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语用策略对比研究

2018-04-19李晓莉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英方英汉受试者

■李晓莉/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一、前言

在语用学众多的分支研究中,社会语用学中的礼貌理论、身份等研究问题尤为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近十年间国内外语用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肖雁,2017)。 西 方 学 者 Leech(1983)提 出了“礼貌原则”,即在向别人提出请求或发出邀请时,人们总是希望对方能接受,而不是遭到拒绝,因此,拒绝言语行为是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本质上是不礼貌的(Leech,1983)。国内学者对拒绝言语行为已有一定的研究。国内学界关于“拒绝”的中外比研究主要涉及英汉拒绝语用策略对比研究(郭银玲,2012)、英汉拒绝言语行为表达模式(王爱华,2001)、社会地位对中美学生选用言语拒绝策略的影响(郭浍芳,2017)以及英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策略分析(吴俊伟、方燕,2018),而在研究视角和语料选择范围上还有待深入。本文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对英汉使用者在拒绝言语行为中语用策略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研究,对我国英语学习者拒绝策略使用现状进行分析。

二、实证调查

(一)受试对象

本次研究中中方受试对象为9名大学一年级学生(СE),平均年龄为18岁,均完成了至少六年的英语学习,高考英语平均分为119.4分,均未接受过系统的语用培训。英方受试对象为8名美国大学一年级学生(AE),均为英语本族语者。

(二)研究方法

问卷调查法。中方及英方受试对象均需完成一套语篇补全测试,按照不同的言语行为类型(请求、邀请、提供和建议)和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的不同(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低、平等和高),包含了12个情境。本问卷调查的设计参考了Beebe,Takasashi & Uliss-Weltz(1990)的问卷,针对大学生的实际,个别情境做了微小的调整,但不影响言语行为类型及说话人间的社会地位差异。

表1 言语行为类型:请求 / 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高

表2 言语行为类型:请求 / 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低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次测试中方发出问卷9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为9份。英方发出问卷8份,全部收回,有效问卷为8份。

在分析问卷中的拒绝策略时,参考 了 Beebe, Takasashi & Uliss-Weltz(1990) 和 Sachiko Kondo(2008)的拒绝策略,将拒绝策略分为了10种,分别为:

(1)直接拒绝(direct refusal)。

(2)遗憾/道歉 (statement of regret)。

(3)积极性观点(statement of positi ve opinion)。

(4)原因/借口 (excuse / reason)。

(5)感激 (gratitude)。

(6)下次接受 (statement of future acceptance)。

(7)不确定 (inde finite reply)。

(8)替换方案 (statement of altern ative)。

(9)共情 (empathy)。

(10)良好祝愿 (good wish to hearers)。

三、分析与讨论

在对问卷内容按照以上策略进行分解和分析后,根据不同的言语行为类型和社会地位差异,两组应试者在拒绝策略的选择和使用拒绝策略的顺序方面出现了不同。

(一)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高或低

在不同的言语行为类型中,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高或低在受试者策略的使用影响上呈现出一定的特点。具体数据如表1、表2所示: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中方和英方的受试者都采取了大致相同的拒绝策略和顺序,即遗憾/道歉+理由/借口,属于间接拒绝策略。但在具体使用细节上出现不同特点:

(1)在两种情境中,中方受试者使用的策略总数(39次)均多于英方受试者(32次),但在策略使用种类方面少于英方。中方受试者使用的策略包括遗憾/道歉、理由/借口、直接拒绝、下次接受和积极性观点(共5种),在同一情境中还出现了在第一顺序上使用过遗憾/道歉策略后,在第三顺序上再次使用遗憾/道歉策略,突出表明了中方受试者在拒绝策略使用上的单一。而英方受试者在中方受试者所使用策略的基础上还增加使用了共情和替换方案(共7种),同时呈现出多种策略组合使用的特点。而共情和提供替换方案策略的使用也说明英方受试者更多注意实际拒绝的效果,试图体谅被拒绝者的情感。

表3 言语行为类型:邀请 / 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平等

表4 言语行为类型:建议 / 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平等

(2)英方受试者在处于高社会地位的情境中较多地使用了积极性观点策略(共4次),而在较低的社会地位情境中较多地使用了替换方案的策略(共4次)。对比看来,虽然在情境中体现了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的社会地位的不同,中方受试者在拒绝策略的使用上并未出现明显差异。

(二)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平等

然而,有趣的是,当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平等时,中方受试者采用的策略明显多于其他情境。

由表3、表4分析可见,中方受试者在平等的情境中采用8种拒绝策略,只有不确定以及良好祝愿的策略未被使用,策略多样性方面明显突出。说明中方受试者在平等情境中受到的压力较小,而能使用的语言表达和策略相对丰富。但种类方面仍然少于英方受试者。

另外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感激策略的使用顺序方面的不同。中方受试者往往将感激策略放在第一顺序,在第二、三位使用理由/借口;而英方受试者则明显放在第二、三顺序,将遗憾/道歉或理由/借口放在首位。说明中方受试者在说话人相对于被拒绝者社会地位的意识和敏感度方面仍然较欠缺,受到汉语文化负迁移的影响突出。

四、结语

本文的研究中,采用了10种拒绝策略,对英汉拒绝言语行为中的语用策略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可以看到以下特点:一是英方受试者和中方受试者都倾向于采用间接的拒绝策略,其中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遗憾/道歉;二是中方受试者策略使用呈现单一性,较集中地反复使用某几个策略;三是在使用拒绝策略时,中方受试者会将汉语语言和文化特点带入其中,说明中方受试者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严重;四是在未接受系统语用教学介入的情况下,中方受试者语用意识淡薄。

参考文献:

[1]Beebe L.M.,Takahashi T.,Uliss-Weltz R.Pragmatic transfer in ESL Refusal[A].R.С.Scarcella,E.Anderson,S.D.Krashen.Developing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a second language[M].New York:Newbury House,1990.

[2]Leech G.Principles of Politeness[M].London:Longman,1983.

[3]Kondo S.Effects of pragmatic development through awareness-raising instruction:refusals by Japanese EFL learners[A].Soler E.A.,Martinez-Flor A.Investigating Pragmatics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Teaching and Testing[M].Сromwell Press,2008.

[4]郭浍芳.社会地位对中美学生选用言语拒绝策略的影响[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2):61~62.

[5]郭银玲.英汉拒绝言语策略跨文化语用对比研究[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2(4):47~51.

[6]王爱华.英汉拒绝言语行为模式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178~185.

[7]吴俊伟,方燕.英语间接拒绝语的语用策略分析[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8(1):90~97.

[8]肖雁.语用学研究国际热点与趋势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5):699~709.

猜你喜欢

英方英汉受试者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疫情下普通患者应如何进行肺功能检查?
核心句理论在英汉视译断句技巧中的应用
功能对等论在英汉宣传语中的体现
英汉校园小幽默