久,问道:“爸,你车还要开多久啊?”

“至少等你结了婚,给你带儿子了就不开了。”他开个玩笑,轻描淡写。

“累吗?”我望着他的眼袋问。

“累是累,可你要是省心,我就不会累了。”说完他沉默许久。

昨晚的烟圈,仿佛在我心头蒸发成泪水,涌上了眼眶……

我知道,这泪是流给我越来越累的父亲,越来越老的父亲,越来越爱我的父亲……

江苏镇江市第四中学

【点评】

这是一篇至真至诚、细节感人的佳作。文章以开出租车的父亲为写作对象,描写了父亲跟人合伙开车、一个人辛劳开车、换新车拼命工作的三个阶段,也串起了作者幼儿、小学、初中三个时期。作者刻画了父亲与车点点滴滴的质朴有味的感人细节:父亲手中的车钥匙,父亲变硬的臀部肌肉,父亲永远不散的烟味,父亲越来越长的工作时间……这些细节于无声处传递着父子间深沉的情意,同时一个为了家庭、为了孩子成长不辞辛劳、早出晚归、不怕苦不怕累的父亲形象,一个一开始不懂父亲后来理解、心疼父亲的儿子形象也跃然纸上。

【仿写佳作二】

下意识的一瞥

张 本

那是去年春节里的一天,我早早地从自家来到老宅,想和楼上的姐姐侃侃电脑游戏。大人们大都出去造“四方城”了,偌大的客厅里只有年老的曾祖母在。我一边迅速地换好拖鞋,一边叫了一声“阿太好”,可回应我的只有短促的一声“嗯”。我感到匪夷所思,平时见了我这个曾孙就眉开眼笑的曾祖母,今天怎么对我如此冷淡?莫不是有外星人来把亲爱的曾祖母换掉了?我忙定睛一看,桌上放着满满的一摞花生肉,曾祖母的手正伸向那里。

哦,原来曾祖母在吃儿女们为她剥好的花生肉。“曾祖母已年过90,在晚年能享受这般清福,不知让多少老人羡慕呢!”我心想。

之后,我走上楼梯,准备去姐姐房中。正当我快走上楼时,眼睛下意识地朝客厅瞥了一眼,出人意料的一幕发生了:曾祖母的手正伸向花生盒中!这是怎么回事?明明有子女为她剥好的花生肉,为何她还要去拿带壳的花生呢?我饶有兴趣地停下脚步,准备一睹究竟。

只见曾祖母满是皱纹的手颤抖着,缓缓地伸向花生盒中——她的手犹如一枝枯木在风中抖动。她慢慢地将花生放入牙齿边,然后停顿了一下。我感到她仿佛深吸了一口气,我也屏住了呼吸,时间好像在那一刻凝结住了。忽然,她的全身微微颤抖,头往下一低,背也跟着弯了一下,只听“咔嚓”一声,刚刚还很迟缓的她,只一瞬便咬开了花生壳。接着她笑眯眯地,很满足地把花生肉放到前面的一摞“花生组织”中,然后又缓缓地伸出手去,再深吸了一口气……

啊!原来那一摞花生肉,是曾祖母一粒一粒,用尽力气剥出来的!霎时,空气中溢满了爱的芳香,充盈着幸福的味道。同时,周围每一个空气分子都仿佛冲着我讽刺地笑。我感到十分羞愧——为自己的妄下定论。

故事的结局相信每个人都猜得到:当晚的团圆桌上,多了满满一碗香脆的花生肉。我暗自庆幸自己下意識地瞥了一眼,否则,曾祖母在我心中可能永远只是一个享清福的人,她对子女那永恒的爱我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那将是一件多么遗憾而又可悲的事啊!

今年5月,曾祖母已驾鹤西去,她可能做梦也没想到她曾给我这个曾孙子上了一堂人生哲理课。有些事情无论怎样司空见惯,怎样符合逻辑,有时只要下意识地一瞥,你的观念就会有所改变。亚里士多德运动理论被人奉为经典达千年之久,年轻的伽利略却只在教堂中下意识地一瞥便推翻了前人伟大的“经典”。

不要小看那瞬间的一瞥,有时它可能成为神的一瞥。

江苏太仓高级中学

【点评】

本文选材细小、真实,作者回忆去年春节里那“下意识的一瞥”,并展开了对曾祖母剥花生肉的细节描写,进而情动于中地感悟到曾祖母的行动中“溢满了爱的芳香,充盈着幸福的味道”,并明晰地揭示了“下意识地瞥一眼”的价值所在。

文中的细节描写十分出彩,如“忽然,她的全身微微颤抖……再深吸了一口气……”等描写,真实而细腻,极具画面感。

猜你喜欢

曾祖母休学花生
外曾祖母
曾祖母的雨伞
我的曾祖母
休学创业
教育部:将对高校弹性学制和休学创业作出规定
花生去哪儿了
晶莹的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