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摩擦与适应:日本的穆斯林与穆斯林社会

2018-04-23祝曙光

世界知识 2018年1期
关键词:伊斯兰教清真寺穆斯林

祝曙光

传统上,日本民众信奉的宗教主要是神道教和佛教。但近年来日本穆斯林数量快速增长,反映出伊斯兰教在日本的悄然兴起。

虽然在日本的穆斯林主要是滞留日本的外籍人士,但信奉伊斯兰教的日本人也在增多。上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放宽外国人入境限制后,外籍穆斯林数量急剧增加,1984年仅约8000人,到2011年已有11万人,目前已达15万?20万人。他们来自100多个国家,其中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约占半数。外籍穆斯林主要由留学生、投资经营者、技术专家、外贸人员、熟练工人、实习生及其家属构成。有相当数量的外籍穆斯林获得永久居留资格或在日本定居。与日本人结婚而获得永久居留资格的外籍穆斯林数量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

大约有10000名日本人与滞留的穆斯林结婚而改奉伊斯兰教。

此外,通过接触、学习伊斯兰教经典而成为穆斯林的日本人有2000?3000人。

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仅有三个清真寺,到90年代也仅有15个,而现在有33个都、道、府、县建有清真寺。

修建清真寺引起不安和反对

穆斯林数量的增长以及清真寺的相继开设引发了一些矛盾和摩擦。

在日本,神道教和佛教的大小神社或寺院均超过80000个,具有浓郁的日本传统氛围,体现着日本的审美趣味。日本人非常珍视传统的建筑风格。与日本传统建筑风格迥异的清真寺的快速修建与开设改变了空间景观,引发了社区居民的不安和反对。穆斯林一日五次进行礼拜,周五下午举行集体“主麻拜”。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日本穆斯林举行“主麻拜”,一般租借公寓的一室或公共集会场所。根據日本法律,公共设施以及公立学校等不得被借用从事宗教活动,穆斯林往往以进行文化活动的名义借用公共设施。一些伊斯兰国家的使领馆鉴于本国在日穆斯林聚礼不便,就在使领馆内举行聚礼。许多终日在城市和工厂劳作的外籍穆斯林,远离家乡和亲人,不通日语,倍感孤独,希望通过集体礼拜与其他穆斯林交流。要求修建专门用于穆斯林礼拜和集会的清真寺的呼声日益高涨。

进入21世纪后,修建清真寺的步伐明显加快,但并非一帆风顺。2004年冈山穆斯林学生会拟集资购买房产改建为清真寺,因遭当地居民反对而一度搁置,直到2008年才在冈山大学附近购置了一处房产,经改建后于2009年运营。

2005年,在福冈清真寺规划建设时,当地居民表达了反对态度。九州大学的穆斯林留学生与日本穆斯林耐心地与当地自治会进行交涉,最终获得了建设许可。为消除居民的不安,当地自治会在交涉过程中还咨询了警察机关。负责福冈清真寺建设的是日本建筑师,采用了与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建筑方案。

富山大学穆斯林留学生计划在2012年开设清真寺,结果遭遇当地居民的签名反对,被迫中止修建计划。经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与协商,才于2014年6月以“富山穆斯林中心”的名义开设了清真寺。

新开设的清真寺大多由购置的公寓、便利店和车间等改建而成,外墙涂以绿色染料,风格内敛、低调,避免给人以清真寺的印象,有些冠于“伊斯兰文化中心”或“穆斯林活动中心”的名称。如茨木清真寺就是由普通民居改建的,与周围民居浑然一体,门牌上写的是“大阪伊斯兰文化中心”。京都清真寺位于一所公寓大楼的地下一层,可容纳100人做礼拜,从外观上完全感觉不到该大楼内设有清真寺。

消极印象和防备监视

2012年有日本学者对福冈市清真寺周边的居民进行了“关于对伊斯兰教印象”的问卷调查,回答伊斯兰教是宽容宗教的为8%,是重视和平宗教的为22%,而认为伊斯兰教是过激宗教的高达63%。参与调查者仅有4%的人访问过清真寺,有穆斯林朋友或与穆斯林有来往的也仅为10%。由此可见,日本人几乎没有与穆斯林和清真寺进行接触和交流的习惯。有一位旅行社老板在52岁时皈依了伊斯兰教,尽管妻子表示理解,行业团体却认为这是一件麻烦事情,导致其与一些人的关系逐渐疏远。鉴于社会上对伊斯兰教存在一些误解,伊斯兰团体并不急于向日本民众布道。

近年来国外一些伊斯兰激进组织频繁进行恐怖活动,引起了日本人的不安,安全机关加强了对日本穆斯林的防备和监视,引起了穆斯林的强烈不满。

2010年10月28日,日本警察机关为反恐而收集、制作的文件资料在互联网上泄露,其中包括以日本穆斯林为对象而收集的含有大量个人信息的资料,如个人基本信息(照片、姓名、国籍、出生地、出生年月、日本国内住址、工作地点、使用车辆、手机号码、住宅电话号码等)、入境居留关系(入境时间、护照号码、护照发行时间、居留资格、本国住所、居留时间、注册时间、注册地点、注册号码)、学历和工作经历、家族朋友关系、许可证(许可证种类、许可时间、许可证号码)、犯罪信息(逮捕时间、罪名、逮捕机关、处分结果)、身体特征(身高、体格、胡须、眼镜)、进入清真寺情况、所属团体信息(名称、地位、岗位、作用等)。

这些信息是日本警察机关有组织、大规模地对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进行长期监控所获得的,包括对雇佣外籍人士的企业、公司的定期走访、对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经营的店铺进行巡查等。

截止到2008年5月31日,警察机关收集了在东京注册登记的伊斯兰国家的14254名穆斯林中12677人的个人信息,并加以数据化处理。同年7月在日本北海道举行西方八国首脑峰会,警察机关为预防恐怖袭击,将监控范围扩大到全国,收集了来自伊斯兰国家的72000名穆斯林的个人信息。2008年6月23日以后,作为国际反恐对策,为了发现“出入清真寺者的可疑行为”,警察机关设立了“清真寺班”(配备43名搜查员),对清真寺实施从8点30分至19点30分的监视(在伊斯兰社会,清真寺原则上全天24小时开放。但日本清真寺仅白天开放)。

首脑峰会结束后继续进行监视。伊斯兰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清真食品店、饮食店、伊斯兰企业等伊斯兰团体所在地、法人代表、财务状况等方面的信息也在收集范围内。不仅如此,警察还收集了东京四个汽车租赁公司的使用者信息、旅店外籍入住者的护照复印件、伊朗大使馆工作人员在银行的工资转账信息、伊斯兰国家留学生的个人信息等,也就是说,有关穆斯林以及伊斯兰团体的各种信息都在收集范围内。

监视事件曝光后,来自伊斯兰国家的穆斯林起诉日本国家和东京都政府,认为警视厅、警察厅及国家公安委员会的行为违法、违宪,包括:一,监视活动侵害了原告的信教自由,违反了宪法第20条第1款的规定:“对任何人的信教自由都给予保障。任何宗教团体都不得从国家接受特权或行使政治上的权力。”二,对特定信仰者实施监视,违反了宪法第14条第1款的规定:“全体国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关系中,都不得以人种、信仰、性别、社会身份以及门第的不同而有所差别”;违反了宪法第13条的规定:“全体国民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对于谋求生存、自由以及幸福的国民权利,只要不违反公共福利,在立法及其他国政上都必须受到最大的尊重。”三,违反了《关于行政机关保护拥有的个人信息的法律》和《东京都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条例》。四,当上述个人信息在互联网上泄露时,未采取及时有效措施防止损害的扩大,要求予以损害赔偿。

东京地方法院对案件进行了审理并作出一审判决。判决书指出,警察在本案中的情报收集以及情报保管、分析(数据化管理),是出于预防犯罪、维持公共安全与秩序的责任义务,是为了防范国际恐怖主义的必要行动。收集的信息遭到泄露,警视总监在管理上有过失,损害了原告的隐私和名誉等,确认东京都在国家赔偿法上的责任,而对国家的赔偿请求予以拒绝。对东京地方法院的判决,穆斯林表示不能接受。

习俗与教育的冲突

伊斯兰教规定,穆斯林死后实行土葬,而日本通常实行火葬。穆斯林的葬禮在清真寺举行,将死者洗净、白布裹身,仪式完毕后,由男性亲族和朋友将棺材抬出清真寺,运至墓园,遗体朝向圣地麦加安葬。日本人多地少,穆斯林团体在购置和建设墓园时遭遇极大困难。大塚清真寺计划在足利市建设伊斯兰墓园,经媒体报道后,当地居民极力反对,建设计划不得不取消。目前日本全国仅有五个伊斯兰墓园,位置都较偏僻。

根据伊斯兰教法,穆斯林不得饮酒。长期在伊斯兰国家生活、滴酒不沾的穆斯林来到饮酒文化发达的日本,一旦自律不严,易沾染酗酒恶习。

穆斯林孩子在世俗环境中如何维持自己的伊斯兰教信仰者身份和意识,是一个困扰家长的难题。日本是一个信教自由的国家,而在许多伊斯兰国家,伊斯兰教是国教,信仰伊斯兰教是国民的义务。日本实行政教分离政策,宪法规定公立学校不得进行宗教教育。而伊斯兰国家往往把宗教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范围,设置宗教课程。

清真寺是孩子们接受伊斯兰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场所。日本清真寺数量少,穆斯林孩子缺乏持续接受伊斯兰教育的环境,伊斯兰教育多半由志愿者以非正式方式进行。为了提高伊斯兰教育的效果,名古屋印度尼西亚穆斯林协会在每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有孩子的穆斯林家庭举行伊斯兰教育活动,活动场所借用名古屋工业大学国际交流会馆,并与印度尼西亚国内学校合作,进行远程伊斯兰教育。

此外,穆斯林在食物上有许多禁忌。在日本,学校供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环节。1954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给食法》,逐渐在中小学实施集中供餐制度,小学班主任必须和全班学生一起就餐。由值日学生把饭菜从厨房搬运到教室并进行分发,就餐时须遵守餐桌礼仪,餐后要对牛奶盒、剩饭、剩菜等进行垃圾分类处理等,因此供餐是一项集体活动。穆斯林家长向学校提供的清真菜单含有许多不能纳入的食品。如果单独向穆斯林孩子提供清真食品,则不仅增加学校运营成本,也破坏了学校的供餐制度和氛围。其实穆斯林孩子携带自家制作的便当上学的现象日益普遍,引起了一些日本教师的疑虑。家长不得不向教师进行解释,寻求理解。

斋月期间,从清晨到日落,穆斯林禁止饮食。穆斯林孩子如何在学校过斋月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一些教师担心孩子身体健康,在封斋期间让孩子进食,这就违背了伊斯兰教法。

近年来在日本各地开设的清真食品店越来越多,以满足穆斯林的需求。早期从事清真食品贸易的是南亚穆斯林。1987年,日本出现了数家从事清真食品贸易的商社,初步形成了送货体系。随着穆斯林数量的增加,不少日本人加入清真食品业。1990年“全日本清真食品协会”成立。到1999年清真食品店铺已达到75家,2/3以上的店铺由巴基斯坦人经营,从早期的“简易商店”和汽车售货发展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场。不过,日本普通民众似乎并不接受清真食品,影响了清真食品业的进一步发展。

出现强化管控和限制的呼声

由于日本实施“观光立国战略”和扩大留学生计划,2013年入境外籍人士突破1000万,2015年突破2500万。为了应对老龄化和少子化现象,2014年,日本内阁曾提出每年接受20万移民的设想。2020年,东京将举办奥运会以及日本与某些东南亚国家将互免签证,入境穆斯林人数将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长。为此,日本社会出现了要求强化入境管控、限制包括穆斯林在内的外籍人士入境的呼声,甚至有学者撰写《移民亡国论》,列举了欧洲国家接受移民、激进伊斯兰分子发动恐怖袭击的事例,声称早在公元670年日本就是我们的国号,701年出现“天皇”称号,日本未经历过改朝换代,国号从未改变,天皇“万世一系”,即日本是“自然国家”。所谓“自然国家”就是在漫长的历史中人们孕育了共同体意识,形成了共有的语言、文化和传统,与“移民国家”即由移民建设的“人工国家”完全不同。穆斯林如何融入日本社会、与非穆斯林的日本人和睦相处,日本政府如何应对穆斯林数量急剧增长给日本社会带来的困惑和矛盾,这是需要双方都认真思考的问题。日本穆斯林社会的未来仍有许多不确定性。

(作者为苏州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猜你喜欢

伊斯兰教清真寺穆斯林
印尼·雅加达
Freedom of Religious Belief in Xinjiang(Ⅱ)
英国穆斯林更重国家认同
穆斯林在欧洲与居民互认度迥异
伊斯兰教中国化:历史与现实
美国穆斯林群体探析
坚持文化自信 走好伊斯兰教中国化道路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
伊清真寺爆炸7人死亡
伊朗清真寺发生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