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蒙古城镇化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的实证研究

2018-04-20李佼

财经界·上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方差分解城乡收入差距脉冲响应

李佼

摘要:选取内蒙古自治区自1983年以来30年的城市和农村收入为指标,以收入差距和城镇化率作为变量,进行經典回归模型分析,完成VAR对统计关系的定量研究后,再对结果进行方差分解,结合使用脉冲响应函数,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透视两个变量之间的联系。分析结果表明:两个变量在一段较长的时间范围内彼此间处于动态平衡;收入不平衡程度加深是城镇化进程加快的原因,但并非主要原因;同时,收入差距也会促进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城镇化 城乡收入差距 VAR 脉冲响应 方差分解

20世纪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给我国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全国各地皆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效应。从经济生活方面来看,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都有所提高。但与此同时,城乡收入差距也在持续扩大。从1983年到2013年30年间的财政数据可以看出,自治区在这段时间内,群众收入有了极大的提升,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由1983年的474元迅速提高到25497元,增长50倍左右,对于农村居民而言,由1983年的325元提高到8596元,增长25倍左右。但城乡收入差距比也从1983年的145.85提高到2013年的296.61。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激发了许多社会矛盾, 扭曲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甚至可能会引发社会冲突与政治动荡,最终致使中国经济停滞不前。因此综上所述,本文基于内蒙古1983-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内蒙古城镇化和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关系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一、文献综述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于该方面的观点都集中在,城镇化是导致收入悬殊的关键因素,但是具体两者间的内在联系和普遍规律,尚未有统一看法,仍是众说纷纭。陆铭和陈钊(2004)指出,随着农村逐步向城市过渡演化,会出现两者间收入水平差别缩小的现象。杨继瑞、胡碧玉和宋小军(2005)则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上,认为目前对于我国来说,农民数量过于庞大,农业生产效率得不到有效提高,从而对大力推进城市化改造造成一定的难度 。程开明和李金昌(2006)通过对1978到2004年间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发现了城镇偏向、农村过渡到城镇以及高低收入水平差别三个因素存在的内在联系,具体表现为前两者是导致收入悬殊加剧的原因;后者会反过来作用于城镇化,推动农村向城市过渡的进程。许秀川和王钊(2008)通过Panel Data方式,结合内生动态的理念,在2SLS和3SLS的基础上,深入剖析两者的内在联系,认为两者处于动态平衡的关系,并且一直向着良好的方向前进和发展。周云波(2009)通过知识回顾和致力于当前事实情况,推断出两者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自1978年以来,导致倒U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城市化。潘文轩(2010)认为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掀起了农村向城市过渡演化的浪潮,有越来越多的农村加入到演化的过程中,大力开展生产活动,加大工业化程度,农民从中获益,提高收入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农村群众收入提高幅度较大,但还是落后于城镇群众的收入提高幅度,所以还是不可避免出现了两者的差别慢慢拉开。通过剖析该现象存在的原因,加快农村向城市过渡进程可以极大促进农村群众的收入,同时还可以大大地缓和收入悬殊加剧,但是工业化作用相反。王克强和张中杰(2012)以1997到2010年中国31个省市的平行数据为观测指标,从空间的角度探究造成收入悬殊的原因,地理分布和收入差别存在着明显的正向相关的联系。李长亮(2015)则模仿杜宾模型,以我国2004到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农村向城市过渡可以减小收入不平衡,但是减小的幅度并不大。赫国盛和赵玉(2017)根据1996-2016年相关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协整检验等方法研究了城镇化水平、产业结构等因素对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因素和收入不平衡之间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是维持动态平衡的关系。

综上所述 ,针对城市化和城乡收入差距关系这一问题,之所以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是因为不同的学者采用的方法不同。本文通过经典回归方法——协整关系,来判断两者是否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是维持动态平衡的关系,基于VAR对统计关系的定量研究后,再对结果进行方差分解,结合脉冲响应函数,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透视两个变量之间的短期的内在联系和变化特征。

二、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定和数据来源

城镇化率(UR)的含义是一定时间范围内该国或该区域农村向城市演化的程度。本文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如果UR值高,代表这个区域农村向城市演化的程度高。

城乡收入差距(GAP)用城市和农村群众收入之间的比值来衡量,若是比值小,则代表两者的差异不大。

本文以上述两个指标作为研究的基础,以内蒙古自治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Eviews7.2软件来分析数据。

本文的数据皆出自《内蒙古统计年鉴》,所需指标是30年间的城市居民人数、年末人数总和、城市和农村居民收入。计算的相应指标整理如表1。

为了让计算结果尽量准确,对GPA数据取对数处理——LNGPA,再运用EVIEWS7.2软件分析,结果如图1:

由图可知,城乡收入差距和城镇化率的走势大致相同,二者的变化体现了一定的相关性。

(二)平稳性检验

进行回归处理前,要验证序列是否平稳。利用ADF的方法对单位根进行检查。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变量LNGAP、UR的ADF值分别为-2.134430和-1.408588,以1%作为判断的标准,假设成立,LNGAP、UR非平稳。一阶差分处理后,LNGAP、UR的ADF值分别是-5.616518、-6.564474,符合不大于1%的标准,所以数据在一阶差分处理后的数据平稳,可以判定协整关系。

(三)协整检验

一般情况下,主要采取两种方式验证协整关系,Johansen法和Engle and Granger法。前者主要用来研究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的联系,后者应用在两个变量的分析中。本文选用后一方式更恰当。

在进行验证时,第一步是令UR为解释变量,LNGAP为被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统计的结果如表3:

建立回归方程式:

LNGAP=2.084×UR+4.54

第二步是验证上述结果的残差是否平稳。检验结果如表4:

由表4可知,以5%为判断标准,残差符合平稳序列的条件,由此认定两者具有长期均衡联系,且为正相关。也就是说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会提高城乡收入水平。

(四)构建模型和模型检验

为了研究两者在短期的动态特点,本文用VAR模型进行定量研究。VAR模型的一般数学表达式为:

yt=A1yt-1+…+Apyt-m+B1Xt+…BrXt-n+ε

其中:yt是被解释变量,Xt是解释变量,A1…Am和B1…Bn是参数矩阵,m和n是yt和Xt滞后期的阶数,εt代表随机误差项。

首先需要确定最优滞后阶数。分析结果如表5:

由检验结果可知,阶数等于4时,FPE、AIC和HQ皆满足5%的标准,原假设不成立,所以可以确定该模型的最佳阶数大小是4。对模型进行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

由结果可知,LNGAP和UR的R2分别为0.944和0.927,调整后的R2分别为0.919和0.895,代表该方程预期和实际的较吻合。

若要继续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冲击影响和短期动态趋势需要在对上述结果进行AR单位根检验的基础之上,用脉冲响应函数对UR和LNGAP进行脉冲响应分析。AR单位根检验结果如图2:

上图表明,进行检验的单位根全部在圆的范围内,这代表该VAR模型平稳。

(五)脉冲响应分析

脉冲响应函数的作用是主要变量之外的误差因素对解释变量单位标准差作用之后,解释变量在现期值和将来预测值产生的变化情况。

对上文的VAR模型进行脉冲相应分析,结果如图3:

图3第一部分代表的是LNGPA对本身的作用,由图示可知,在初期该作用产生的影响较强,且为正向,但在前10期减弱,且减弱的速度较快,10期之后比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呈较平稳的正向关系。

图3第二部分代表的是UR对于LNGPA单位标准差的作用,由图可知,在1期没有造成影响,第2期呈现负向变化,且呈在下降,即负向影响加剧,直至第6期出现最低值后长期维持在一个平稳的负向水平。因此可得,UR对于GPA的相应存在一定的滞后期。

图3第三部分代表的是LNGPA对于UR单位标准差的作用,从该部分可知,在初期,UR正向响应大,到第2期时变小,之后再次迅速上升,并在第5期达到峰值,最终趋于比较平稳的正向关系。

图3的第四部分代表UR对本身的作用。在初期为强烈的正向响应,第1期和第2期相差不大,3期之后正向关系持续减弱趋势,7期开始脉冲响应转为负向,这种负向关系持续增加,在11期达到最低值后长时间内仍较为平稳的负向关系。

(六)动态方差分解

为了进一步了解模型中两个变量的动态特征,本文运用Cholesky分解法,处理UR和LNGPA,结果如表7。

由分解结果可知,在第1期LNGPA对于本身的贡献值是1,UR对于LNGPA的贡献值是0,到12期LNGPA对于本身的贡献值下降至66.48%,UR对于LNGPA的贡献值是33.52%。可以看出LNGPA变化的主要因素是自身。

再看UR的响应,初期UR对自身的贡献值较高,为76.13%,LNGPA对于UR的贡献值是23.87%,到了第2期,虽然本身呈现上升的趋势,而LNGAP对UR的贡献有所下降,但2期之后总体上LNGAP对UR影响呈现上升趋势,且在第5期超过50%,这表明UR动态发展的过程中,LNGPA的作用不可忽略。

三、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以内蒙古1983-2013年近30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对内蒙古城镇化与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关系进行了分析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从协整关系角度,可以认为两者是长期均衡的,从VAR和脉冲响应函数角度,UR对于LNGPA冲击后,两者会最终保持负向的平稳关系;当UR受到LNGAP冲击后,最终趋于正向稳定状态;方差分解后,可以看出扩大收入差距的首要原因不是城镇化的加快,但是加大收入水平差距却会促进更多农村向城市演化。

基于以上结论,得到如下政策启示:第一,自治区应继续提高城鎮化,同时要注意避免收入水平差别的加剧,可以建立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让城市带动更多的农村发展经济,使更多的农民得益于城镇化的推进。第二,注重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农牧民的收入来源,让农牧民的收入不再以务农作为收入的单一来源。

参考文献

[1]杨森平,唐芬芬,吴栩.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与城镇化率的倒 U关系研究[J].经济与金融管理 2015.11(1):3-10.

[2]陆铭,陈钊.城市化 、城市倾向的经济政策与城乡收入差距[J].经济研究 2004.6:50-58.

[3]杨继瑞,胡碧玉,宋小军.以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思考[J].经济纵横2005,2(7):18-20.

[4]程开明,李金昌.城市偏向、城市化与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制及动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4):116-125.

[5]许秀川,王钊.城市化、工业化与城乡收入差距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8.12.(12):65-71+111-112.

[6]周云波.城市化、城乡差距以及全国居民总体收入差距的变动——收入差距倒U形假说的实证检验[J].经济学(季刊)2009,4,(8):1239-1256.

[7]潘文轩. 城市化与工业化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0,12(2):20-29.

[8]王克强,张中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12,12.(14):112-121.

[9]李长亮.城镇化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了吗?——基于全国31省区2004—2013年面板

数据的实证分析[J].开发研究 2015, 6(27):

121-125.

[10]赫国盛,赵玉.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5(22):115-119.

猜你喜欢

方差分解城乡收入差距脉冲响应
基于重复脉冲响应的发电机转子绕组匝间短路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实证检验
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
脉冲响应函数下的我国货币需求变动与决定
基于有限元素法的室内脉冲响应的仿真
玻璃气体放电管与陶瓷气体放电管的纳秒脉冲响应特性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