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继承与背叛

2018-04-20赵玉祥

艺术评鉴 2018年5期
关键词:山川优秀奖笔墨

众所周知,中国山水画的学习离不开传统,而对于传统技法的学习,无非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山川的性情和特质、表达自己对自然山川的理解,将自己丰富的情感熔铸于有限的笔墨,从而使观众在观赏作品时,能于有限的笔墨之中见到画家的影子。

从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开始,中国山水画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数次重大变革,发展到以李可染为标志的近现代山水画时,中国的山水画可以说已经是众法兼备、成熟完善了。在这样的情形下,当代中国的山水画家们就面临一个时代性的思考和抉择问题——如何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山水之路?

我一直坚持认为,一幅好的作品,给人感受最深的不是技法是否纯熟,而是画家笔底流淌出了多少情感。

绘画艺术不是简单的模拟和描绘,而应是作者对自身情感及心灵的抒写和表露。简单而无休止的重复只会让人感到乏味和心生厌倦,只有那些贯注了作者真感情的作品才能真正感动读者,才会具有震撼力和引起共鸣。纵观历代名家巨迹,如《溪山行旅》《万壑松风》《富春山居》等,哪一件作品让我们看到的不是作者满满的深情?当面对这些作品时,谁能无动于衷?这正如庄子所言:“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我的老师李宝林先生曾说:“山水蕴藏着人对大自然浑厚、宽广甚至悲怆的情怀,而我要追寻的,则是那几千年屹立不动的大山所展现的沉默和悲壮。我高兴自己终于悟到所要做的……”。这体现的是一个画家宽博的胸襟和气度,而这样的胸襟、气度恰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进的路途。我之所以到人大学山水画,完全是因为受先生人格魅力的吸引。先生与人为善,忠厚待人,话语不多,时时体现的莫不是大山的凝重与浑朴,他的话经常是充满智慧、饱含哲理的。先生的人品画格为我所景仰。即如先生笔下的山水,每每体现的多是厚重与倔强的大山气度。他画中浓厚的笔墨和大量直线的运用,使画面打破常规,宁静中充满勃发的生机。那些貌似笨拙的直线如同先生執拗的性格和质朴的情感,而先生对于小篆线条的运用(如描绘那些盘旋的山势),使画面在厚重中透出灵动,方中寓圆、静中寓动,山的苍劲与水的柔美,和谐而统一。

绘画艺术应随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发展,不能一味重复和摹拟古人。当今的绘画艺术就应该为今人服务,满足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这就要求我们的创作不能脱离现实生活,应该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追寻和挖掘创作的源泉与灵感。所展示的作品要能吸引观众的眼球、抓住观众的心灵,要把山川美的一面通过我们的笔墨展示给观众,让他们从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感应和美的享受。

纵观古今山水画的发展脉络和轨迹,有一个现象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山水画中所展现的地域特性。古代的荆、关、董、巨、黄、王、倪、吴及清初的渐江、梅清、龚贤等山水大家,莫不以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自身所处地域中的一山一水、一树一石,既展现了或雄浑、或苍润的各种不同的地域面貌,形成了享誉古今的地域画风。

一个山水画家笔下所表现的应该是其对自然山川最真实的体悟和心灵关照。要使自己的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我们就不能以一种简单的方法去表现不同的山川风貌,造成“天下山川一个样”的局面。清初伟大的画家石涛和尚说:“我之为我,自有我在,古之须眉,不能生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肠”,这向我们阐明了一个“笔墨当随时代”的问题,而山川也是各具性格和特点的,如五岳泰、衡、华、恒、嵩山,不也是各有面貌而各具魅力吗?试想,如果这五岳生成一个模样,那去过泰山的人还有兴趣去看其它的几座山吗?这让我想起当下已成显学的黄宾虹画学,在我看来并非如人们所肆意夸大的一般神奇和伟大,他对祖国山川走马观花的观照方式、南山北地都一般的笔墨表现,恰恰泯灭了山川自身的性灵和特点。土地是有灵魂的,山川是有性格的,可染先生看到了黄的不足,重写生、师造化而终成一代大家。

一个好的艺术家既是一个传统的继承者,又应该是一个开拓者或叛逆者。我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师承十三燕而开拓出一片完全不同于十三燕的戏剧天地,终成一代宗师,这是在继承之上的一种善意的叛逆。如李可染对于黄宾虹,有继承也有叛逆,最终形成自己的“李派山水”。

任何一个成功的画家都是在善于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加上在自己的思考,不断的改造、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艺术理念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的。

“仰观俯察,远取近求”一直是中国传统山水画家对于自然独特的观察方法,这种方法决定了中国山水画的透视是不定时不定点,任意而游移的心理视野,我们把它叫做“散点透视”。古人为什么习惯于这种观察方法?我想这是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条件所决定的,与当今相比有它一定的局限性。

根据自己多年从事摄影工作养成的习惯,我对中国山水画的观察法有一些个人的理解:即“睁眼看世界”——“摄影透视低远论”。这种对物象的观察方法是将西方绘画透视学理论和中国传统绘画散点透视论有机结合。摄影是现代人比较熟知并且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摄影并不等同于简单的照相,二者最根本的区别在于:照相是对物象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摄影则根据作者的立意对物象进行选择、对画面进行加减处理,让你在面对大自然的真山水时,以一种艺术的真实眼光相对全面的去观照你所要描绘的对象,展示一种特殊的现场感受。摄影透视低远论为我在对中国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中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一直以来,我的作品非常重视现场写生感。在摄影透视低远论指导下创作出来的山水画作,就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特别是利用光影的表现手段为中国山水画添加的全新表现元素,是古人作品中所没有的。利用这一理论创作出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很能满足现代观众的审美视觉需求,能使观众如同身临其境,切身体悟、感受大自然的灵性,获得身心的愉悦。(其实已有一些画家在不自觉的运用这种理念于他们的创作当中,如李可染先生和我的老师李宝林先生的一些作品,常常让我看到对于摄影低远透视的运用和表达,但这是无意识的,偶然的。)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浅见和感悟,不能代表其他任何人。所谓“人无完人”,画也如是,在艺术创作当中,有时一个画家的优点往往可能就是他的缺点,反之,缺点也是他的优点。如金农、黄宾虹、李可染、周韶华等古今贤哲莫不如此。这世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完美无缺的画家,没有缺点可能同时就意味着没有特点、没有个性和面貌。一个好的艺术家、成功的艺术家毕生可能仅仅因为把自身的某一个点发挥到了极致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面貌,所以成功。

绘画艺术最终还是对自身心灵的写照,是自己的道场,休养于斯,安度于斯,贴近生活、感悟生活、师法自然,行乎大道,寻求真、善、美。自然山川万物,“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与无常中觉悟到永恒,在平常中认识到伟大,这是我努力要做的。

赵玉祥

紫云人,现为山水画大家李宝林、王振中先生的入室弟子,中国人民大学画院画家、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贵州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九三社员、安顺市美协副主席、贵州画院特聘画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和省、市美展,并先后多次被《美术报》《书画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贵州美术》《广西画报》及中央书画电视台、贵州电视台、安顺电视台等媒体报道。

2003年5月作品《宁谷》参加贵州省第三届青年美展获优秀奖

2004年7月作品《山村》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贵州区

2008年7月作品参加第二届中国画精品展获优秀奖

2008年9月作品参加贵州省首届美术专业比赛获银奖

2009年4月作品入选“中国画·画中国走进山西”作品展

2009年6月作品《晨韵图》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贵州区优秀奖

2010年9月作品参加贵州省第二届美术专业比赛获铜奖

2010年10月《云山屯晨韵》参加“多彩贵州”书画大赛获优秀奖

2011年3月作品入选《民族百花奖》

2011年5月作品参加中国电信“天翼杯”全国美术大赛优秀奖

2011年6月作品参加“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获优秀奖

2012年10月《宁静的苗赛》入选华盛顿中国文化节美术展

2012年12月作品《暮雪》第三届中国画精品展获银奖

2013年9月《朗月》参加贵州省第三届美术专业比赛获铜奖

2014年7月作品《除夕之夜》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

2015年10月作品《郎德之夜》应邀参加俄罗斯“留存的记忆”国际学术交流展

2015年11月作品《山高水长》获第七届贵州省青年美展金奖

2015年获贵州双十佳称号

2016年10月作品《月光》入選民族双年展

猜你喜欢

山川优秀奖笔墨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
“精彩瞬间”摄影月赛
即景
咏 苔
山川湖海糖丘予你
动豆
首届中国·潇湘法治微小说全国征文大奖赛获奖名单
笔墨厨神
为练笔墨才写荷
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