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博物馆场域下的职业养成影响与强化管理工作之见

2018-04-22王晓明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高职教育

王晓明

摘要:作为博物馆的主要社会职能之一,博物馆教育功能日益受到文博界和教育界的重视,不仅成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也日益成为校外教育、职后教育的开放式教育场所。高职教育正从职业技能教育向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转变,本文以呼伦贝尔职业学院旅游专业职业养成模式构建为例,探讨博物馆教育功能与职业养成教育之间的互动关系,顺带博物馆的管理工作。

关键词:博物馆教育;职业养成;高职教育

博物馆是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收藏、保护、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向公众开发的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机构,被誉为人类文明的宝库。博物馆融入公众、致力于教育,成为现代教育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国民教育体系的特殊资源和阵地。现代的博物馆既凝聚了先人智慧之精华, 又展示着人类现阶段在各个领域的最新发展, 它能让受教育者益智励志, 借古博今,也可以激发受教育者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以及公众的责任心与自豪感。它作为非正式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极大地扩大了学校教育的内涵,并提供了不同的学习、交流以及职业素养养成的方式,提高思想品德和文化素养。

一、旅游学角度

旅游资源作为旅游地理学和旅游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在学术界有多种表述,归纳起来,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的自然存在、歷史遗存和文化环境,以及直接用于旅游娱乐目的的人工创造物,或称为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主要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博物馆属于人文旅游资源,是文化旅游的重要旅游吸引物。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浅层次的观光旅游已经不能得到旅游者的认同,具有深刻文化蕴涵的博物馆成为越来越多旅游者认识地方文化、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旅游吸引物。博物馆旅游是旅游者出于接受教育、考察研究、增长见识、提高自身修养或休闲娱乐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参观游览的短暂停留过程,获得审美与愉悦体验,并由此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从旅游发展历程看,具有文化性的旅游始终是世界旅游市场上最具吸引力的产品,思考、探索、发现的学习型旅游休闲活动将引领旅游发展的潮流,而博物馆正是这种吸引力和潮流的体现。随着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博物馆旅游资源已经日益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在这个场域中专业性、知识性、趣味性、观赏性、互动性有机结合,不断创造出新的文化样式,实现题材、风格、品种和载体的极大丰富,使陈列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使旅游活动从纯粹的娱乐升华为高层次的精神文化享受,具有高品位性。

二、教育学角度

博物馆教育具备直观性、临场性、生动性和寓教于乐的基本特点,博物馆在情境教育、愉快教育等方面可以发挥独有的作用。博物馆所蕴藏的知识量是巨大的,如何充分利用这一知识宝库向广大民众传授知识是博物馆工作者的一项艰巨任务。许多博物馆开辟了专题讲座、专家导览、流动展览、主题活动、多媒体声光影展示等多种教育形式,其目的在于创新教育方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博物馆教育与高校教育相结合,不仅可以把书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糅合起来,把教学活动和知识性、形象性、趣味性融合在一起,让学生在感知、体验和创作中走进知识、发展思维,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博物馆的教育项目创新和普及。目前,中小学已纷纷推出参观诸如博物馆一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卡”制度以及“第二课堂”活动,高校旅游专业的学生可协助博物馆开展专题的工作室、实验室、户外课堂等活动,担任组织者或助理的角色,培养高校旅游专业学生的知识表述能力、策划能力、现场组织能力等,同时也实现“以博物馆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博物馆教育活动宗旨。

三、社会学角度

博物馆作为社会公益性机构,是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其本质是非营利性的,博物馆承担着传承人类文明、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科学文化素养的社会职责,尤其是2008 年国家实行免费开放政策以来,大多数博物馆相继免费开放,没有免费开放的博物馆也降低门票价格或实行优惠,更能满足参观者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的需求,人们可以在博物馆获取知识、培养兴趣、陶冶情操。 从社会学角度看,旅游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问题不但是一个管理问题,而且是一个文化问题。旅游业属于高密度人际互动服务,而从事服务的人员难免产生“伺候”人的感觉,但职业角色要求他们抑制自己的感情,尽量顺从顾客的要求,使得职业角色的内心冲突加大,职业声望不高,职业吸引力下降。这样的矛盾几乎在所有国家都存在,但不同国家的人际服务质量却大不相同。之所以如此,管理水平是其中一个因素,但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文化因素。就西方社会来说,存在历史悠久的服务文化,人际服务“去人格化”了,再也不是人格低下的行业。与服务文化相关联的是人际服务业中职业道德的培养。职业道德是市民社会的结果,即行业自律的产物。而目前中国的旅游业中服务文化的链条中断,行业自律的职业道德失去了社会土壤。对于即将步入旅游业一线的高职旅游专业学生而言,服务文化和职业道德的养成是关系到整个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关键。

四、心理学角度

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如何为学习者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其从自己的角度感知世界,发展对世界的理解,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境界。人本主义心理学强调人类情感、价值观、态度等方面对学习的影响,博物馆作为一个非正式的场域,没有具体的学习要求和目标,不拘泥于形式,通过实物、影像、文字资料以及相关联的主题教育活动来实现自我学习的目的。受教育者既可以浏览式地参观,也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展示内容进行深入研究,既可以自己探索发现,也可以寻求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帮助,还可以与周边人进行相互讨论,充分协作,没有心理压力。同时,博物馆也是一个社交的环境,鼓励团体学习,大多数博物馆内的活动是高度社会互动性的,在互动中完成信息的接收与传播。学习是一种自发的、有目的、有选择的学习过程。教学的任务就是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情境,使学习者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挥。

对博物馆学习效果的评估不能单以记忆知识的数量作为标准,而应该以人们的知识理解、技能、态度、价值观、兴趣、启发、创造力、行为的改变与进步方面的提高为标准。人本主义心理学把学习者看作是一个有目的、能够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并从中得到满足的人。因此,在教学中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促使学习者在教学者的帮助下激发自己高层次的学习动机,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和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价值观和态度体系,从而使学习者能够自己教育自己。让“走进博物馆”不仅仅是一种口号,而真正成为高校旅游专业学生职业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场所,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人本主义心理学所说的“自我实现者”。

当代文物管理部门不应当只是一個单纯的国民文化补习、怀古思今的地方,更重要的,它应该成为市民文化休闲的重要文化场部门之一,获得知识、接受熏陶、收获启迪当然不可或缺的,享受幽雅、体验静谧的文化氛围也是必不可少。在这样浓厚的文化气氛中调整一下工作状态、缓解一下现实压力和放松一下绷紧的心弦,将是文物管理部门的时代主题。如何高度重视和全力搞好文物管理部门管理,就成为文物管理部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今文物管理部门的文化传播主要靠文物的陈列、图片的展示、视听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完成的。理解特定的文物管理部门学术性质,按一定的文化秩序组织编排,灵活的分寸把握装饰语言、客观独特的视角阐述,寓教于乐,从而满足当代人对知识的渴望、往事的回顾、情感的抚慰 、信仰的寄托之需要。从而达到历史与现实的沟通和对话。这已经成为当代文物管理部门建设的时尚标准。

五、要建立健全制度,细化具体措施

文物管理部门实行免费开放是好事,但管理不到位,好事也会变成坏事。这其中制度缺失将是一个瓶颈。许多文物管理部门规章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有的文物管理部门甚至还没有制订免费开放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和紧急处置办法。过大的人流量会给参展质量和文物保护都带来压力,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无法及时有效应对,后果难以设想。文物管理部门必须制订有关免费开放的各种安全工作预案,专门设立应急事件处理办公室和观众投诉接待室,随时解决因免费开放游客大增而随时可能引发的各种问题。具体措施可以学习一些文物管理部门采取的“免费不免票”、限制每日参观人数、合理控制观众流量等方式,以确保观众的人身安全、文物安全和场馆设施安全。在避免观众过于集中的同时,各文物管理部门在实施免费开放之后仍然可接受团体预定,各机构或旅行社可以提前预约,以便文物管理部门方面及时进行调控。为观众提供一个宁静、高雅的参观环境,同时为观众参观提供全方位服务。

六、要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物管理部门文物管理队伍

总体来说,我国文物管理部门文物管理队伍的现状是,多数文物管理部门的文物管理人员由于文化素质和专业知识部门限,充其量只不过是馆藏文物的守护者和保管者,仅从事简单的文物摆放和文物查询工作,既谈不上文物的鉴定和鉴赏,更不具备研究文物和利用文物的技能与水平,严重制约了文物管理部门文物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文物管理部门的对外形象。为了顺应文物管理部门科学发展的时代潮流,就必须培养与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文物管理队伍。其办法无非是两种。 一是邀请文物专家来馆,对现有管理人员进行有关文物鉴定与鉴赏、文物研究和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或者是委派文保部的工作人员到国内文物管理工作搞得好的文物管理部门学习考察,与同行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借鉴与吸收人家的文物管理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二是今后文物管理部门对外招聘工作人员时,要重点吸收一些具备文物研究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文保部工作,从而增强与状大文物管理队伍的力量。

七、用积极创新精神加快实行文物文物管理部门事业单位的机构改革

文物、文物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是建设先进文化和文博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大势部门趋。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应该认识,文物文物管理部门的机构改革是增强文物文物管理部门自身发展活力,推动文物文物管理部门事业创新发展的根本出路。一是要加强和改善党对文物文物管理部门工作的领导,理顺政府与文物、文物管理部门及世界遗产地等事业单位的关系,健全和规范文博行业组织,探索建立新形势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宏观管理体制。按照《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和要求,建立适合文博事业自身发展规律的有利于中国文博事业发展的管理体制。二是深化文物文物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内部人事劳动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要调整人员规模和结构,形成专业门类齐全、梯次结合合理的各类专业人队伍;要构筑和完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完善文物文物管理部门事业单位内部领导体制,建立健全领导人员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推行人员聘用和岗位管理制度,形成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用人机制;要加大分配制度改革力度,充分发挥收入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结合文博行业从业特点,建立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士和关键岗位倾斜、灵活多样的分配激励机制,可根据文博行业及本单位特点,探索多种分配形式和办法。三是要以《文物保护法》为指导,加强文物文物管理部门事业的法制建设,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执法水平。

八、强化安全意识教育,注重安全保卫工作的实效性

开展教育培训,做到警钟常鸣。我们根据不同时期的形势、任务和出现的问题,经常不断地对干部职工开展安全意识教育,反复强调安全保卫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院干部职工要始终绷紧安全意识这根弦,提高警惕,决不松懈;针对国内出现的文物被盗案件,我们都要组织职工采取看电视、录像、学习有关通报文件的方法进行深入教育,经常给大家敲警钟、打预防针;每年的“全国消防日”,我们都要制作消防安全知识宣传板报,在办公楼和保安营房进行宣传教育。我们还不定期请消防专家给全院职工进行消防安全意识教育和消防知识技能的普及教育,专家们结合发生的触目惊心的火灾事故案例,点评沉痛教训,使全体职工的消防安全忧患意识明显增强。同时,我们非常注重对专业保卫人员在消防、安防知识和专业技能方面的培训,保卫处每个月都要抽出一天时间,集中人员学习各项规章制度和相关法律、法规知识。

综上部门述,文物管理部门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前文物管理部门事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我们要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文物保护法》为武器,抓住发展机遇,积极应对挑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文物文物管理部门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猜你喜欢

博物馆教育高职教育
博物馆与中小学美术教育合作的研究状况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在文物遗产保护和博物馆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中美博物馆与学校合作的比较研究
寓教于乐 开创博物馆教育新形式
人文主义视野下的高职教育研究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论高职生未来职业发展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
博物馆与学校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