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阳修《醉翁亭记》所蕴含的乐文化探析

2018-04-22甘婷聂小会晏名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关键词:醉翁亭记欧阳修

甘婷 聂小会 晏名

摘要:《醉翁亭记》为我国古代著名的散文游记之一,全篇短短几百字却出现了十个“乐”字,“乐”是贯穿全文的主线,表现了作者极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实现了由“小我”到“大我”,由“本我”到“超我”的跨越。“乐”是佛、道、儒三家共同的终极目标,是现代人所希冀和追求的情怀,从老子的《道德经》至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再到钱钟书的《论快乐》,感悟“乐之情”与研究“乐文化”密切相关,《醉翁亭记》的“乐文化”包含着我国古代儒家思想、道家精神、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并与个人性格修养、道德情操密切相关,其文化意义深远。

关键词:《醉翁亭记》;乐文化;欧阳修

欧阳修是庆历五年秋被贬到滁州的,《醉翁亭记》写于庆历六年秋,按照时限分类,《醉翁亭记》可被归入谪贬文学,而欧阳修在滁州之间不但没有因为被贬而意志消沉、忧谗畏讥,反而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短短402字的一篇《醉翁亭记》包含了十个“乐”字,文首写“山行”和“闻水声”都暗寓一个“乐”字,只至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便借“山水之乐”道出全文的主线。下文又承“山水之乐”略微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如入佳境。

初读《醉翁亭记》始觉文辞优美、体材新颖,一个“也”字便使文章充满了所蕴含的自豪、自得、自在、自由之情之趣,再读便体察到作者的心境,学者对醉翁亭记乐文化的研究早期人们认为是“得山水之乐”,也有认为作者是“与民同乐”,同时有认为是“苦中假乐”,表达了作者心中的痛苦和对被贬偏隅的心情,这些说法均有道理,但都不全面,只有深度和了解作品创作前后的背景和发展脉络,尚能发觉《醉翁亭记》之乐是实在之乐、层层递进之乐,最后烘托出作者的超我之乐。

一、山水之乐

喜爱山水是人之天性。欧阳修用简洁的词概括了滁州山水的美景,山水之美由醉而发,山水之乐由醉而生,“醉”是表象,“乐”才是精神的实质,借酒醉之醉体现了欧阳修热爱美并懂得欣赏美的陶然之乐、山水之乐,从日出到云归,从阴晦到晴朗,从野芳幽香的春季,到佳木繁荫的夏日,再到风霜高洁的秋天,水落石出的冬令,“四是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欧阳修用清新明快之景道出了山水之乐,而山水之乐更高的境界,不仅在于自然之美,而且在于人之乐。而欧阳修在写人之乐的同时也提到了“鸣声上下”“林间自在啼”的禽鸟山林之乐,将山水风萃之乐引申到乡土民风之乐,显示了天、地、人三者同一的文化、思想和精神,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天人合一”思想是我国儒家、道家甚至禅宗信奉的重要理论之一,“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实际上化用了《论语》中的“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因此,《醉翁亭记》中山水之乐的“乐文化”蕴含着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文化和精神。

二、政绩之乐

宋代的滁州是地僻人简的地方,正是因为欧阳修勤于政务、关心人民疾苦才有了《醉翁亭记》中所描述的“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面对滁州的太平盛世,百姓怡然自得的生活场景,欧阳修几乎忘却了自己仕途上的烦恼和艰辛,在精神上得到极大的快慰,滁人之所以能安居乐业,往来不绝,怡然自得是欧阳修“宽简治事”的政绩所在,而百姓安居乐业的陶醉正是其“乐”的社会原因。“但有官居沉醉乐,不知何处是他乡”欧阳修的政绩之乐是其被贬后看到百姓安居乐业,“滁人游之乐”而得到的快慰之乐。

三、与民同乐

《醉翁亭记》为我们构建了一副欢乐图,从山水之乐到滁人游乐再至宴饮之乐最后到太守醉乐,而在“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者”之句中,作者将“乐”分为了三个层次,第一,禽鸟饱食而投山林之乐;第二,百姓丰衣足食、安享太平之乐;第三,作者内心深处囊括山水、风物、人情的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前两者均为“小乐”,而后者才是真正的“大乐”,是《醉翁亭记》“乐”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体现。欧阳修曾与百姓一道参加赛龙、祈雨、祭祀等活动,同时,在《醉翁亭记》营造的琅琊游宴中,反复提醒读者“太守之乐”与“宾客游人之乐”的区别,一共提了九次,但是在宴饮时,却强调了没有等级分别,“杂然前陈者,太守宴也。…起坐喧哗者,众宾欢也。”欧阳修在“与民同乐”的过程中反映了一个平民化的真切世界,没有阶级差别,人人自享其乐,使“乐”的内涵进一步升华。“苍颜白发,颓然乎期间者,太守醉也”,太守因何而醉?太守醉于山水美景,醉于滁人之游,醉于宾客之欢,醉于与民同乐,这些均体现了欧阳修的儒家民本仁政思想,“饱而知人之饥,暖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表现了作者乐忧以天下的情怀和远大的政治理想与抱负。

《醉翁亭记》“与民同乐”的思想后来发展为“与贤者同乐”,他在《答李大临学士书》中道“必与贤者共,然后登临之际,有以乐也”同时又是儒家有德不孤,同道相乐等精神的体现,而这一“与民同乐”“与贤者共”的思想又与之前所描述的“山水之乐”的遗世独立不同,将“乐时”推进到了真正的“乐道”阶段,具有乐在社会,乐乎人伦的世俗性和现实性,使遗世之乐与世俗之乐相互渲染形成欢乐热闹的节奏。

四、乐民之乐

在《醉翁亭记》的欢乐图中,最后一句“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民之乐”将整个欢乐推向高潮,欧阳修何以能“乐民之乐”?这与他在治滁时实施“政简刑宽”“礼乐教化”,并很快收到“俗之安闲”的社会效果有关,“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欧阳修所说的“宽”,就是不用苛刑,不主观臆测;“简”,就是政令不繁复琐碎,不扰民;“礼乐教化”,就是“顺民之俗以兴教育”。欧阳修的这些政策使滁州封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得到双丰收,人民“因有恒产,故有恒心”,自然认为其是“民之父母”,而“喜与予游”,欧阳修在《与梅圣俞书》其七中云“某此愈久愈乐,不独为学以外,有山水琴酒之适而已,小邦为政,期年粗有所成,故知古人不忽小官,有以也。”,观此小札,可知其终不能遗弃“傅民百日思,岂取一日醉”的儒家社会责任。欧阳修治滁时实行的政策和其表現的“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的情怀,是孟子民本思想的具体表现,发展了儒家精神的内涵。 同时,《醉翁亭记》整篇结构也借鉴了儒家思想资源:始言地利,次言天时,复言人和,尾言自得之乐。“天时、地利、人和”是《孟子》用语,三者兼得正是先秦儒家所追求的和谐境界,醉翁的“自得之乐”也与孟子“得其本心”这一安身立命的快慰血脉相通,可以说,先秦儒家思想中阐述快乐意义的精神资源,《醉翁亭记》成功地进行了发掘。

五、超我之乐——能达于进退穷通之理

欧阳修是北宋文坛的盟主,其思想的复杂性可见于“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德”“古今学者非一家”,所以“日与滁人仰而望山,附而啖泉,掇幽芳而荫乔木”忘记了世事的烦恼,这种对山水之乐的追求,更多地受道家思想的侵染,欧阳修在后来《答李大临学士书》中也写道“知道之明者,固能达于进退穷通之理,能达于此而无累于心,然后山林泉石可以乐,必与君者共,然后登临之际,有以乐也。” 由乐道忘忧的笼统提倡发展到对明道达理的强调,表明了对道德品格的把握开始了向理性层次的跃入,这种认识上的深化显然包含了对老庄道家和佛教释家思想的借鉴和吸纳,相对于正统的儒家思想,老庄与释教以宗教和准宗教的出世旨意在安顿人心摆拖情累方面有着特殊的优势,“退与进均有为也,不若两忘焉”正是面对外在世界百般无奈转而寻求内在自抑和超越的普遍心理带来了北宋儒释道思想的深刻融合,同样,诗文中的乐观精神也便在其影响下获得了思想认识上的深化,处穷通、临祸福、无愧于古君子,能“达于进退穷通之理”,总之,欧阳修的人生哲学既反映了儒家对人的社会化高度自觉的思想特点,也渗透了老庄对人自然生命追求的强烈意识,是儒家道德人生和道家逍遥人生的高度统一。

另外,欧阳修晚年自号“六一居士”,称其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壶,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这是何等潇洒和悠闲!欧阳修的超我之乐与其个人性格修养、情操也是密不可分的,这一点同时可以从其描写景物的气魄中可以看出,《醉翁亭记》名为写亭,却写“环滁皆山也”将整个滁州及其以外的景物尽收眼底。正是欧阳修这种桀骜不驯的性格和积极乐观的心态造就了他眼中艺术和风景的壮美,况且他对自己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称自己“老骥骨奇心尚壮,青松岁久色愈新”,并在离开滁州之后在《思二亭》二首中写道:“吾思醉翁亭,醉翁名自我。山林本我性,章服偶包裹……”,由此种种可以看出,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表现出来的“乐”是纵情山水、亦醉亦醒的实乐,于进退穷通之理中的豁达向上之乐,而不是什么历代“迁客骚人”寄情山水以派遣胸中郁闷的“戚戚之文”。

六、小结

“乐”是贯穿《醉翁亭记》全文的主线,是《醉翁亭记》的主旨,从山水之乐、禽鸟之乐到滁人游乐、众宾欢乐再到太守乐其乐,但其表现的“乐文化”不是单纯的“自得其乐而乐”,而是与个人的性情修养、治事风格密切相关,正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欲得其乐,必修其身,修身,方能发现乐、欣赏乐、创造乐;欲修其身,必正其心、诚其意,正心诚意方能做到“苦中作乐”、“万事皆可为乐”、“传递乐从而收获乐”;同时“乐”与“乐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醉翁亭记》的“乐文化”又蕴含着我国古代儒家思想、道家精神、“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惟有博学多长、兼容并蓄方能处顺境而做到 “及人之乐”,遇逆境而实现“超我之乐”,入世而“兼济天下”“心怀苍生”,遁世而“独善其身”“淡泊名利”,“进不为喜,退不为悲”“宠辱不惊”,真正达到“以乐日度年”“乐而了此一生”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孙才妹,浅析欧阳修守滁诗文中士大夫情怀的体现[J].铜凌学院学报,2007,01.

[2]王法贵,欧阳修之乐[J].滁州学院学报,2007,09.

[3]李仁生,劉蓓然.解读《醉翁亭记》太守之“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9(03).

[4]程杰,诗可以乐——北宋诗文改革中“乐”主题的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1995,04.

[5]孙桂平,心意跌出的“醉翁之乐”[J].语文建设,2009,06.

猜你喜欢

醉翁亭记欧阳修
《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的比较阅读
快乐的“长工”
来自欧阳修的嘲讽
班门弄斧 唇亡齿寒
浅谈文学翻译中的误译
“历代文话”的接受史意义
勤奋的欧阳修
欧阳修《试笔·学书为乐》
欧阳修拜师
《醉翁亭记》课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