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植保无人机施药对小麦叶蜂的防治效果研究

2018-04-22刘保东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防治效果

刘保东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小麦叶蜂的各种各样的形体特征,并进行了些相似害虫之间的比较。并且验证了植保无人机施药对小麦叶蜂的防治效果,讨论了植保无人机在条件的使用技术以及对小麦叶蜂的方式策略。

关键词:无人机施药;小麦叶蜂;防治效果

麦叶蜂是一种田间害虫,人们又常叫它小麦虫,属于膜翅目,叶蜂科类,麦叶蜂属。在我们国家常见的麦叶蜂大概有4类,分别是小麦叶蜂、大麦叶蜂、浙江麦叶蜂以及黄麦叶蜂,而在这其中危害最为严重的就是小麦叶蜂,它分布范围广,尤其是在在淮河以北其数量更多,小麦、大麦等禾本科植物都是其危害的主要对象,它可将麦叶咬食,最为严重的时候,可将麦株全部吃光,只剩麦秆,严重影响粮食产量,因此,对小麦叶蜂的防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而无人机施药是近几年来心发展起来的一项除虫技术。

一、小麦叶蜂的形体特征

小麦叶蜂的成虫一般长度在8毫米到10毫米之间,雄性叶蜂的体型略小于雌虫。小麦叶蜂大多呈黑色,有时略带蓝光,在胸后的两侧各有一个白点,翅膀为透明色,带有细微的淡黄色斑状物,身体表面较光滑,腹部有细小刻散点。整体呈圆筒形,胸部粗,尾部细。其虫蛹长度大概为9毫米,颜色为棕色到黑丝之间[1]

二、小麦叶蜂与相似害虫之间的比较

与小麦叶蜂属于同一科类,发病规律、形状体态等均较相似的害虫还有大麦叶蜂、浙江麦叶蜂以及黄麦叶蜂,除此之外,粘虫与叶蜂幼虫之间也极容易混淆。其中大麦叶蜂成虫的胸前为深棕色至黑色,后椽为赤褐色,身体两侧均为棕褐色,幼虫头顶上方有两黑点,体型较小麦叶蜂相比偏小,颜色偏淡;浙江麦叶蜂雌虫为赤褐色,熊虫为浅黄褐色,上缘平直,下缘弯曲,末尾较小;粘虫各节均有皱纹,胸背不向前拱,而小麦叶蜂的各节均无皱纹,身体较光滑[2]

三、植保无人机施药防治效果实验

(一)、材料及方法

本次实验安排在小麦叶蜂发生较重的一片田里,小麦的栽培管家较好,小麦长势情况基本一致,叶蜂平均20-30头/m2左右,幼虫发育期基本一致。植保无人机和电动背负式喷雾施药40%毒死蜱乳油来实验。分别是:(1)植保无人机70ml/667m2(2)植保无人机90ml/667m2(3)电动背负式喷雾90ml/667m2,背负式喷雾喷液量为60kg/667m2,植保无人机喷液量1kg/667m2左右。

本次实验采取对角线五点取样,每点的调查面积为1平方米。记录从施药开始到结束的时间,计算器械之间的效率。

(二)、结果及分析

(1)防治效果:由田间试验结果(表1)可知,在药后一天,相比植保无人机70ml和背负喷雾器,植保无人机90ml的防虫效果极好,达到85.3%,前两者只有65.76%和68.92%这两者无明显差异;要都三天,各种药械的防治效果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分别达到了90%以上,二者其中仍然是植保无人机90ml的防止效率最高,达到98.45%。

(2)作业效率:不同的药械作业效率详情见表2,可以很清楚的看出植保无人机的公时生产率最高,即作业效率最高,为27.41h/亩,电动背负式喷雾器的作业效率为4.71亩/h,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它的5.75倍。在用药量方面,植保无人机的用药量为1.67L/亩,电动喷雾器为16.6L,植保无人机仅仅为喷雾器的十分之一左右,因此用药量得到了大大的节约。

计算方式:

蜂虫的减退率(%)=((药前的蜂虫数-药后的蜂虫数)/药前的蜂虫数)×100纯喷药时间生产率Ec(667m2/h)=试验期间的作业量/纯喷药时间工时生产率Wg(667m2/h)=試验期间的作业量/(纯喷药时间+工作人员的操作时间)

四、结果分析及防虫策略

(一)从防虫效果的层面上来看,植保无人机作为新兴的一种药械的优点之一是减少农药使用量,由实验可以看出植保无人机使用70ml的药量可以达到电动背负式喷雾剂90ml的用药量的防治效率。并且植保无人机的用液量可以在是电动背负式喷雾的百分之十的情况下,达到和它同样的效果。

(二)从作业效率的层面来看,电动背负喷雾式的工作效率还不到植保无人机的百分之二十,因此植保无人机具有作业的高效性。

(三)植保无人机的发展并不是特别成熟,因此对于操作员的要求较高,必须在严格的训练之后才可以进行正式除虫操作,否则可能会存在漏喷、重复喷的情况,造成同一块麦地中的防治效果不同,导致事倍功半。

(四)植保无人机进行喷药时应该选在无风的天气中,这样防虫效果最好。当风力较大时,不宜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不仅风力会将部分药液带走,并且对无人机的操作也会增加难度。

五、结束语

使用植保无人机对小麦蜂虫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从整体层面来看,植保无人机在减少药量、作业效率、防效性上相比电动背负式喷雾都有较大的优势。总而言之,植保无人机施药对小麦蜂虫的防治效果是明显的,它有着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但是其自身的还需要一些改进,以更适应实际的农业生产。

参考文献:

[1]商艳兰,王其武.植保无人机施药对小麦叶蜂的防治效果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6(8):30-30.

[2]何华.月季主要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对策[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6(1):6-10.

猜你喜欢

防治效果
拜耳等8种农药对小麦病虫草害的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几种药剂对烟草赤星病的防治效果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乙螨唑对温室草莓红蜘蛛的防治试验
二化螟性诱剂对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效果研究
不同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效果研究
“稻之道”防治水稻病虫害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