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常规化验结果的临床分析

2018-04-20杨美荣

医药前沿 2018年12期
关键词:胆碱酯酶胆汁酸肝炎

杨美荣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民医院 云南 保山678200)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肝损害,属于慢性进行性肝病,病理上常以肝细胞广泛变性、坏死等代之以增生的纤维组织,患者的肝脏逐渐硬化而发展成为肝硬化,在我国临床上较为常见,若不及时诊断和治疗,患者晚期常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癌变等严重并发症[1]。近年来,我国肝炎后肝硬化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对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对于肝硬化的早诊断、早治疗显得极为重要[2]。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60名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常规化验结果,并为深入的研究提供相关依据。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本院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内接收的肝硬化患者中,随机抽取60名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然后选取同期来本院接受健康检查的60名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所选研究对象均经过肝脏B超、肝功能检查确诊为肝硬化,并排除恶性肿瘤疾病患者、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患者、精神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承诺书,本研究已获我院批准。观察组中,男39例,女21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5例,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3例,乙型合并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12例,年龄35~62岁,平均年龄(48.5±13.5)岁;对照组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49.5±16.5)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肝功能、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采血当日患者应空腹8h以上,抽取患者静脉血后进行检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检验后的各项指标情况,包括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等。

1.4 统计学方法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纳入SPSS20.0软件中进行统计与分析,计量资料例如患者检验后的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等对比采用t检验,以(±s)表示,若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检验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

由表的数据分析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病,常会导致患者肝脏细胞纤维增生,从而导致病变和坏死,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肝脏功能。引起肝硬化的病因很多,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硬化、代谢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硬化、营养不良性肝硬化、隐源性肝硬化等,其中,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又可以分为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丙型肝炎后肝硬化[3]。在我国临床上,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较为常见,早期肝硬化无显著的临床症状,因此导致患者往往容易忽视疾病,造成疾病的发展和延伸。肝硬化中晚期患者常表现为肝功能严重损坏,并可能导致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

相关文献表明,血清胆固醇可以作为肝功能受损情况的反应目标,因为血清胆固醇来自于肝脏,当患者肝脏功能受损时,就会导致其水平显著降低[4]。而且当患者的肝实质细胞受到破坏时,患者血清中的血清胆碱酯酶活动也会降低,同时,白蛋白以及血清胆碱酯酶也能够反映出肝脏合成蛋白质功能的强弱[5]。总胆汁水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当患者肝硬化时肝细胞坏死会导致肝功能下降,从而肝细胞摄取总胆汁酸的能力也会下降[6-7]。因此,临床上常将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总胆汁酸水平作为检测患者肝功能水平的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检查后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综上所述,血液化验指标可以检测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受损的情况,能够为肝硬化程度评估提供标准,肝硬化患者总胆汁酸水平会升高,而白蛋白、血清胆固醇、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均会降低,临床价值较高,可以准确的诊断疾病,并促进患者的治疗,值得推广使用。

表 两组患者检验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s),n=60]

表 两组患者检验后各项指标情况对比[(±s),n=60]

(mmol/L) 血清胆碱酯酶(U/L) 总胆汁酸(umol/L)观察组 28.49±4.312.68±0.522148.69±78.7463.29±10.83对照组 52.84±7.395.39±0.767618.43±118.462.87±0.85 t22.04722.795297.86243.082 P0.0000.0000.0000.000组别 白蛋白(g/L) 血清胆固醇

[1]姚玉淑,曲君君.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4):76-77.

[2]贾红丽.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68):181-181.

[3]李莺,秦彦荣.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检测118例的临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17,24(4):389-390.

[4]郭春梅,李玉梅,刘佃香.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0):27-28.

[5]毕景月.肝炎后肝硬化患者90例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分析[J].当代临床医刊,2016,29(6):2665-2665.

[6]孙艺峰.肝炎后肝硬化42例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7):84-85.

[7]袁玲珠.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检验结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21(62):144-144.

猜你喜欢

胆碱酯酶胆汁酸肝炎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总胆汁酸高是肝脏出问题了吗?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战胜肝炎,沿需努力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华南胡椒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胆碱酯酶活性研究
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检测胆碱酯酶的临床意义分析
新生儿胆红素和总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