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对策研究

2018-04-19赵玲玲

新课程·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现状分析班级管理

赵玲玲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使得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人们对于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水平也逐渐重视起来。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人生教育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的班级管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需要对小学班级管理对策进行有效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班级管理作为学校进行管理的关键构成,科学的班级管理能够使教学有序进行,确保教学高效进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新课程背景下,要重视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

一、小学阶段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

首先是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理念仍需改善。班主任的工作内容具有很强的综合性。通常情况下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教师需要具备双重身份,既要是科目的教师,还要对班级进行有效管理。合格的小学班主任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一般参加教育的工作时间与其经验成正比,因此,在以往的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在实施管理时主要是根据经验来进行的,没有足够的科学理论支持。并且现阶段小学的班主任教师越来越年轻,教师在班主任方面的理论教育存在不足之处,并且教育经验也不够,所以,班主任的管理理念还需要改进。其次是班主任的工作量相对较多,教学和管理无法得到平衡发展。因为,班主任一方面需要保证教育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兼顾管理任务,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比较难以把握的。目前小学的班主任很多时候都要面对很多的管理内容,而教学的考核也具有很大压力,造成班主任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管理当中。

二、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对策分析

(一)教师要尊重班级的每个学生

在班级中,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组成,也是进行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所以在班主任实施管理的过程中要尊重每个学生,平等看待学生。尤其是在小学时期,学生的品质与学习的习惯正处于培养的关键阶段,更需要教师重视和保护。并且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班主任还要重点关注个别教育,正确看待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对于那些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需要进行严格的要求,避免出现骄傲自满的心理,也要进行适当的鼓励,让他们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对于班级的后进生,班主任首先要尊重其人格,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保持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激发这些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具体的班级管理过程中,因为小学生都是较为单纯的,班主任要给予他们充分的尊重与信任,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管理的過程中得到进步和提升。

(二)科学培养班干部,发挥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班主任在对各种班级事务进行处理的过程中,一般班干部都会进行有效的帮助,也就是说班干部的水平对于班级管理的效果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可以说班干部是将班主任和学生联系在一起的纽带。因此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根据需要科学培养班干部。首先,在对班干部进行选拔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公平和公正以及公开的前提下进行,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体验到自身的责任。其次,教师需要重视提升班干部的各种能力。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对班干部工作的情况进行科学的检查,检查其工作的具体情况,有没有出现疏漏情况,对于出现的不足之处要尽快纠正,这样来提升班干部的各项能力。最后,班主任还要关注对班干部平等与服务意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知道自己并没有高人一等,其工作主要是给班级的良好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

(三)通过情感教育保证管理的有效性

情感教育是现阶段教育界比较认同的教育手段。情感教育指的是教师利用和学生之间在情感方面的沟通与交流,让学生能够对教师敞开心扉,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进行情感教育的教师需要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重视学生情绪的变化,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班级进行人性化管理。比如,在对班级的规则进行确定时教师要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征求学生具体的建议与要求制定科学的班规,对于那些对学生情感具有伤害的规定要及时修正。这样通过情感教育使得学生更具依从性,各种管理制度实施起来更加顺利。

(四)师生共同制定班规,教师要挖掘班规具有的激励因素

班级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班级管理不到位一般都是由于没有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得班级没有构建良好的氛围,班级凝聚力不足。因此,制定科学的班规对于班级的良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要制定符合班级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明确相关的奖惩制度。例如,学生如果在课堂中顶撞教师需要怎样处理;学生如果在学习中获得进步会得到怎样的奖励等等,教师要将这些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定,使得学生通过这些制度能够对自身的行为进行科学的约束。其次,在制定班规的过程中需要学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保证制度符合学生的需要而且能够起到管理的作用。防止教师单方面制定的班规存在不合理的情况,通过学生的参与,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提升集体意识,提高班级的凝聚力,进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班级学生整体都能够得到科学的发展,树立良好的班风。

总之,小学阶段的班级管理是比较重要的内容,需要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以及新课程的要求实施班级管理,通过情感教育,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管理工作更容易实施,推动班级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潘世昌.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的提升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2017(4):179.

[2]覃现芳.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分析[J].新校园(中旬),2017(2):181.

猜你喜欢

新课程背景现状分析班级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