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血透患者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效果探讨

2018-04-20马琴姜小梅

医药前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内瘘动静脉病患

马琴 姜小梅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透室 江苏 苏州215000)

动静脉瘘属于一类安全性强、血流充沛以及感染率小的血管通路。在对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开展治疗过程中,该类型血管通路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值得说明的是,当前医护人员并未对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加以重视,既往常规护理在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上差强人意,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有文献证实[1],对于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使用针对性临床护理,能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了证实该理论真实性,本文对上述命题展开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38例尿毒症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确诊。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男患者25例,女患者13例。年龄区间为22.15~77.84岁,平均年龄为(45.71±2.17)岁。病程区间为1.2~5.4年。平均病程为(3.1±0.8)年。血BUN为15.22~50.24mmolL,血Scr为766.36~1328.41μmol/L。现依照护理方法,分为2组,每组19例。组间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两组受试者均以内瘘血管为通路。透析过程中,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接受早期临床护理干预。详细为:

(1)内瘘护理

内瘘为专有性名词,患者对其不甚了解。医护人员应为病患详细阐述和内瘘相关的概念。让病患认识内瘘。了解护理内瘘的方式。为了避免交叉感染,护理人员在对病患验血过程中,应规避内侧漏洞。并且在使用内瘘以后,按压针眼,不得揉搓针眼。开展穿刺之前,应和患者做好沟通工作,减少患者内心压力,尽量做到一次穿刺成功。以延长内瘘使用寿命。穿刺后,如果发生异常情况,应第一时间上报给医生,并协助其完成处理工作。

护士应择取合理穿刺部位,定期更换,全面降低瘢痕生成率以及内瘘狭窄发生风险。

(2)出血护理

接受内瘘手术之后,病患动脉会向硬化方向转变。血管内压力上升,加上患者在接受透析治疗过程中,使用抗凝药物,如若穿刺失误,就会引起出血。基于此,护士在对病患开展早期穿刺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干预,特别是在每次穿刺过程中,选择穿刺点时均应考虑穿刺点形成血栓以及出血可能,避免定点穿刺。

(3)感染护理

接受血液透析肾脏功能受损,多合并低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等疾病。极易出现感染。因此,护士要做好患者的卫生管理工作,在穿刺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以减少营养流失以及感染发生率。完成内瘘术之后,护士应强化对患者开展吻合口护理力度,同时告诉患者防护方案。每次操作均应遵守无菌原则,禁止在破损皮肤穿刺,杜绝交叉感染。如若发生感染,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医生,后使用抗生素完成处理工作。

(4)血栓护理

血栓为血液透析后在常见并发症,由于接受血液透析者的血管弹性不佳,血液粘稠度高,加上患者同时合并多种基础性疾病[2]。接受内瘘术后容易形成血栓以及吻合口狭窄。对于此,护士应每日检查病患内瘘吻合口情况,同时按照医嘱,对病患使用提升血管弹性药物。护士应告诉接受血液透析患者早期护理方式,告知其血栓形成机制。每天查房时,及时对患者补液,避免出现低血压。观察各个导管通畅性和患者肢体末端血运情况。如果患者的血红蛋白过高,应立即调整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量,避免由于血液粘稠度上升引发血栓。

1.3 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干预前后内瘘闭塞率以及动脉瘤样扩张率。

(2)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3)分析两组生活质量情况,生活质量分数比较使用SF-36表格内躯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情感因子进行评分。分数越高,说明生活质量好。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0.0软件,对计数资料开展χ2检验,计量资料开展t检验,若P<0.05,证实数据存在差异。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情况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

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s,分)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s,分)

注:和对照组相比,*P<0.05.

观察组(n=19)13.24±2.15* 8.99±1.44* 56.48±8.19*对照组(n=19)6.78±2.104.26±1.2031.25±6.62

2.3 两组病患干预前后动脉瘤样扩张以及内瘘闭塞发生率

详细见表3。

表3 两组病患干预前后动脉瘤样扩张以及内瘘闭塞发生率情况[n,%]

3.讨论

血液透析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维持生命的治疗方式,其根据半透膜原理,将代谢废物以及有害物质经对流以及扩散的式排出体外。该法能平衡机体酸碱度,纠正水电解质紊乱[3]。

动静脉内瘘为开展血液透析治疗的辅助性方式,病患前臂远端动脉和临近静脉缝合,形成动静脉内瘘,令动脉血流入到静脉内,为治疗提供足够血液。接受治疗期间如果出现并发症,会直接对治疗结果造成影响。本实验指出,对于观察组病患,开展早期临床护理干预,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内瘘闭塞发生率以及动脉瘤样发生率,提升生活品质。两组相比,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对于接受血液透析病患,开展早期护理干预,能全面预防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安全性强,改善患者生活品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1]张志娟.分阶段护理干预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成形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学,2016,22(6):1046-1048.

[2]任崇,曹艳佩,杨晓莉,等.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血液净化,2017,16(9):631-634.

[3]钱金芳,张浩,郭治宇,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动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J].浙江医学,2017(19).112-113.

猜你喜欢

内瘘动静脉病患
自体动静脉内瘘护理8要点
老年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高频超声监测自体动脉静脉内瘘术后并发症的价值
髓周动静脉瘘1例报告
氨磺必利与喹硫平对老年精神分裂症的诊疗效果比较
肺动静脉瘘38例临床分析及诊治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两种治疗方法对动静脉内瘘穿刺镇痛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