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直肠癌对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感染症状的改善作用评价

2018-04-20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四川成都610000

医药前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分化腺癌开腹直肠癌

(成都市温江区人民医院普外科 四川 成都610000)

梁启飞 尹小彬 陈剑锋 王波(通讯作者)

直肠癌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肠道恶性肿瘤疾病,而造成患者发病的因素包括蛋白质、动物脂肪摄入过多,食物纤维摄入较少等,早期直肠癌的发病症状不明显,因此发现过晚,治疗不及时等,都会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选择科学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有重要意义。部分临床研究认为,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不仅会影响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还会影响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善[2]。为明确不同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及感染症状的影响,本研究选取78例直肠癌患者,给予不同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探讨适合在临床上推广的有效治疗方案。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8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B组(n=39)。A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53~76(64.7±4.3)岁;低分化腺癌7例,中分化腺癌20例,高分化腺癌12例;B组:男25例,女14例,年龄55~77(65.1±4.2)岁;低分化腺癌6例,中分化腺癌20例,高分化腺癌13例。研究纳入对象均经临床确诊为直肠癌,且所有患者都符合相关的医学伦理要求,并签有知情同意书。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存在严重的身体脏器功能障碍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A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全麻后取截石位。在患者腹部正中行手术切口,逐层打开患者腹腔,明确直肠周围病变部位与肿瘤浸润状况,是否存在淋巴转移。对各结缔组织、肠系膜进行钝性分离和切除,冲洗消毒后再缝合手术切口。B组采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气管插管全麻处理。在患者腹直肌两侧外缘行弧形切口,植入操作器械,使用超声刀切断左侧结肠腹膜,断离肠系膜动、静脉,逐层分离直肠系膜脏、壁层,游离直肠后,根据肛门与肿瘤的间距,确定直肠远端预切缘。采用灭菌蒸馏水清洁远侧肠道,使用腹腔内线切割吻合器离断肠腔,扩大髂棘穿刺孔,置入保护套,在乙状结肠区域距肿瘤10cm左右处离断肠管,利用保护套取出瘤体,彻底清除肿瘤周围区域的淋巴结。收紧荷包,再建人工气腹后,进行结肠—肛管吻合,并在吻合切口处引流置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IgA、IgG、IgM、IL-6、TNF-α、CRP水平。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处理数据,计数与计量数据用(n,%)和(±s)表示,分别用χ2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免疫球蛋白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两组的免疫球蛋白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明显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n,±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比较(n,±s)

IgA(U/ml) 术前153.5±26.2154.7±28.5>0.05术后132.1±28.3153.8±28.9<0.05 IgG(U/ml) 术前134.6±22.6135.1±23.4>0.05术后116.1±24.5129.4±24.8<0.05 IgM(U/ml) 术前174.6±26.5175.3±25.5>0.05术后133.4±27.2161.9±25.3<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术后1天及1周的炎症因子水平都明显高于术前,B组除TNF-α水平高于A组外,其他炎症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s)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n,±s)

CRP(mg/L) 术前5.3±2.25.2±2.4>0.05术后1天108.5±26.372.6±20.1<0.05术后1周82.6±20.861.3±22.5<0.05 TNF-α(pg/ml) 术前28.6±10.729.3±10.2>0.05术后1天32.4±11.239.2±11.5<0.05术后1周17.5±10.923.1±10.5<0.05 IL-6(pg/ml) 术前21.0±9.621.3±9.8>0.05术后1天96.6±21.179.6±18.2<0.05术后1周62.3±14.254.7±12.3<0.05

3.讨论

直肠癌作为肠胃恶性肿瘤疾病中常见高发病,不仅会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常用的治疗方式为手术治疗,而外科手术又极易损伤患者的身体,导致患者出现各种应激反应,引起免疫抑制,不利于患者术后身体恢复[3]。腹腔镜手术作为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的微创手术,将其用于治疗直肠癌,不仅创伤小,出血量少,且不易造成术后感染,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4]。

本研究以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给予患者不同的手术治疗,结果显示B组术后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高于A组,说明腹腔镜手术对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影响较小,对其免疫功能造成的损伤较轻,有利于促进患者术后的恢复。另外,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天及1周,B组患者除TNF-α水平比A组高,其余炎性因子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主要原因为患者的炎症因子(IL-6、TNF-α、CRP)水平在一段时间内的上升,可起到抵抗感染的作用,但持续性升高,会损伤患者的身体脏器,加大患者感染率[5]。

综上,直肠癌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减轻患者应激反应,减少炎症因子的分泌,降低患者术后感染率,利于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1]曾志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与传统开腹直肠癌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3,19(22):25-26.

[2]周冰.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免疫功能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1):1983-1984.

[3]李松伟.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生理反应的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7,23(01):27-28.

[4]江志远,钟武,高枫,曹云飞.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老年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9(12):905-908.

[5]刘晶晶,刘莹莹,段乐乐,陈树,胡翰佳.不同手术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感染与免疫功能的影响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1):2556-2558.

猜你喜欢

分化腺癌开腹直肠癌
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癌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分析
结直肠癌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与临床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直肠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研究
2018年第3期继续教育选择题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COXⅠ和COX 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