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洲+”伙伴关系的中国角色

2018-04-23徐秀军

世界知识 2018年7期
关键词:伙伴关系亚洲理念

徐秀军

当前,亚洲地区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一方面,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亚洲地区与外部世界的联动关系处于前所未有的水平;另一方面,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亚洲地区与外部世界的交往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亚洲最大的经济体,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不断扩大同世界各国的利益交汇点,并由此成为亚洲地区与外部世界联系的桥梁。目前,中国已经同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国际组织建立了不同形式的伙伴关系,“朋友圈”不断扩展,对外交往覆盖全球,为推动构建“亚洲+”伙伴关系积累了经验,奠定了基础。

“亚洲+”伙伴关系的中国力量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年平均增长9.6%,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在亚洲金融风暴发生的1997年,中国经济仍取得了9.2%的高速增长,并对亚洲乃至世界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承受了巨大压力但坚持人民幣不贬值,扩大内需经济增长,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成为了亚洲经济的稳定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经济增速跌入谷底的2009年,中国经济仍保持9.2%的高速增长,并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据测算,近十年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0%以上;在金融危机期间,中国经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甚至超过50%。

在经济总量上,早在2010年,中国按市场汇率衡量的GDP总量达到60663.5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亚洲第一大经济体。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2014年中国的经济总量为18.23万亿国际元,居全球首位,而同期美国为17.43万亿国际元。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22年中国按市场汇率计算的GDP将达到18.38万亿美元,达到美国的78.2%,约为日本的3.4倍;同期,中国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衡量的GDP达到34.47万亿国际元,约为美国的1.5倍。在贸易和投资方面,中国曾于2013年成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2014年跃居全球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并成为资本净输出国。在货币金融方面,截至2017年上半年,人民币为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第六大支付货币和第七大外汇储备货币。并且,人民币已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2017年1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时宣布,预计未来五年,中国将进口8万亿美元的商品、吸收6000亿美元的外来投资,对外投资总额将达到7500亿美元,出境旅游将达到7亿人次。这将为亚洲乃至世界各国提供更广阔市场、更充足资本、更丰富产品、更宝贵合作契机。中国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稳步提升,有力地促进了亚洲与外部世界之间的联系,更为构建“亚洲+”伙伴关系提供了坚强支撑。

“亚洲+”伙伴关系的中国理念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导者、新型国际关系的推动者、开放型世界经济的建设者,更是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的践行者。近年来,无论是处理国家间关系还是应对全球性问题,中国都以大国智慧创造性地提出了全新理念。当前,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进入新时代,而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是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018年3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全国两会记者会上指出,中国将在为自身发展营造更好外部环境的同时,放眼全球、胸怀世界,与各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和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作为中国外交的总体方向和目标。

新型国际关系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与发扬,也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在处理大国关系时,中国倡导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理念;在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上,中国践行亲诚惠容理念;在加强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上,中国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此外,中国在上海合作组织中倡导“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创先提出发扬“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合作伙伴精神。在全球治理上,中国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基本理念,并已成为重要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和引领者。“共商”“共建”“共享”共同构成了中国全球治理理念的有机体系。在这一理念中,“共商”是基础,它主张所有参与方共同商议并形成共识;“共建”是手段,它倡导发挥各方优势和潜能共同推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创新;“共享”是最终目标,它旨在推动各参与方公平分享全球治理的成果和收益。

这些新的理念吸取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当代中国人民的智慧。它们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融为一体,不断推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奋力前进。更重要的是,它立足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基本现实,将中国和亚洲的和平、发展与稳定放在全球的视野之中。这是构建“亚洲+”伙伴关系所应坚持的理念基础。

“亚洲+”伙伴关系的中国方案

世界是通的,但一直以来,促进和阻碍世界融通的力量此消彼长。近年来,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全球一体化经受重大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国积极向国际社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不断以实际行动创造推动全球化向前发展的积极因素。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 “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相关国家和地区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不断夯实合作基础,并在实践上成为“亚洲+”伙伴关系的重要载体。

“一带一路”建设逐步从规划向实践、从理念向行动转变,建设进展与合作成果超出预期,离不开各参与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发展战略对接。发展战略对接符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也契合了世界各国和全人类的发展愿意与需求。它的内涵十分丰富,既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也是一种加强双方合作促进互利共赢的行动,是构建伙伴关系最为重要的实现途径。在发展战略对接的实践中,中国与相关各方形成了“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等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对接模式。其中,“多对多”发展战略对接,是指以中国作为成员的机制和区域与其他国家群体之间的战略对接。这种模式秉持全球伙伴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最大限度地促进共同利益,共享发展成果。例如,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中,中国倡导了“金砖+”的合作模式。2017年9月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期间举行的“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突破了以往对话会的地域限制,将金砖国家伙伴关系拓展至更大范围。“金砖+”开创了金砖国家机制建设和推动南南合作的新模式,有效推动了同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开放型合作和发展战略对接。这将为新形势下构建“亚洲+”伙伴关系带来重要启示。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将展现新作为、新气象。2018年,中国外交亮点纷呈,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四大主场外交活动交相辉映,共同发力。作为今年首个主场外交活动的组织者和中国的永久主场,博鳌亚洲论坛应倡议和构建“亚洲+”伙伴关系,并成为推动“亚洲+”伙伴关系建设的首要平台。从性质和宗旨来看,博鳌亚洲论坛并非只是一个会员构成和业务范围局限于亚洲区域内的论坛,而是一个服务于亚洲的全球性论坛(Boao Forum for Asia)。目前,在博鳌亚洲论坛的会员中,除了79%的亚洲会员,北美洲、欧洲和大洋洲会员分别占总数的11%、7%和3%。并且,博鳌亚洲论坛十分注重加强与亚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是“亚洲+”伙伴关系的推动者。在未来发展中,博鳌亚洲论坛可进一步凸显全球性对话平台功能,并真正成为联系亚洲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员)

猜你喜欢

伙伴关系亚洲理念
亚洲自动售货机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的专利条款研究
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国有企业透明度规则
那些早已红透VOL.03半边天的亚洲it gril,你都关注了吗?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2013年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论坛在京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