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互助能力的培养

2018-04-22王兴娥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能力培养小学英语

王兴娥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怎样才能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成为多动的,师生多向的,多中心的互动关系呢?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发掘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能力,不断激励学生主动使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行为。

关键词:小学英语;自主互助;能力培养

小学阶段英语课程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建立初步的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语音、语调基础;使他们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本文就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自主互助能力的培养作阐述。

一、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从教学优化方面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

“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推动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对学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学生一旦对英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乐于接触它,并且兴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学习和探索,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教材处理及教学过程力求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当采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令教学较直观、生动,图文并茂,有声有色;此外,针对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特征,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通过歌曲,童谣,舞蹈动作,趣味游戏等,创设一个又一个新奇的、具体的、生动的情景,以满足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理和求知欲望,从而广泛吸引学生参与,通过活动,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求索知识。

(二)从课堂优化中坚定学生学习的信心

当学生对某一知识产生欲望与情感时,容易产生与此相关的想象,激情越丰富,想象就越活跃,思维创造性也越能得以充分发挥。为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激情,改变课堂节奏缓慢的做法是势在必行的。因为,节奏明快,环节交替紧凑的课堂教学能使学生保持旺盛的精神。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首先要做好一系列的课前准备工作。在设计每节课时,不仅要制定出学生学习的认知目标,悉心了解学生的总体情况,还要抓住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使教学过程层层相扣,便于学生在学习中以旧知新,其次在用英语组织课堂教学中,尽量使用正常的语速,提问或句型操练时,时间不留空白,语言要有节奏感,行为要有激情。教学的每个环节时间不能过长,形式不断变化,步步深入,衔接自然。快节奏要求思维主动积极的快速反应。于是,在这样一个课堂环境中,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外语联想活跃;思维积极,学生愉快地理解、记忆和运用语言知识,从而使学习过程充满乐趣,同时学生也会在乐趣的帮助下坚定学习的信心。从而保证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二、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形成

(一)突出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的热情。首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标新立异。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利用多种途径,或借助实物,直观教具,或运用丰富、优美、生动的教学语言,或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装上想象的翅膀。在老师的引导下,插入手时学过的童谣、儿歌,学生就拼凑并演绎了一个充实、生动的童话故事。这种自由、新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自由想象的天空里,发展了思维,升华了思维,也提高了语言实践能力。

再者,培养学生在实践中主动地,独立地发现新事物,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的创新性思维能力。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教育的主要目的是造就能创造新的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所做过的事的人,这种人能有创造,发明和发现。”教师引导学生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放宽或变换角度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发散性思维,创造新的方法,新的观念。

(二)培养自主性学习思维能力发展。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通过质疑问难,可以有效地诱导和调动学生的自主性思维活动。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不仅在解决学生存在的不肯问,不敢问,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不会问。因为从学生实际情况来看,學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主要是不能发现问题。英语教学中的音标单词,只要会读了,意思弄懂了,也就没什么问题可问了,即便就此发问,但这种问题也只属于浅层次的。而真正的问应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充斥在钻研的过程中。让学生能通过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思维,提出值得大家共同探讨的问题。此时,教师的讲解既是对学生思维的肯定,也是对学生思路的开拓。

三、激励评价,树立信心

心理学指出,积极的情感是人的一切活动的发动者和鼓舞者。教师要营造学生自主发展的英语课堂教学氛围,要能够把微笑、鼓励、趣味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带进课堂,允许学生想,哪怕是异想天开;允许学生说,哪怕是不着边际;允许学生做,哪怕是不合老师的要求。凡是学生能想、能说、能做的,教师就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去体验学生的感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放手让学生主动尝试,自己探索;不代替学生去说出他们自己经过努力能得到的答案;不代替学生去思考,为学生创设思维情境,提供思考机会,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不代替学生去动手操作。而这里所说的不代替是指教师只需适当鼓励,适当引导和适当点拨。这样,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得到迅速增强,就会自始至终地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总之,评价要客观、真实,形式要灵活,方法要多样,评价不但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应以鼓励表扬为主,贯彻促进性原则。要让评价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真正使评价成为推动学生乐于学习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李黎明.对小学英语教学的研究[J].才智,2011(21).

[2]万俊.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新课程(中),2011(05).

[3]赵艳.小学英语教学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1(04).

猜你喜欢

能力培养小学英语
营造小学英语课堂气氛的教学策略研究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趣学理念点亮英语教学课堂探微
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
英语语篇教学的策略探讨
寻求英语课堂对话真实性有效性研究
基于就业视角的中职烹饪专业教学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