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围性面瘫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和护理的效果评估

2018-04-20王美

医药前沿 2018年12期
关键词:面肌面瘫面神经

王美

(重庆第七人民医院 重庆400054)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面肌麻痹,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损害是该病的主要发病原因,急性突发是其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几个小时或1~2天内达到高峰,患者发病一侧的面部表情运动完全丧失,无法皱眉,无法闭目,口角下垂歪斜,鼓腮漏气,发音困难,进食困难,应及时采取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以免后果严重[1]。

1.资料与方法

1.1 本研究所选资料为本院中医康复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3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19例中,男11例,女8例,年龄为20~76岁,平均年龄(41.4±1.3)岁,左侧面瘫7例,右侧面瘫12例。研究组19例中,男10例,女9例,年龄为21~77岁,平均年龄(42.4±1.6)岁,左侧面瘫8例,右侧面瘫11例。38例患者全部患者经临床肌电图检查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且均为初次发病,病程为1~4周。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瘫面、病程等方面有可比性但差异甚微,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康复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给与抗病毒、消炎活血、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其中主要的药物有叶酸、地塞米松、阿普洛韦、阿司匹林和维生素B1、B12等。

1.3 康复护理方法

1.3.1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由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详细解说,内容包括:该疾病的发病原因、发展过程、治疗护理方案、预后等相关情况,目的是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和不良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最终积极配合治疗,以求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1.3.2 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急性期按摩及恢复期功能锻炼等早期康复治疗及护理。具体做法为:(1)急性期按摩,患者就诊当天迅即对其患侧肌肉进行按摩,首先用热水将患者的整个面部擦洗干净,用拇指蘸取少量的50%乙醇“从面部分3条线反复进行按摩,第1条:耳前区沿发际向上到病人的前额;第2条:从耳前区斜向上至眼角,再由耳前区水平到鼻尖;第3条:从耳前区斜向前至口角,注意力度要适中,动作要轻柔,以充分刺激肌肉组织”[2],按摩到患者的皮肤发热为止。(2)恢复期功能锻炼,患者发病第2周后,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照着镜子自己进行面部肌肉功能恢复训练,其内容为用力皱眉、抬眼、闭眼、反复循环,鼻孔尽量缩小,最后再进行唇部运动训练。

1.4 评价指标

1.4.1 按照自行设定的简易记分法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观察额纹、皱眉、闭眼、吹哨、鼓腮、微笑和在示齿、静止时分别看鼻唇沟、人中等10项”,各项的得分设定为:满分3分,面肌运动弱得2分,面肌稍有运动得1分,面肌无任何运动得0分。完全恢复视为优(27~30分),部分恢复视为良好(21~26分),稍有恢复视为一般(20分),无回复视为差(0分)

1.4.2 肌电图检查 全部患者在病发3天内及4周后进行面神经肌电图检查。

2.结果

研究组患者19例在经过临床简易记分变化治疗4周后,功能得分和疗效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两组治疗护理前后简易记分变化对比

3.讨论

3.1 所谓的周围性面瘫,其实就是面神经炎、面神经麻痹的通俗说法,该病常见多发,尤以冬春为多,气候变化不定,寒冷吹风刺激,周围性面瘫患者比任何季节都多,其主要原因是天气变冷,很多人长期饱受寒风对面部的劲吹,面部因孤独的冷冻刺激而引起局部营养神经血管痉挛,进而引发神经组织缺血水肿最后导致特发性麻痹。其中感染率大约可占的43%。最常见的感染性病变的引发原因大多是因为面神经和感觉神经节内的带状疱疹(原来是出于休眠状态的)被激活。同时,腮腺炎、脑膜炎、猩红热、流行性感冒、疟疾、多发性颅神经炎、局部感染等也可能引发周围性面瘫,迷路炎、乳突炎症以及中耳炎也可引发该病。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发现自己有该病的嫌疑,可以首先进行自我检查,内容为:一侧耳后或面部是否疼痛、额部皮肤皱纹的相同程度、眉目外侧的对称程度、眼睑有无抽搐、肿胀、眼结膜有否充血溃疡、是否有流泪、干涩、酸、胀等症状,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有无耳鸣、耳闷等听力下降问题,以及鼻唇沟有无变浅、消失或加深情况,再有就是患者的面部发紧、僵硬、麻木或萎缩等情况[3]。

3.2 目前的医学界研究认为,面神经损害平面的高低以及轴突变性的程度决定了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症状,症状越明显,治愈难度越大。比如Bell麻痹患者,大约有15%以上可能为神经变性以及神经内膜破坏,其恢复通常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而且还存在“再生纤维的错位生长引起面肌痉挛、联动运动、鳄鱼泪等多项后遗症的出现”。

3.3 现阶段,周围性面瘫疾病的治疗主要以药物和理疗为主,兼以针灸治疗[4]。相关研究认为,对急性期患者实施按摩可促进患者面部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对恢复期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防止患者的面部肌肉萎缩:可矫正面神经麻痹患者的肌肉萎缩。本研究结果表明,功能得分和疗效满意度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功能恢复锻炼及指导患者学会自行按摩锻炼,是早期康复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面肌恢复意义重大。

[1]金艳芳,护理因素对周围性面瘫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3,18(24):135-137.

[2]刘晓岚,林志瑜,周围性面瘫的中医护理[J].中医药导报,2014,13(71):87-89.

[3]范宝娣,急性周围性面瘫患者的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年7月第5卷第14期.

[4]麻丽华,梅花针与针灸结合药物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14,58(36):334-335.

猜你喜欢

面肌面瘫面神经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浮针治疗面神经麻痹的研究进展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刺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研究进展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蒙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疗效观察
面神经麻痹80例的护理干预体会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针刺合电针疗法加TDP照射治疗周围性面瘫30例
综合方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3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