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2018-04-20蒲伟

医药前沿 2018年12期
关键词:死亡率体温腹部

蒲伟

(重庆市九龙坡区第二人民医院急重症医学科 重庆400052)

多发伤已经成为全球公认的健康问题之一,在各类死亡率中占比12%,是造成36岁以下人群死亡的最重要因素之一[1]。在多发伤中,涉及两个及以上的解剖部位损伤日益增长,其伤情复杂,再加上患者的内环境紊乱,容易出现创伤三联征,即:低体温、凝血障碍和酸中毒,进一步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2]。我院对既往收治的80例多发伤患者的急诊救治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其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其中男55例,女25例;年龄19~65岁,平均(35.8±4.4)岁;受伤情况:45例为交通事故伤,15例为坠落伤。合并脊柱骨折及脊髓损伤15例、颅脑损伤10例、腹部损伤20例、胸部损伤5例、骨盆及四肢多发骨折8例、其他合并伤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比、年龄、受伤情况比较上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外科常规抢救,主要是通过药物与输液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处理,患者入院后先进行药物注射,保持患者在休克状态下行一期手术,手术内容主要是修复解剖创伤,术后转入ICU继续行抗休克、抗感染、纠正紊乱电解质等治疗。观察组给予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抢救,对患者的出血与污染进行处理,并将手术控制在1.5h内,对于创伤部位不同的患者手术操作略有不同,待患者病情稳定后,结束一期手术。于72h内对患者进行二次手术,对于腹部创伤较大或伤及主干大血管的患者,要尽快对其进行修复,如情况危急,可先对患者进行插管,若损伤胰腺,则需要对患者进行胰管闭锁,甚至切除胰十二指肠。值得注意的是,在一期手术时只对患者的出血与污染进行处理,只有一期手术结束后的72h内进行的二期手术,才对患者的胃肠进行重建,并且短时间内完成手术关胸[3]。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体温恢复时间、出血量、凝血酶原(PT)恢复时间、DIC(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发生率和死亡率[4]。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死亡率比较见表

表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死亡率比较(±s;%)

表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和死亡率比较(±s;%)

分组 例数 体温恢复时间(h) 出血量(L)PT恢复时间(h)DIC发生率(%) 死亡率(%)对照组4018.24±1.87 2.45±0.25 27.12±15.5 24(60.0)10(25.0)观察组407.63±1.24 2.05±0.0111.44±5.884(10.0)2(5.0)t/χ²22.573.898.6612.314.76 P 0.000.010.000.000.00

3.讨论

损伤控制外科(DCS)是多发伤救治中常用的一种处理手段,包括早期简化手术、ICU复苏和分期确定性手术三个阶段,该手段更加注重患者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强调稳定和恢复患者的生理机能,并纠正紊乱的内环境,能有效提高看似无望生存的严重多发伤损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5]。早期简化手术是指应用简单的方式,对患者的出血情况和外伤污染进行简单处理,迅速有效的对腹腔进行检查,以保证在短时间内达到控制出血和污染的目的,随后对患者进行下一阶段的处理。ICU复苏的目的是最大限度的保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给予患者呼吸支持,纠正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还要对患者的其他损伤进一步进行检查。待患者完成ICU复苏后,可进入第三阶段,即分期确定性手术,该阶段通产在患者的首次术后1~2d内进行。本次研究发现,采用损伤控制方法能有效恢复患者的生命体征,纠正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尤建权,钱海鑫,戴佳文,等.损伤控制外科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4):443-445.

[2]王定淼,朱金荣,陈勇,等.损伤控制外科在重症高处坠落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9):185-186.

[3]黄道斌,韩圣瑾,周正武,等.损伤控制理念在急诊肝破裂治疗中的临床应用[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4,26(6):510-512.

[4]木伍里.损伤控制理念在肝脾破裂急诊手术中应用效果分析[J].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2017,11(3):244-247.

[5]马跃,康新,常学峰,等.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在严重腹部创伤中的应用[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6,25(5):560-562.

猜你喜欢

死亡率体温腹部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腹部创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走路可以降低死亡率
春季养鸡这样降低死亡率
新冠肺炎的死亡率为何难确定?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急性烂鳃、套肠、败血症…一旦治疗不及时,死亡率或高达90%,叉尾鮰真的值得养吗?
Gardner综合征的腹部CT表现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