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

2018-04-19鄢爱珍

新课程·中旬 2018年2期

鄢爱珍

摘 要: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好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对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从营造氛围、勇于质疑;现场演示、激发质疑;教给方法、学会质疑等方面入手阐述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

关键词:勇于质疑;激发质疑;学会质疑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增加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增加此部分内容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解决老师、别人提出的问题固然重要,但是能够发现新的问题,提出好的问题更加重要,因为这是对创新性人才的基本要求。那么数学课中怎样培养学生质疑问难?本人在教学中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营造氛围、勇于质疑

小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产生质疑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所以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平等、宽松、活泼的环境之下,在教师的关怀与鼓励之中,不断获得人格上的尊重,体验到学习的进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自信,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如在一次公开课本校黎老师教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提问:“在课前通过观看微课视频,你看懂了什么,有什么可以与大家分享的?”同学们顿时热闹起来。其中很多同学都介绍到同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孩子们也好像都记住了这一计算方法。接着老师问:“自学时你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的?”其他同学都不做声,这时一个同学突然站起来问为什么计算时不用分子加分子作分子,分母加分母作分母?此问题一出,教室里一片笑声,大家可能都在想:“视频中不是介绍了方法了吗?”这个同学顿时满脸通红,变得局促不安起来。只见这时老师微笑着肯定道:“这个问题提得很好,相信很多同学看完微课视频应该也有这样的疑问,她却敢说出来,值得表扬。”还以为会被老师骂的那个同学听了老师的话,她顿时露出了笑脸。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下,为质疑这颗种子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适宜的土壤,它就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现场演示、善于质疑

疑问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动力。只有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感兴趣的问题,才有可能真正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如教学五下《有趣的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时,老师提问:“要测量一个石块的体积,你有什么方法?”这个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一提出,教室里顿时像炸开了锅,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纷纷介绍自己的想法,但同学们似乎听得不是很明白。我按照孩子们所说的,演示了这一过程。在一个长方体玻璃器皿中,加入一些水,让学生观察这时的水面,接着把石块放入水中,水面上升了。老师提问:“看了这个实验过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教室里又热闹起来了。“石块的体积在哪?石块的体积与上升的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怎样计算石块体积?计算石块体积与这个玻璃器皿有什么关系?……”一连串有价值的问题从孩子们的嘴里迸出。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同学们怀着浓厚的兴趣迫切地想解决这些问题,一个个积极主动地思考,跃跃欲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教给方法、学会质疑

刚开始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或是太简单了,或是与课程的学习无关,没有必要去探讨,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有利于探究和理解的问题,教会孩子们学会观察和提问的方法,使孩子们的提问水平提高,让孩子敢问、好问、善问。

1.从课题上质疑

教材中许多课题都有画龙点睛的作用,要引导学生针对课题提出问题,这有利于探究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如教学平行线时,老师提问:“看到这个课题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我想知道什么是平行线,怎样画平行线,为什么要画平行线?”这样学生的质疑就紧紧地抓住了这节课的目标。

2.从重、难点处质疑

对课题重点、难点的质疑,既有利于学生深入探究本课的主题,同时也有助于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一课题进行教学。例如:“用字母表示数”一课的重难点是会用字母表示数和简单的数量關系。怎样突破这一重难点,又容易让学生理解。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只青蛙( )张嘴( )只眼睛( )条腿。怎样用字母表示,让同学们讨论,不一会儿,同学们的结果出炉了。

生1:( a )只青蛙( a )张嘴( a )只眼睛( a)条腿。

生2:( a )只青蛙( b )张嘴( c )只眼睛(d )条腿。

生3:( a )只青蛙( a )张嘴( 2a )只眼睛( 4a )条腿。

师:对于这些答案你有什么疑问?

生4:如果都用a表示,那么眼睛的个数与腿不就一样了吗?同学们都禁不住发出了笑声。

生5:用不同的字母区分是可以的,但几个量之间的关系怎么体现?

生6:这题是有规律的:嘴的张数和只数相同,眼睛是只数的2倍,腿是只数的4倍。所以生3的解释是最合理的。

学生所提出的问题都是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厚,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老师要让一个个“?” 就像小钩子一样钩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行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也变得其乐无穷。

3.从“矛盾”处质疑

在数学学习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的发言中敏锐地抓住学生有争议、急需想解决的矛盾,层层深入,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特别是在概念、性质及公式等基础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以及在概念内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设置矛盾,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从而提高提问的针对性。

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大胆质疑,使他们养成质疑的习惯,保持对自然现象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质疑”真正成为新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裴春勇.基于如何启发小学生的质疑问难分析[J].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10).

[2]卜世雄.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策略探究[J].广西教育(A版),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