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论永乐红釉尊贵的工艺与文化内涵

2018-04-21李勋

景德镇陶瓷 2018年1期
关键词:永乐工艺

李勋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永乐红釉瓷器凭借明朝得天独厚的“重红”的历史背景、精湛的制作工艺与纯正的釉色在众多的色釉瓷器中被尊为最贵的原因。

关键词:永乐 红釉 工艺

永乐红瓷指的是在明朝永乐年间烧造的瓷器。这种红釉瓷器烧造釉色釉色均匀,呈色鲜亮。明朝并非首个烧造红釉的时代,但是是红釉瓷器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王世懋在《二酉委谭》中提出永乐、宣德时期,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的红釉瓷器是极为尊贵的。

一、永乐红的工艺特征

工艺指的是工匠们对物品进行加工使之变成成品的过程。由于需要加工的物件性质的不同,所以工艺的难易程度各异。尤其是对于手工加工的物品来说,从成品之中足以见识其工艺的精湛程度。

朱琰《陶说》中所言:“近代一技之工,如陆子刚治玉,吕爱山治金,朱碧山治银,鲍天成治犀,赵良璧治锡,王小溪治玛瑙,蒋抱云治铜,濮仲谦雕竹,姜千里螺甸,杨埙倭漆,今皆聚于陶之一工。以之泄造化之秘,以之佐文明之瑞。”陶工们在制作红釉瓷器的时候将自己的主观审美加在瓷器之上,但是从流传至今的精品中更可以看出其附着在这种纯手工劳作之上的精湛工艺。

红釉瓷器的制作几乎完全被皇家垄断。永乐红的制作耗时、耗力,而且极其耗费金钱。平常百姓家是无力承担如此昂贵的制作成本,再加上皇家对红色的垄断,使得永乐红的瓷器精品几乎都出于御窑。

明朝君主权利的进一步强化使得陶瓷的生产制度也更为严苛。红釉瓷器的生产有一套完整的制作、管理和使用制度。制作上,将制作程序细致分工,每一步都有专人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红釉瓷器的产量;在管理上,在工匠之间实行严格的匠籍制度,这种手段使得红釉瓷器更好地得以傳承。

御窑集天下制瓷能者于一处,出于此处的陶瓷皆为精品。红釉瓷器耗费皇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成品更是精益求精。对于成品实行的“优胜劣汰”的制度,将有瑕疵的红釉瓷器全部打碎掩埋。在景德镇发现的大量红釉瓷器的碎片可以说明红釉瓷器不仅仅工艺复杂,而且成品率也非常之低。

“物以稀为贵”也恰恰是红釉瓷器地位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

二、永乐红釉尊贵的形成发展

釉指的是在瓷坯上覆盖的一层薄且匀称的玻璃质层。色釉是陶瓷装饰中一种较为普遍且成本相对低廉的装饰手法,这种手段指的就是在透明的釉中加入适量的颜料,使得烧制完成的陶瓷制品呈现其他颜色。红釉瓷器采用的就是色釉的装饰手法。在著名的五大窑中,都是以其特殊的色釉瓷而闻名,他们在瓷器史上的地位也是由此而奠定的。传统的制瓷工匠能否调配出最精纯的颜色凭借的就是日积月累的经验。

在明朝永乐年间,红釉瓷器并非唯一的色釉瓷器,红釉瓷器并非只存在于永乐年间。红釉瓷器的烧制有一段曲折的历史。这种以铜元素为呈色剂的烧造历史最早见于汉朝,但是由于烧制条件的限制,在低温环境下,铜元素并没有完全还原,于是便呈现绿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窑的烧制温度可以达到更高的要求,铜元素便开始真正显现红色。唐代出现铜红色斑,宋代时期的红釉瓷器呈色并不纯粹,由于其中掺入其他的金属元素使得这个时期的红釉瓷器红中夹杂着其他的颜色。这个时期烧制的红釉瓷器被称为钧红,红中泛紫所以也被我们称作玫瑰紫或海棠红。元代著名的釉里红瓷器成色仍然未达到真正的红,釉里红瓷器是用红色的色料在瓷器上把纹饰描绘好以后再上一层透明的釉。这一时期的红釉成色就更为纯正。明朝在此基础之上探索出真正使得红釉瓷器成色更为纯正的经验,于永乐年间烧制的红釉瓷器便是前无古人的精品。

决定红釉瓷器是否为精品的标准便是瓷器的成色。红釉瓷器的烧造难度与明朝同时期的其他瓷器来说难度更大,工序更为复杂,而且成品率更低,龚鉽称其“最难全美费良工”就是最好的写照。

孟春在《余冬续录摘抄》中提到“供上(供给宫廷)”瓷器时提出“故供上磁器,惟其端正合制,莹无瑕疵,色泽如一耳。”明代红釉瓷器的挑选标准如此严苛,再加上精品本就难求,红釉瓷器的身价倍长也就不足为奇。

三、红釉兴盛的历史背景与永乐红釉的文化内涵

明代尚“红”,原因较为复杂。其一,“红色”是汉族崇尚的颜色。明代以汉人的政权取代了元代蒙古人的政权。为体现新朝廷的新气象,稳定民心,化解社会矛盾。新的统治者当然要顺应和恢复汉族的传统,这样才能获得广大汉族人的支持。汉族尚“红”,新朝廷统治者当然要尊重这一色彩。其二,明代国号暗含红色内容。明代国号“明”,常以“大明”相称,“大明”为太阳,其色彩象征便是红色,因而其国号暗含了红色内容。其三,明代帝王姓朱,朱含有红色之意。明代帝王的姓氏,使得他们更对红色别有一番感情。在当时生产力低下的情况下,朱姓统治者面对红色与他们的“国运”的暗合,自然深信不疑,对红色的崇尚,成为了他们维护国家长治久安,传承万代子孙的功利选择。御窑作为为帝王制作瓷器的机构,自然要满足帝王的审美要求,即使这些要求带有极强的功利性。明太祖朱元璋崇尚红色,为后世立下了表率。

古人十分注重“器以载道”的思想。因而,其器物承载着当时的文化观念。我们还能够从永乐红釉的釉色看到明早期审美文化的一些具体内容;从民族的审美追求来看,正发生着变化。永乐红釉瓷的釉色同样如此。

唐宋以来,文人士大夫乃至于帝王追求的是青釉的釉色,因为其具有类玉特性,但是到永乐时期却明显地注重红釉瓷、苏麻离青料的青花、甜白釉瓷等多种瓷器。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华民族的审美追求也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从帝王的审美追求来看,带有较强的功利目的。

明王朝由出身于平民的朱元璋一手缔造,承元之后。为改革元代的弊政,恢复汉族人的传统,缓解阶级矛盾,朱元璋进一步提升了儒学的地位,注重以儒家思想治理天下。当然,为了顺应新的环境变化,朱元璋也对儒家学说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删改,并在科举上实行八股取士。这样的做法,一方面使得程朱理学得以进一步传承,另一方面也使得当时思想较为抱残守旧。明成祖朱棣以叔父的身份,以恢复祖制为名义,夺取了其侄子朱允炆的帝位,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永乐皇帝”。

朱棣夺权的方式,由于其本身不符合封建礼法,他更注重在各方面恢复洪武时期的旧制,以弥补他的“不忠不孝”之名,以此掩人耳目。因而,永乐时期在思想文化方面,紧随洪武时期的步伐。这种思想和风气,使得永乐时期艺术仍然保留着一定“质朴”的风气。同时,由于朱棣皇位取得的曲折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使得他个人对艺术的审美兴趣带有较为浓厚的功利观。这些促成了当时永乐御窑瓷器的特点,并出现早期崇尚白釉,之后崇尚红釉的审美追求。

四、结语

中国瓷器无论是数量还是器型种类数不胜数,但是真正能给人以过目难忘的印象的瓷器却是屈指可数的。红色从视觉感官的震撼力来看绝对凌驾于其他颜色之上。红釉瓷器给人的印象就像是天生的统领者,既不浮夸,呈色亦足够纯正。

猜你喜欢

永乐工艺
彩色笔动起来
新型废热锅炉的制造工艺
船舶上层建筑建造工艺探讨
旧时绿帽送富豪“兄弟”:这变味的恩情你懂的
明朝那套大百科
赏工艺,看杰作再现
萧邦 探寻稀世工艺
穿在身上的火箭工艺
北美武器公司工艺转轮手枪
《永乐大典》流失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