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
——北京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创新举措

2018-04-20冯安华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活动课纲要开放性

本刊记者 冯安华

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是北京市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张名片,彰显首都教育独特魅力,初步解决了学校内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方式单一与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日趋多样化之间的矛盾。

北京市重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建设。北京市许多中小学校十几年前就开展丰富多彩的不同层次的活动,如人文类、科技类、艺术类等综合性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北京市在市级层面加强了对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建设的指导。

在2015年6月,北京市教委启动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这是北京市根据中学生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结合首都特色与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而采取的教育改革新举措,是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化与提高的升级版。初中开放性科学活动是由北京市教委统一组织实施,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征集一大批北京地区高校、科研院所、科博场馆、高技术企业开发科技教育活动项目,大规模引进社会教育资源进入教育供给侧,为全市初中校七、八年级学生提供面向未来的社会大课堂开放式教育服务。

图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

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符合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世界各国的中小学也都在探索根据自身教育体制和教育资源特点,通过利用如文化、科技、历史等社会教育资源,增加课程资源等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弥补学校教育不足。如美国,100多年前博物馆就有了专门为中小学生开设的博物馆课程。2010年,美国博物馆协会编写出版《一个精神的联盟:博物馆和学校的合作》,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

北京市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符合2017年9月教育部修订颁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精神。《指导纲要》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指导纲要》强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自主性、开放性、实践性、连续性,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课程的实施及评价进行了规定,为中小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提供了具体指导。

北京市专门建立了市级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和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平台,实现学生网上自主选课、记录课程学习情况等功能。在课程评价方面,北京市以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学习情况纳入中考学科成绩认定为引导,促进学生走出学校小教室,走进社会大课堂。

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课程涉及领域广泛、视角多元,保证了活动项目的丰富性和开放性、学生选课的趣味性和发展性、活动内容的前沿性和综合性、学习过程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以及学习获得的创新性和持续性。

三年来,北京市通过一系列完善的制度机制建立,使初中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平台,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师生获得感明显增强,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猜你喜欢

活动课纲要开放性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初中英语开放性探究式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践探索
一图读懂这本《学习纲要》
活动课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解读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三维”纲要促转型 竞进提质再跨越
寻求开放性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