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英语教师文本解读能力培养策略

2018-04-19荣志强

新课程·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理解阅读

荣志强

摘 要:初中英语教师文本阅读能力的高低,决定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带领学生自然地融入英语语境中,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语意、内涵以及知识点。而文本阅读就是分析性地理解文本的含义,因此,初中英语教师传授英语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文化传播的过程,不是单纯的英语知识点的复制。所以,我们有必要研究中学英语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策略,为广大中学英语教师进行更为科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帮助。

关键词:文本解读;阅读;理解

通过分析理解文本是文本解读能力的核心要素。在文本解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先后产生了作者中心论、文本中心论、读者中心论。无论理论怎样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以后必须要实施的最终教学策略和方法之一。因此,文本解读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成为速度、细读与研究性阅读过程的理解和实施。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强弱,决定着是否能够引领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文本解读,从而使学生喜欢英语,并能够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学基础。

一、初中英语教师文本解读调查与分析

(一)研究对象

初中英语教师75人。

(二)數据收集

本研究当中采用了问卷调查、访谈法、课堂观察三种方法。数据收集过程中,教师调查问卷主要包含有8个问题。累计发放教师调查问卷75份,回收75份,无干扰情况下回答有效率百分之百。

(三)数据分析与讨论

1.教师问卷调查结果

教师问卷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上表可见,31~40岁的教师占英语教师绝大部分,英语教师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具体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第一题:文本解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

大部分教师认为是增强学生的词汇与语法能力,并培养学生阅读理解长难句的能力,占调查比例的58.7%和50.7%。对于情感态度、阅读兴趣培养认识的教师较少,仅占20%和17.3%。

第二题:您如何开展各个单元的阅读教学?

62.7%的教师通过先整体后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其次以语法翻译为主,再次为直接阐述知识重点。

第三题:您对初中文本解读了解多少?

80%的教师表示没听说过。非常了解文本解读的为0。

第四题:您对英语语境的感受和对汉语语境的感受一样吗?

这一问题回答相对比较平均,表示“能够感受到”的占比22.7%,“一点点”的占比37.3%,“感受不到”的占比29.3%,“文章本身没有美感可言”占比17.3%。

第五题:您是否很关心每篇阅读文本的结构?

回答“极少”的教师最多,占比69.3%,总是关心结构的教师仅仅占比5.3%。

第六题:阅读文本的写作思路您关心吗?

“总是关心”占比2.7%,“经常关心”占比9.3%,“极少关心”占比69.3%,“从来不关心”占比18.7%。

第七题:阅读文本的情感态度您是否有所挖掘?

“总是挖掘”占比6.7%”,“经常挖掘”16%,“极少挖掘”64%,“从不挖掘”13.3%。

第八题:教材上不同阅读文本,您教学方法如何选择?

“基本一样”占比89.3%,”“差别不大”占比10.7%,“完全不同”为0。

后期以问卷调查维度为中心,展开开放式访谈,并记录。

2.调查结果分析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中学英语教师对于文本解读这一概念基本没有意识。在相应的教学活动中也不以文本解读为导向进行教学。而对于通常进行的“解读”实施,是通过反复阅读,依据学生个人对于英文题材的理解,进行读写策略、情感、文化、语言、信息等思维结构的创建。教师对于教材中的英语语言的优美认识占比比较低。同时,对于文本结构、文本的写作思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解读的也比较少。对于不同题材的阅读文本,中学英语教师基本采取同一方法进行。从这里我们发现,在文本解读的速度、细读与研究性阅读在中学英语教学中没有很好地展开。归纳总结当前初中英语教师文本解读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二、当前初中英语教师文本解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为主导,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的英语教学授课仍旧是单向灌输形式的“听老师讲”的模式,处于被动接受地位的学生,无论能否听懂老师所阐述的内容,也没有办法去选择其他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而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思革新,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降低了学生的主观效能感,导致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降低。因此,学生除了记忆单词和背诵课文,很少能够有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不能形成对语言学习的逻辑思维能力。长此以往,也就失去了英语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学墨守成规,文本解读意识缺乏

有的英语教师工作十几年、二十几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重复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无论是参考书还是其他辅导材料,教师一律按照本宣科的形式进行教学,导致课堂效率低下。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不但没有新意,也没有对传统方法进行开拓。至于向学生传授逻辑性、开创性的创新思维模式更是无从谈起。

(三)围绕语言知识学习,学习内容枯燥乏味

中国大的教育体制环境是应试教育,因此,为了让学生在中考中能够顺利过关,更多的教师将应试教育所能够取得的成绩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造成语言学习仅仅是围绕语言知识而展开。枯燥乏味的语言学习过程,导致大多数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倦感,但阅读水平并没有提高。被动地记忆大量的词汇,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逐渐丧失兴趣,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文本失去了本来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文本阅读也就无从谈起。但在初中英语教材的选题过程中,初读是对于英语教材文本浅层信息的理解和语言知识的把握;细读,是进入英语的语境,能够在记忆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理解;研究性阅读则是对某一类文体进行深入的解读。因此,紧紧围绕语言知识进行枯燥乏味的学习,一方面说明了英语教师文本阅读的能力低下;另一方面,也是应试教育带来的必然结果。

(四)语言知识与课文语境脱离

语言知识的传授,很多教师必然要采取罗列知识要点讲解单向灌输的方法。比较好的英语教师能够凭自己的学习经验、教参以及网络所提供的各类英语语言知识,努力为学生营造更为广泛的英语语言人文环境。但这一方法又使得教学过程与教材文本脱离,既容易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混淆,也加重了学生的记忆负担。而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自于对文本深层次内涵的理解。这种深层次的内涵必须来自于英语教材,绝不能将孤立凌乱的知识简单地迁移并应用到学生身上。

三、针对当前初中英语教师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

(一)轉变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文本解读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是流水线加工塑造的某一种物品。因此,教师以主体眼光看待学生时,学生成为知识的构建者。学生感兴趣的教材文本内容,才真正是教师需要重点进行文本解读的关键所在。而教师在培养自身文本解读能力的过程中,采取共情、移情等策略手段,无一例外的是要将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学生的思想情感当中。这样才能够使教师与学生共同体会到文本解读下的英语魅力,从而激发学生主体效能感,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二)挖掘文本内涵与魅力,充分解读文本内容

教师在深挖文本内涵与魅力的过程中,需要阅读大量的英语原著,对自身的知识进行补充,通过这样补充才能够完全融入英语的语境当中,在教学过程中由内而外地流露出英语语言的魅力。学生透过教师所传递的英语之美,自然能够感受到:任何语言之所以流传、应用,都有其独特的自身魅力。因此,学生会借助于网络,大量进行教材以外的文本阅读,提升自身的英语阅读和理解能力。学生在深入解读结构、语义、作者思路等多方面文本特征的基础上,厚积薄发,使初中英语教学在课堂中就能使每一位学生融入英语语言魅力当中。

(三)遵循学生阅读理解的规律

教师的阅读理解规律和学生的阅读理解规律是截然不同的。教师在培养自身的文本阅读能力时,要着重对英语文本中的难点进行深度的解读和理解。以此为基础,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由浅入深地为学生讲解英语语言特征,并将各个英语知识点,按照文本结构与作者思路等特征进行梳理,从而使学生逐步进入知识点理解与文本阅读的共通情境中。

(四)将语言知识融入到文本解读中

语言教学本身就涉及文学、语言、政治、经济、科技、宗教、地理等各方面的内容。无论题材上是记叙文、说明文等,都需要教师培养自身的语言知识理解能力。同一单词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以及意义之外的延伸,都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地把握和理解。因此,文章的主旨和脉络,自然的为教师形成了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师通过简单英语语言知识的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按照中学生教学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利用文本的语境,提升英语思维能力,掌握英语学习的深层推断、分析性理解和评价以及应用性理解等学习方法。同时,这一学习方法,对于教师提升自我的文本阅读能力也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薛彦.高二学生英语阅读策略调查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

[2]王向华.句法改写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阅读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2.

[3]仇雪燕.普通高中学生英语词汇知识广度和深度与阅读理解关系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理解阅读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偏远地区高三英语学习方法探究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语境层面的文本解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