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源于生活 回归生活

2018-04-19马爱莲

新课程·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小学

马爱莲

摘 要:品德与社会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由于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难以起到应有的教育作用。新课改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要源于生活、回归生活,教师要用生活化的学科教学让小学生感受到这门学科和现实生活的关联,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当中体验品德,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当中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并在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当中践行品德,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小学阶段对他们进行德育,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对他们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十分重要。品德与社会肩负着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提升小学生道德品质的重任,但是传统品德与社会教学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与小学生的现实生活严重脱节,小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理论知识不能指导他们的生活实践,让“纸上谈德”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失去了应有的意义。为了提高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实效性,让这门学科充分发挥它的德育功能,教师要建立起学科教学和小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小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当中感受、体验、领悟道德,引发他们真实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提高他们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指导自己行为实践的能力。

一、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感受到品德与社会学科和自己现实生活的关联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材观,要依托教材进行教学,但是不能依赖教材进行教学,教师要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当中发掘德育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生活化。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可以避免脱离小学生生活实际的道德说教,帮助小学生建立起课堂学习和现实生活的联系通道,让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在进行“我是参与者”一课的教学时,我就联系小学生生活实际选取教学资源,将我校周年庆典的精彩片段在课堂上进行播放,小学生看完视频片段,我借机提出问题:哪些同学参加了我校周年庆典的演出呢?除了你能够看到的舞台上表演节目的小演员和观看演出的观众,还有哪些你看不到的参与者呢?带着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小学生成功意识到周年庆典的顺利举办离不开领导的指挥,离不开教师的筹备,离不开幕后工作人员的默默付出……在生活化的教学当中,小学生意识到在大家的共同参与、共同努力下学校庆典活动才能成功举行,他们自然而然地树立起了积极参与集体活动的意识。

二、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体验品德

让品德与社会回归小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善于利用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周围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的特点,创设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的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让小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创设当中体验品德,从而提高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诚信是金”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小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第一,昨天老师布置了家庭作业,要求父母监督检查并且签字,小明忘记了写作业,他来学校抄袭别的同学的作业,并且自己模仿父亲的笔迹签名;第二,小华和朋友约好了周末一起去小华家里写作业,结果周末父母选择出去郊游并且要带小华一起去,小华因为答应了朋友,放弃了和父母一起出去郊游的机会。教师出示这两个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化情境,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不仅激发了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让他们在生活当中对诚信这种美德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他们感悟到了诚实守信、严格自律的重要性,生活化情境的创设为小学生优秀品质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教师要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讨论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当中,教师除了运用生活化的教学资源,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之外,还要立足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少的实际,运用生活化的讨论帮助小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观念。例如,在“我是参与者”一课教学当中,教师就可以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供学生探讨,教师将讨论重点放在学校运动会上面,让学生讨论自己可以为运动会做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参与到运动会当中?通过讨论学生明白了为班集体着想也是一种参与,在讨论中为小学生构建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四、教师要通过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品德

为了让品德与社会学科真正实现其德育目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教师要善于组织生活化的课外活动,引导小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品德,提高他们的道德素养。例如,学完“马路不是游戏场”一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走上街头做小志愿者,帮助交警疏导交通,根據不同信号灯疏导过马路的人群,对不遵守交通信号灯的行人进行劝导,对过马路时低头玩手机、看报纸、在马路上玩球、遛狗的行人及时提醒,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在课外活动当中,小学生不仅懂得了应该遵守交通规则,注意交通安全,还在生活当中践行品德,自觉养成遵守交通规则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而言之,为了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效果,通过教学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小学生优秀道德品质,教师要善于让这门源于生活的学科回归生活,在生活化的教学当中帮助小学生获得真实的生活经验和道德体验,提高小学生的道德认识,促进他们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刘盈亮.浅议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生活化”[J].新课程导学,2016(33):25,64.

[2]张强.浅析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的生活化教学[J].速读(上旬),2015(11):255.

猜你喜欢

品德与社会生活化小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