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歌剧选段《我多么想》的演唱探究

2018-04-22黄珣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演唱探究

黄珣

摘要:《我多么想》是歌剧《悲怆的黎明》中白云的唱段,作为白云弥留之际的绝唱,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生与死”“爱与恨”这千古不变的主题,在整部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经推出便深受广大声乐学习者的喜爱,成为各大声乐比赛和音乐会的必唱曲目。本文从选段的人物形象、演唱处理和舞台表现几个方面简单的对歌曲进行分析,旨在更准确把握人物形象,传达人物情感。

关键词:歌剧选段;演唱;探究

《我多么想》选自歌剧《悲怆的黎明》,这是由关峡、孔远联手打造的中国新世纪第一部原创经典民族歌剧,它讲述了新中国即将诞生的关键时期,一群青年学生在解放和自由的召唤下,弃笔从戎,放弃出国留学的选择,毅然决然加入到战争中,经历血与火的洗礼,见证爱与离别的悲情故事。主人公林梅和田原情投意合,男二号思明也倾慕着林梅,战争前夕向林梅倾诉爱慕却得到婉拒后,伤心的选择出国留学,而剧中另一位优秀的女性白云也正爱恋着思明,战争中带着对他的思念,牺牲在战场上。田原为了掩护战士们安全撤退,将生的希望留给了林梅,最终她幸运的活了下来,最终战争取得胜利。

《我多么想》出现在剧中的第三幕,他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有的人倒下,有的人负伤,白云身背药箱,善良的她在接过枪杀了敌人后,慌乱中为了救林梅,不幸被流弹击中,牺牲前唱着:“妈妈,你可知道人世间的善于恶……”,在生命即将熄灭之际却依然思恋着千里之外的思明,她的博爱与善良,让人动容,催人泪下。

一、人物形象

白云本是家境优渥的富家女孩,她天性纯真又善良,为了新中国的解放义无反顾的走向了战场。歌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从几个疑问句开始,“啊,妈妈,你可知道人世间的善与恶?啊,妈妈,你能否理解我的爱和憎?“可以看出白云对于生活对于世界是有着一颗虔诚的心的,她是单纯而又善良的,她所希望的是”天空不再有硝烟,大地不再颤抖,善良的人儿永远心情舒畅“,然后她继续发问:”人生啊你为什么这样艰难?人生啊你为什么这样残酷?“与其说这是她对她信仰的上帝的疑问,倒不如说是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哀叹,对未来的希望和当下的绝望交织在一起,蕴含了多少道不尽的残酷和艰难。第二个层次是对思明的呼喊,她对思明是大胆而又热烈的,深深的爱埋在心里,心却已经飘到了思明所在的远方。连续两句”思明,思明,你在哪里?“,表现了她爱欲不得的揪心之感。”我多么想,我是那蓝天的白云……能有一双手,一起向前走“,这是一个对爱痴情的女孩的幻想,她的爱恋永远的定格在这一刻,她的情感真挚而沉重,浪漫又悲伤,让人心疼。第三个层次是激励着战友,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博爱的、胸怀宽广的白云,”我的战友,请你不要为我流泪……让我的爱,永远伴随着我的祖国。“情绪在这里得到升华,她就像黑暗中的灯塔,指引着战友们为了理想的奋斗,她宽广的胸怀,她的大爱永远在新中国的旗帜上飘扬。

二、演唱处理

《我多么想》虽然是一首短小的作品,但人物形象和情感层次是丰富和多变的,寥寥数句便将白云的情感变化和层层递进交代清楚,所以演唱时,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才能准确表达人物情感。整首歌曲大部分音区都集中在高音区,难度较大,对气息的要求较高,演唱者必须有一个良好的气息和较好的共鸣腔体支撑。乐曲一开始的“啊,妈妈”,由于是在弱拍上起拍,结合剧中情节她的身体虚弱情况,起音不能硬,用气息带动声带的拉紧,然后落到“妈妈”二字上,几个疑问句要有力度的对比,有弱到强,由叹息到控诉。对思明的呼喊作曲家用了恰到好处的切分节奏,“思明,思明,你在哪里?“这里要做到声断气不断,仿佛欲言又止,千言万语在心头翻腾,第二次的呼喊思明要加重语气,唱出对比,体现出白云思念而不可得的急切心情。在白云听到战友的呼唤,将情绪从对思明的思念中收回,转向对理想的坚定和对战友的鼓励时,演唱者要转换情绪,”漫漫的黑夜即将过去,闪烁着光亮的黎明就要到来,让我们张开,双臂迎接新中国冉冉升起的太阳,”连续的高音要求演唱者气息加强,充分打开共鸣腔体,较深的气息与高位置相互作用,表现革命者的英勇无畏。在对战友说“永别了”这句时,演唱者可以加入弱处理,要求对气息的控制力加强,放佛在强忍哭声一般,表现白云对战友的不舍,对思明的不舍,对这个世界的不舍。

三、舞台表现

《我多么想》这首歌曲无论是做为比赛曲目,还是作为音乐会选曲,都是一首艺术性较强富有表现力的作品。白云这个角色之所以打动人,在于她的真实可感,所以演唱者在演唱作品时,首先要将自己置身于剧情之中,把自己真正作为人物形象的主体,去感受白云的爱恨情仇。在演唱时要有画面感,台上的演唱者就是白云,台下的观众就是生死与共的战友,在乐曲一开始的疑问时,因为问的是上帝和人生这样没有实体的虚无对象,眼神可以没有焦点,看向远方,当唱到“我的战友,请你不要为我这样流泪”时,眼里要有战友们的形象,仿佛对着他们倾诉心中的不舍与留恋,最后的号召大家张开双臂迎接新中国时,眼睛里要透露出坚韧和希望,整个人呈一种打开的态势,不畏缩不往回收,把情绪传递给每一位听众。

四、结语

《我多么想》塑造了一个丰富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剧中的“爱与恨”,“善于恶”形成了矛盾的交织点,将剧情推向一个高潮。白云的悲情也诠释了那个悲情的时代,要演唱好这首歌曲,不仅要了解剧中情景,更要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在熟练的技术支撑下全身心的将自己投入到角色中,方能打动观众。

參考文献:

[1]肖园园.论歌剧《悲怆的黎明》中“白云”唱段的演唱[D].南京艺术学院,2014.

[2]关峡.作曲的阐述——由创作《悲怆的黎明》所引起的对中国歌剧创作问题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2(2).

[3]顾娜.《悲怆的黎明》中女性角色塑造演绎[J].作家杂志,2011(9).

[4]宗衍.《悲怆的黎明》让心灵得以净化[N].光明日报,2001-9-21.

猜你喜欢

演唱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陇东民歌演唱特征探究
传统民歌中方言演唱的重要性阐释
宋词演唱走入课堂之初体验
声乐教学略见
演唱者要善于发现美创造美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