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布白艺术”

2018-04-19徐敏泉

新课程·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有效性

徐敏泉

摘 要:在科学课堂上恰当地运用一点“布白”艺术,不仅可以使科学教学更富于艺术性,且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促进课堂教学和学生知识的有效建构。

关键词:布白艺术;科学教学;有效性

在我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中,有一种技能叫做“布白”,科学教学的“布白”是指教师将“布白”手法运用于科学教学中,以此引起学生的注意、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是建立在建构主义的理论基础之上。建构主义理论为“布白艺术”进入课堂参与自我建构提供了理论支撑。科学课程中的素材编排为“布白艺术”进入课堂参与有效建构提供了现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一、“布白”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与实施

1.首应效应:教学导入时“布白”

导入是一堂课的“序曲”,在开课伊始,我们应该依据教材内容,抓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征,通过精心设计,把“布白”巧妙地运用到导入中来。

学生惊奇,引起兴趣,注意力高度集中,有些学生在思考、在讨论,再通过演示,引出新课,为整堂课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2.精设承转:教学过程中“布白”

思维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过程。例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中惯性这部分内容时,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既然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那么跳远运动员在比赛时顺着地球自转方向起跳会跳得远一些?”一个问题使安静的课堂热闹起来,有同意的也有不同意的。反对的主要观点是:“跳得远主要决定于起跳的速度”。理由:惯性和力的作用相互。这位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还是另外的观点正确,请学生课后讨论,并建议学生最好通过实验去验证。

3.欲擒故纵:教学高潮时“布白”

在讲到高潮时,故意保留某些内容不讲,并不是对知识的“舍弃”,而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法。例如,在科学七年级下册《探索宇宙》一节中,在讲到人类为什么进行宇宙探索,有什么用处。学生兴趣很高,议论纷纷,踊跃发言,最后得出利用宇宙资源。随后我提出几个问题:人类利用宇宙资源的同时对太空有没有造成影响?这些负面影响有没有危害?

4.巧留余韵:教学结束时“布白”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在课堂教学中也是这样。例如,在科学七年级下册“月相”一节课结束时,请学生收集对“月”的描写的一些古诗词,并说出句子中描写的是什么月相。“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满月。

二、“布白”在科学教学中的切入时机

1.在缺乏思考处布白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往往缺乏基本的独立思考,发表自己见解的意识。在思考问题时存在着“照本宣科”、借鉴别人、重复相告、沉默无语等现象,这时,教师应该通过布白的手法,来帮助学生开拓思路,鼓励学生思维的进一步发展。例如在教学中,“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些科学原理?”“差不多,你能否用自己的语言重新表述一遍?”“先请坐,再好好思考一下,等下再请你回答?”

2.在欠缺深度处布白

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和矛盾,以致不能进一步地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其回答也显得粗浅,缺乏深度。例如,在科学九年级上册“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活动中,要求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氧化铜与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但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做,不按要求操作行吗?还有哪些方法可以治铜等。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时可能有障碍,回答不清或者理解的深度不够,为此,书本特意安排一次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能从一些表层向更深层的本质进行探讨,从而解决问题。

3.在产生争论处布白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一个学生因其所处的环境、生活阅历、知识储备等不同,在看同一个问题时会做出各自不同的解答。例如,在科学七年级下册学习“小孔成像”时,针对成像的大小,倒立还是正立这一问题,学生产生了不同的说法,并为证明自己观点的准确性而进行了激烈的争辩,为了能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与否。我让学生回家完成“小孔成像”實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进行信息反馈。

4.在思维的发散点布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新时期对人才的要求。例如,在科学七年级上册“观察蜗牛”的活动结束后,留出一些时间要求学生提出对蜗牛还有哪些方面进行观察。学生经过讨论,广开思路,提出了十几个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如:蜗牛最大负重是多少?蜗牛生存的温度范围是多少?蜗牛喜欢吃什么?蜗牛的壳是什么物质组成的?蜗牛的寿命有多长?气氛活跃。

5.在知识的聚合点布白

聚合点是知识网络上的交点和纲。例如,科学八年级下册学习完原子、分子、元素这部分内容后,学生普遍感到繁杂易混淆,针对这一情况,可以通过附图,留给学生自己总结,把一些琐碎的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完成知识网络,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6.在知识的疑难处布白

“代谢与平衡”的学习后,学生尚不能掌握血液循环的途径,为此,我向学生呈现一张城市供水和排水系统图。这些材料学生比较熟悉,同时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表格,列出了“体循环系统”和“城市供排水系统”的一些相关元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连线找出它们的对应关系。

总之,在科学课堂教学实践中恰当地运用“布白艺术”,可以激起学生的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急于填补“空白”并使之完成欲望。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布白”,有利于点拨学生的思维;同时还可淡化教育的痕迹,增强教学的艺术性。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