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产妇头位难产诊断中新旧产程图的对比分析

2018-04-20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妇产科江苏苏州215000

医药前沿 2018年12期
关键词:头位难产初产妇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医院妇产科 江苏 苏州215000)

陈茜 尤青(通讯作者)

基于上世纪末临床诊断中针对头位难产型初产妇的诊断标准渐变宽松,当前临床实践中过度诊断头位难产型初产妇情况逐年增多,由此提高临床过度医疗概率,究其原因可能是基于以往弗里德曼氏产程标准下,临床诊断医师易作出潜伏期延长、产程缓慢等结论,由此给予患者产前辅助、催产素、人工破膜或剖宫产等措施,然过犹不及,反使临床妊娠结局恶化[1]。而随着医学理论深入发展,新产程标准(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得以提出,逐步改善头位难产型初产妇过度诊疗现象[2]。针对此,本文将以2016年2月—2017年5月本院所收94例头位难产初产妇为例,就新旧产程图在其中的应用价值展开简要对比分析,实验详情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6年2月—2017年5月所收头位难产型初产妇为例,依照乱数表法从中择取94例进行对比实验。其中,对照组47例,患者年龄19~38岁,平均(27.14±2.93)岁;实验组47例,患者年龄21~36岁,平均(26.25±2.17)岁。二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别(P>0.05)。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入组产妇均为首次分娩且为单胎妊娠;入组者均无任何并发症或病理产科情况。

1.2 临床诊疗方案

予以本次实验所有参与组患者常规监测,包括其胎头下降度和宫口开放度等,同时实时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其胎儿情况。

47例对照组患者遵照旧产程图模式。其中,活跃期起始标识点为患者宫颈开口扩张度为3~4cm,依照产程曲线流程图将其分为两个阶段,即潜伏期与活跃期。其中,Y轴表示产妇宫口开放度和其胎头下降度,以cm为数值单位;X轴表示时间,以h为其数据单位。阴道检查和数据记录间隔时长为1小时左右,在此过程中应注意活跃期产妇宫口开放速度应大于1.2cm/h。

另47例实验组患者遵照新产程图标准。其中,活跃期起始标识点为患者宫颈开口扩张度为6cm左右。初产妇活跃期阻滞判别标准:无宫缩异常:初产妇已破膜且其宫颈开口度已达到活跃期起始记录点;扩张阻滞时长大于4小时;伴不等水平宫缩异常现象:初产妇宫颈开口度已达6cm;且其阻滞时长大于6小时。

1.3 观察指标

对比二者产程时长和妊娠结局。

1.4 统计途径

2.实验结果

2.1 二者产程时长对比

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相较对照组更长,且其活跃期明显短于对照组;与此同时,实验组第二产程时长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有P<0.05。详见表1。

表1 二者产程时长对比(±s,min)

表1 二者产程时长对比(±s,min)

实验组47355.12±125.47162.28±106.3362.35±18.99 5.93±2.01对照组47322.41±121.36213.47±100.7670.56±22.10 6.33±1.96 P<0.05<0.05<0.05>0.05

2.2 二者妊娠结局对比

实验组产妇剖宫产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前者阴道分娩例数显著高于后者(差异均有P<0.05)。详见表2。

表2 二者妊娠结局对比(n,%)

3.实验小结

于初产妇中难产发生概率相对较高,如不采取有效处理则极有可能给产妇和围产儿造成较大危害。因而,于临床产科防治中应着重处理初产妇难产问题。头位难产究其原因主要是产妇胎儿体重相较正常水平更高,由此导致其头盆不称,进而出现胎位异常现象。针对胎位异常产妇,如无及时处理措施,则造成产妇头位难产。于产程图中,头位难产表现为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相对更长,且其宫颈口达到活跃期时间间隔伴有不同程度的延长现象,由此提高生产过程中风险事件发生概率[3-4]。本次实验中,经新产程图模式后,实验组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相对对照组更长,而前者第一产程活跃期明显短于后者,且其构成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均具有P<0.05,究其原因主要基于新产程图关于产妇活跃期起始点的改变。由于于新产程图中产妇活跃期起始点相较旧产程图中延缓,由此减少了以往临床中依照旧产程图相关标准所作的产程延缓的诊断情况,进而降低了因此致使的难产过度诊断事件,避免过早进行临床干预,优化妊娠结局[5]。本次实验中,实验组产妇总计28例采取引导分娩模式,12例采取剖宫产,而对照组总计16例采取阴道分娩,19例采取剖宫产,相较而言,前者妊娠结局明显优化;与此同时,实验组阴道助产例数略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采取新产程图后,可于一定程度上改善临床阴道助产事件。

综合以上可知,相较旧产程图而言,新产程图因其活跃期起始点相对延长进而将产妇第一产程潜伏期时长延缓,且缩短了其活跃期时长,由此优化临床过度诊断现象,与此同时,新产程图应纳入后可有效优化妊娠结局,降低剖宫产概率,一定程度上减少阴道助产事件。

[1]武璁,王静敏,汪素坤.新旧产程标准对分娩的影响[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05):603-604,607.

[2]贾晓婕 ,郑丽君,陈妙芬.改良新版产程图对自然分娩的作用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8(02):43-45,51.

[3]席亚娟,王艳琴,张泽华.新产程标准下产程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刊,2016,51(08):110-112.

[4]徐静,陶景蕊,付君霞,等.新旧产程图在巨大儿阴道分娩中的临床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1):79-80.

[5]石琪,漆洪波.新产程图的深层解读及其临床应用解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16,32(03):163-165.

猜你喜欢

头位难产初产妇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先娩后肩法在肩难产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中应用徒手旋转的可行性研究
奶牛难产的诊断与应对措施
母猪难产的成因、判定及处理
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用于头位难产的临床价值
无创分娩应用于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头位难产产妇临床诊断与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