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双修理念下的项目策划思路研究

2018-04-22魏镥

当代旅游 2018年4期

魏镥

摘要:本文以”城市双修”理论为基础,以重庆市渝中区大溪沟为研究对象,强调以问题和目标为城市项目规划新导向,对如何进一步优化城市项目规划思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城市双修;项目策划;优化思路

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让世界为之震撼的中国城市发展奇迹。然而,在这个过程之中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相伴而生,特别是一些老城区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交通拥堵等问题,亟待解决。

2015年,我国城市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在这一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工作理念,会议强调要“强化城市设计,将城市修补工作列为工作重点”,标志着“城市双修”工作理念正式在我国推行。“城市双修”理念是“生态修复、城市修补”的简称。所谓“生态修复”,是指通过运用生态工程学技术,对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功能进行修复,重塑城市生态系统功能与结构。而“城市修补”是指在采取一定的社会管理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对城市多层次空间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和智力,进一步改善城市空间利用,提升城市品质环境。

“城市双修”理念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优化城市社会治理的新举措、新思路。为了推进落实“城市双修”理念,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6年2月下发了《关于深入推进城市执法体制改革改进城市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有序的推动城市修补和机制更新,不断解决老城区在环境品质、空间秩序、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存在的问题。2017年,住建部又专门颁布实施了《关于加强生态修复城市修补工作的指导意见》,更进一步强调对“城市双修”理念的运用,着力提升城市的特色和活力。

一、重庆市大溪沟的现状分析

大溪沟街道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中北部,水陆域面积约1.6平方公里,辖人民村、人和街、罗家院等9个社区。当前,大溪沟面临着城市品质不优、容纳能力有待增强等问题,需要进行“城市双修”,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城市环境品质有待进一步优化。现有的植被数量和品种杂乱,废弃、无法休闲游憩现象明显,影响城市视觉形象。公园建设管理滞后,不同程度存在园区老旧、配套设施不完善、植物景观品质低、公益性不突出、功能分区不完善、公园特色文化缺失等问题;绿化薄弱区仍然存在,街头游园和绿地植物布置过于模式;老旧社区生态环境较差,绿化景观缺失。

(二)城市容纳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部分管网陈旧、老水厂处理工艺落后,供水水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水网互联互通要进一步加强;排水管网多数建成时间较长,亟待改造完善。现状架空线路问题存在恶化趋势,对城市景观影响越来越大。燃气管网老化、腐蚀严重,存在安全隐患;环卫设施落实,公厕建设水平参差不齐;学校用地面积不达标,就学学位紧张;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道路的服务效率较低,连通性较差,有部分支路没有被打通。

(三)城市安全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大溪沟属于典型的山地城区,地域空间十分狭小,地势落差较大,高密度的城市建设对城中山体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部分边坡、堡坎、陡坡岩面裸露、渗水,特别是一些区域存在滑坡等安全隐患;沿江储奇门滨江公园、菜园坝、化龙桥等区域存在部分建构筑物影响河道畅通和行洪安全。必须充分认识到山地城区生态环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在城市建设中尽可能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实现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城市双修”理念下大溪沟项目规划思路

(一)基于城市修补的项目规划重点

1、进一步优化功能结构。针对大溪沟山多地少的现实情况,不断

优化城市建设用地,盘活用好废弃土地。加强绿地和广场建设,把部分废弃土地改为绿地或广场,将质量较差的土地拆除建成公园绿地,改善人居环境。针对停车场不足的问题,要通过拆除旧建筑或者调整农林用地性质等办法,增加停车场用地,改善交通现状。依据现实用地情况,通过规划进一步增加公务服务设施项目假设。提高城市防灾水平,增加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2、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优化渝中轨道网络布局,改善轨道交通服务。完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交服务能力。建设自行车道、旅游巴士、水上旅游码头等特色交通设施。完善支路网及过街设施。完善步行系统及山城步道系统。改善市政基础设施,结合城市现状,对给排水系统、电缆电线、燃气管线逐步进行改造。创新工作手段,增加街道医疗卫生设施和中小幼儿园建设,解决群众就医难、上学难的问题。

3、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加快老街区建设,改造传统民居,保留原有特色元素,植入民俗文化,展示山地民居建筑风貌,打造一个能体现重庆半山老街的典型片段。挖掘优秀历史建筑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展示特色非遗文化。堅持在保护城市本底和格局的基础上适度发展,以大礼堂、胜利巷老街区、马鞍山、滨江创意走廊、山城步道为核心,进一步开展导览系统设置、公共设施建设等提档升级工作,彰显城市时代特色。

(二)基于生态修复的项目规划重点

1、实施山体修复。加强山体区域环境的保护和利用规划,采用刚柔并济的方式,划定城中山体的保护线与协调区范围线,针对保护区与协调区分级制定控制引导措施,对城中山体及周边的建设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控制城市区域的开发强度与环境控制在划定保护控制线的同时,对山体周边建设地块开发强度与建筑高度等提出控制要求,通过控制山体之间、山体与城市之间的视线通廊,建立山城之间的良好关系,使山-城融为一体。

2、实施水体修复。针对大溪沟属于山地城市的现状,在水体修复

上进一步做好“排”和“净”的目标,突出水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重点,大力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渔湾码头沿江环境综合整治、滨水空间综合整治、防洪岸线综合整治以及消落带景观提升等项目规划建设,增强河流的城市景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