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体想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20周超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激发提升阅读

周超

[摘 要] 小学语文承载着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重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立足学生本体想象,营造温馨开放的想象氛围,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本体意识,巧妙切入想象环节,填补文本留白,丰富想象空间,这样能很好地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搭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和激情,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把学生带入更宽广的语文学习天地。

[关键词] 激发;本体想象;提升;阅读

小学语文承载着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与语文能力的重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立足学生本体想象,可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插上想象的翅膀,理解语文文本的多元内涵,提升阅读效果,进而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营造氛围激发本体想象

活跃有趣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本体想象热情的主要手段,有助于提升教学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事实证明,在课堂中,如果学生所处的学习氛围和环境轻松、愉悦、活跃,能让学生较为充分地发挥想象,并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以及主动探究。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巧妙地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抓住教材内容中的一些关键点,为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储备更多的感性材料。

借助多媒体设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营造活跃氛围的一个重要手段。如在教学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推敲》课文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想象。如: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先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月夜景色的图片和音乐。通过图片和音乐,给学生直观和生动的视听感受。这对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小学生来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借助多媒体营造和谐、活跃的教学氛围,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教师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然,借助多媒体并不是在课堂上营造活跃氛围的唯一手段,其实,小到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评价、一个动人的微笑,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情绪,成为营造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的有力手段,都可以激励学生大胆思考,助力学生本体想象的生成。

二、培育个性化想象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设置合理的想象环节,对学生理解文本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当前,绝大部分教师的课堂设计虽然也会有意识地进行想象环节的设计,可是很多时候只是根据文本而设计,而非根据学生具体学情设计。这种想象训练没有基于学生个体意识的发展,很难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也很难真正提升学生的本体想象能力。可以说,这样的想象创设毫无价值。因此,教师想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更大的空間。出自学生本体的想象才是有效的想象,才是指向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有效途径。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果让学生自主选择想象的材料、切入点、内容,就能让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且个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激发起更强的学习动力,助推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

如:在教学《九寨沟》一文时,很多教师喜欢在课文导入时设计让学生观看九寨沟的美景图片的环节。但是这样一上来就展示相关图片,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就失去了新鲜感和想象空间。学生本可以通过想象对文本内容产生独特的体验和感悟,这样一来就全部被展示的图片所“消灭”了,学生的想象力很难得到很好培养,更不用说培养个性化的语文学习能力了。所以,教师在教学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体感受,让他们结合文本大胆进行想象。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个性化的想象补充文本内容的留白,通过这种发散式、融合式的学习,让学生在无限的想象中更好地投入到对文本内容的学习中,这才是对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培养。

三、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结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所以,在培养学生本体想象力的时候,教师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一方面,教师主导可以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想象正常进行;另一方面,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小学语文教学最终目标的实现。

但是,在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新课标的内容,只知道放手让学生自主想象,而忽略了教师的适时“主导”,这样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比较松散和无目的的,往往完成不了预设的课堂目标。

如,教学苏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青蛙看海》一课,讲到青蛙到达了山顶这一情节时,有的教师这样提问:“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往上跳,到底有多累呀?请小朋友们想象一下。”

这样的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放手让学生自己想象了,但最终也许学生只能想象出青蛙很累的样子,但到底累到什么样的程度,到底青蛙为什么会累,学生往往无从回答。显然,这样的教学设计并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想象,丰满学生的思维。所以,此时教师的引导就非常重要。教师可以改变思路,这样进行设计:

“小朋友们,平时你们走楼梯,如果走到五楼,你们觉得累吗?”

“如果你们不是走上楼梯,而是一级一级地跳上楼梯,会有什么感觉呢?

“我们一起来想象……”

“登上山顶可能要走几千几百级台阶呢!如果是你们登山,会有什么感觉?”

“登上山顶的路上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困难,青蛙是怎么克服的呢?

“谁来进行想象……”

……

这样的教学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既让孩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课文,也体现了教师适度引导的重要性。

四、巧用留白丰富本体想象

语文学科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内涵,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写者精心挑选编辑的结晶,有的抒发着作者的真情,有的反映事物的特点,有的凸显人物的品质……在这些文章中有很多的留白,而这样的留白,如果光靠教师按照教案讲解是非常无趣的,学生也不容易理解这些留白的真正含义。因此,对于这些留白,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个性化的思考填补这些留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对作者留白的用意和文章的整体内容有更深入的感悟。所以,只有让学生想象,才可以亲近作者,与作者对话,才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真正理解文本内涵。

如,在教学课文《诺贝尔》(片段)时,我们可以增设这样的想象训练:

“诺贝尔实验室设备全都炸光了,面对一无所有的实验室,诺贝尔会有什么想法和举动?请你想象一下,并写一段话。”面对这样的“挑战”,学生们会有很大的兴趣,会纷纷跃跃欲试,他们能积极开动脑筋想象。

对文本进行补白的过程,也是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遣词造句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要想领略语文之美,求得文章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我们必须让学生深入观察,大胆想象,反复品味。只有课文深入学生的内心,学生才能获得真真切切的对文本的感受,而这种感受是独特的、个性化的,是教师与资料的解读所无法替代的。

在语文课堂上,如果能立足学生本体想象,营造温馨的想象氛围,尊重学生的本体意识,巧妙切入想象环节,填补文本留白,丰富孩子的想象空间,就一定能很好地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搭桥,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激情,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把学生带入更宽广的语文学习天地。

责任编辑 万永勇

猜你喜欢

激发提升阅读
激发中职学校旅游酒店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探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